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齐 北京印刷学院 学生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继续教育作为出版从业人员充实自己、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被行业越来越重视。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继续教育成为了出版从业人员跟随时代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出版人才;继续教育;调研与思考
继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教育形态,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又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着重点是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版人才的继续教育更成为了出版业发展前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出版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动态,出版企业竞争激烈,出版专业人员更应该在工作的同时充实自己,紧跟互联网时代脚步,将企业竞争转化为高级人才的竞争,推动出版业的再次繁荣发展。
一、出版人才继续教育的现状
1.出版人才继续教育重视度不高,人才结构单一。
出版人才的继续教育在我国出台相应政策以后,相应的继续教育模式单一,以出版职业资格考试为核心的考试来促进出版人才继续教育。因此,出版人才继续教育相对来讲,重视度一直不高,尤其面对数字出版浪潮的席卷,传统出版的继续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因此,针对传统人才和数字人才的同步继续教育应该如何平衡发展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出版业原本的单一的人才结构将被打破。传统人才绝不仅仅需要编辑、校对等职能,而是“一人多用”,在继续教育里将自己打造成全能的出版人才。而原本的出版职业资格考试远远不能满足,比如一个文学编辑,不仅仅要对文学作品有相应的敏感度,也应该关注网络新兴写手的文学作品动向,把握互联网时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做到传统作品与数字作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水平。
2.出版人才继续教育的沟通机制不健全。
针对现有的出版继续教育的培训来说,还未形成有规模的、有实力的培训机构,出版同仁们之间权威的出版培训课程或者机构的信息的沟通还不是十分顺畅。例如,一些总局举办的大型的出版培训课程,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并未及时交流而错失良机。这也正是现有沟通机制中不顺畅的地方所在,应该建立传统编辑与数字编辑培训的继续教育网站,采取微博、微信公众号、短信等各种方式将继续教育的培训讲座落实到个人。例如,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可以采取有奖报名、与出版大咖亲密互动的方式来吸引出版人才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如此一来,沟通上情下达,形成“群体效应”,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出版继续教育中来,在提高自身的同时,扩大出版继续教育的发展。
二、新闻广电出版总署培训中心培训网站项目调研及分析
新闻广电出版培训中心作为比较权威的出版继续教育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版继续教育的最新动向。本次调研以调查新闻广电出版总署培训中心(研究院)网站为对象,调查了培训项目专栏2017年的培训讲座,本年度截至到8月为止,涉及继续教育的已经成功举办的活动有23个,平均每个月能举办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活动3次,按照一个月4个周末来讲,这种继续教育的模式确实丰富了个人的生活。
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出版继续教育培训栏目分为四个专题,涉及干部岗位培训、总局专项培训、重点业务培训、国际交流培训。培训讲师是一线的总局领导,权威度高,观点新颖。
1.出版继续教育的培训层次分析。
首先,在干部岗位培训专题中,涉及报刊类、社科类期刊、科技类期刊的社长及干部岗位培训。社长作为一个出版社的领导,是出版社各项工作开展的主心骨,只有将领导层面的继续教育上升到一定高度,涉及全面的出版知识的同时还要下达、解读最新的国家政策和方针,才能保证“领头羊”的带头作用,为出版社全社的继续教育抛出引路砖。
其次,在总局专项培训专题中,版权执法监管的培训班开幕弥补了版权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缺少的空白。版权作为近几年来最为重视的方面之一,国家在版权治理方面投入巨大,版权从业人员也面临着更多的、更新的版权打击及治理问题。因此,这样培训课程的开展确实为版权从业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新思维和新思路,充实了版权从业人员的新的出版知识库。
