文 章

何圆圆——如何打造当代出版精品

作者:何圆圆   2017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何圆圆 北京印刷学院 学生

【摘要】随着1993年粮票制度的取消,社会开始由匮乏阶段慢慢向小康社会过渡。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日益增长,精神生活的向往更是日益强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的这句名言,更真切道出了精品力作的价值所在。但是,现在市场上的粗制滥造的书籍不计其数,为了避免人力、物力不必要的浪费,为了更好地打造出当代出版精品。我们就要认真思考一番,在当今这个时代,如何做,既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达到出版社的盈利目的。

【关键词】技术 大数据 市场 编辑 作者

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技术+市场+人”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总的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前提依据)

1、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分析是指对规模巨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大数据可以概括为5个V, 数据量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类型多(Variety)、价值(Value)、真实性(Veracity)。

大数据作为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的词汇,随之而来的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围绕大数据的商业价值的利用逐渐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利润焦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分析也应运而生。

2、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做深入的调查研究

毛主席曾经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形式。调查研究既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的具体途径,因此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方法。

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群众、深人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

现在的大数据调查能把某个专业领域的用户画像清晰地展现出来,用户喜欢什么,市场缺少什么,客户需求什么,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用数据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得出在我们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在那个方面入手,能够弥补市场哪方面的空白。

二、市场:充分利用大数据 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通过各种调查方式系统客观的收集信息并研究分析,对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预测,有针对性地为之后发展方向的决策做充分准备,打有准备之仗。

马云说:互联网还没搞清楚的时候,移动互联就来了,移动互联还没搞清楚的时候,大数据就来了。近两年,“大数据”这个词越来越为大众所熟悉,“大数据”一直是以高冷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面对大数据,相信许多人都一头雾水。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经典案例,让大家实打实触摸一把“大数据”。你会发现它其实就在身边而且也是很有趣的。

1、啤酒喝尿布

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在对消费者购物行为分析时发现,男性顾客在购买婴儿尿片时,常常会顺便搭配几瓶啤酒来犒劳自己,于是尝试推出了将啤酒和尿布摆在一起的促销手段。没想到这个举措居然使尿布和啤酒的销量都大幅增加了。如今,“啤酒+尿布”的数据分析成果早已成了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经典案例,被人津津乐道。

2、奥巴马大选连任成功

2012年11月奥巴马大选连任成功的胜利果实也被归功于大数据,因为他的竞选团队进行了大规模与深入的数据挖掘。时代杂志更是断言,依靠直觉与经验进行决策的优势急剧下降,在政治领域,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各色媒体、论坛、专家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人们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兴奋不已,无数公司和创业者都纷纷跳进了这个狂欢队伍。

3、意料之外:胸部最大的是新疆妹子

淘宝数据平台显示,购买最多的文胸尺码为B罩杯。B罩杯占比达41.45%,其中又以75B的销量最好。其次是A罩杯,购买占比达25.26%,C罩杯只有8.96%。在文胸颜色中,黑色最为畅销。以省市排名,胸部最大的是新疆妹子。

以上三个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比较贴近生活且熟悉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对于我们生活决策跟未来预测是息息相关的。同样,如果把大数据的功能应用在我们的出版行业,来预测那种选题比较受受众欢迎,那种趋势是我们能把控且能出彩的方面。只要把出版的方向与用户的需求挂钩,击中消费者的痛点,想要打造出版精品就离我们不远了。

三、人物:重视人的力量  

除了关注大数据、关注市场需求这些客观规律之外,在打造出版精品的过程之中最最核心的还是要看人发挥的主观能动性。

1、好作者+好创意  

一本书的质量高低,基本取决于此书作者的文化素养高低。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与作者的文化积淀有关。在长年累月的生活经验与阅读习惯的养成方面,使得作者能够对事物与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此外,还跟作者眼界见识的高低有关。所谓的见过世面就是因为见过,因为了解,因为熟悉,所以能够很大限度上的缓解焦虑和害怕。即使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更多的也是敞开心态去迎接而不是逃避和拒绝。正是由于这种心态,对于面临的困境与难题都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有着更多的解决办法,而不是有畏难情绪去逃避。

有了积累,又有了见识,对待事物跟人的看法也就形成了多维思维的习惯。解决方案越来越多,创意的源泉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创意好了,自然写出的东西就更吸引大家的眼球了。

2、好编辑+好选题

当然,除了原创者作者之外,编辑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编辑工作是出版行业重要的环节之一,而编辑创新则是在出版行业发展的催化剂,对出版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编辑究竟是干什么的?以往有一种普遍的说法: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对编辑奉献精神的一种赞扬。但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简单的定位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有位朋友说:在美国,编辑的地位很高。如果知道你是做编辑的,很多人会对你肃然起敬,不管你穿得怎么样,有多少钱。因为他觉得你能驾驭那么多文化,影响那么多人,别人驾驭不来,影响不了。而编辑能驾驭一篇文章、一本刊物、一本书,很了不起。过安检时,安检员发现你是编辑,会高看你一眼。在美国,编辑比官员体面,比官员有地位。

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些编辑并不清楚如何给自己定位。尽管政策引导一直强调“社会效益第一”,但因没有硬指标,未加量化,所以大部分出版单位把主要精力放在有具体指标的经济效益上。难怪业内有人忧心忡忡地指出,当下的编辑,很多人已沦为市场的奴隶了。在经济指标的压力下,淡化了社会效益,很难策划、编辑出高雅的、能够传世的精品力作。甚至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些出版单位,创利大户、畅销书做得好的编辑很吃香,受到重用;而学术书做得好的编辑,只在社外叫好,在社内影响倒没有那么大。

难道谁能赚钱,谁能做畅销书做得好就是好编辑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编辑绝不能整天为完成经济指标而奔忙,更不可沦为市场的奴隶。编辑切莫“一切向钱看”,不能让“孔方兄”驱走打造精品力作的胆识。编辑作为文化产品内容的选择者、策划者、加工者、过滤者、把关者、推荐者,甚至是创造者,是出版单位文化责任的主要承载着和担当者。这部分人是出版单位的“龙头”,“是出版社的核心资产”,是出版社繁荣发展的基石。一个优秀编辑,一个骨干编辑,对一个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看重编辑的地位和作用,着力培养出一大批有崇高文化追求、有高度职业道德精神的编辑,才能不断提升文化创新力、制造力和传播力,才能有更多的精品力作问世,才能更好地为出版繁荣、文化繁荣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乔还田. 出版精品是这样打造的——基于编辑工作视角的思考[J]. 中国编辑,2016,(01):6-11. [2017-09-15]. 

[2]辛文.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一书出版[J]. 新闻三昧,2009,(06):56. [2017-09-15]. 

[3]钟楚. 北京出版集团原创精品亮点突出[J]. 中国出版,2014,(02):71. [2017-09-15]. 

[4]张炜,刘东风. 构建精品出版体系的思考[J]. 出版发行研究,2014,(02):28-32. [2017-09-15]. DOI:10.19393/j.cnki.cn11-1537/g2.2014.02.009

[5]张新建. 提高精品图书出版质量的四大策略[J]. 出版科学,2012,20(06):28-30. [2017-09-15]. DOI:10.13363/j.publishingjournal.2012.06.022


作者:何圆圆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