再次,在重点业务培训专题中,北京市数字编辑培训试点也已经开通。数字编辑作为新的出现的考试职称,从去年开考之后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编辑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多,为了配合数字出版的发展,数字编辑的继续教育培训也是促进人才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最后,是在国际交流培训专题。培训中心一直积极组织出版从业人员去美国、英国等具有成熟出版继续教育体系的国家考察,在吸取他国出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欧美国家的出版继续教育起步早,早已建立了层次分明的出版继续教育体系。英国已经形成了以出版培训机构和高校研究室两者相辅相成的体系,而美国的高校为主的继续教育体系也值得我们学习。
2.出版继续教育的模式分析。
首先是线下培训继续教育模式。现有的出版继续教育多数采用线下的培训课程讲座,针对讲座来讲,培训较为短暂,能够授予的内容也比较少。因此,大多数的继续教育还是要靠个人在业余时间自我提升,难以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的有效力的提高。而出版职业资格培训相对于其他继续教育来说比较有重视度,有一些机构已经形成培训模式助力出版从业人员通过考试。但就国内现有继续教育来看,还是缺少有体系、有规模的继续教育培训课程。
其次是远程培训继续教育模式。根据新闻广电出版培训中心网站的远程教育模式,分为48学时、24学时、个人实际学习学时三种种类,系统中涉及300多门课程,有来自于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国外的专家、学者,在每年的课程中还陆续增加新的课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更为方便的一点是,通过此网站经过远程培训以后,学习记录可自动记入登记注册系统中,进行登记注册时无需另外提供继续教育证明,手续更加简便。因此,大多数出版从业者会选择远程继续教育模式,也会由于直接注册的便利性而放弃线下的一些培训继续教育课程,但其实远程继续教育课程由于时间性有限制,不能长时间的保证继续教育的继续性。远程继续教育也应该保持课程的循环性和创新性。
3.出版继续教育的目标分析。
从调研来看,出版继续教育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个人方面。出版继续教育的目的首先就表现为对于个人出版能力的提升,出版从业者一直接触行业最新的知识,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是保持出版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出版继续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在于跟随着最新的时代潮流,保证个人的终身学习。在调研网站显示来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继续教育模式,都以个人报名为个体,也体现了继续教育对于个人能力的主要培养的体现。
其次是集体方面。出版继续教育除了对于个人有提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围绕着人才之间的出版企业的竞争。随着出版业竞争的激烈升级,出版企业谋求发展,人才竞争升级为企业竞争的主要途径,同时企业也谋求发展,吸引人才,构成了个人与集体同时进行继续教育的模式,推进出版业竞争优化升级,推进出版业蓬勃发展。这一点体现在干部岗位培训上尤为明显,社长、总编辑等类似干部岗位的培训就是集体继续教育的明显体现。通过干部培训学习最新的出版管理理念、出版业的最新国际动向,党关于出版业的最新方针和动态,向集体和组织传达最新观念,带领组织走向新的出版方向,带动集体组织继续教育发展。
最后是社会方面。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方面,是丰富人民物质生活的重要途径。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和导向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风向标。因此,出版从业人员和出版企业的继续教育和提升是对于社会文化把控的重要途径。出版从业人员和出版组织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国内外出版的最新知识,最新的党政方针,从而与出版业知识相融合,多出书、出好书,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殷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从社会意义层面上来看,出版从业人员和出版组织的继续教育是对于社会潮流相运而生的、终身的学习模式。
三、针对出版人才继续教育的思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技术的高精细发展趋势,出版继续教育将会成为支撑出版从业人员适应时代的有力支撑。
1.出版继续教育构建完备体系,形成规模效应。
出版继续教育体系现在还未形成完备的体系,现在的继续教育还停留在分散的分布状况中。因此,有关机构应该建立继续教育体系,形成以名师为主、以业内最新动态为导向的双重机制体系。在这种体制体系的构建里,名师、专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专家的培训时间有限,对于出版从业人员来讲,大部分从业人员专业实操能力强,但理论知识可能有所欠缺。对于这种现象来讲,机构应该与高校名师合作,加强出版从业人员的理论基础,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应该加大继续教育的宣传力度,出版继续教育的宣传需要一定计划,从计划到实施到宣传,都应该提升出版从业人员对于继续教育的重视度,加大宣传力度。
2.继续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层次分明。
针对我国现在出版继续教育体系来讲,无论是线下培训还是远程教育,都没有明确的分科、分类,都是共同的教育培训,没有对个人的专业和特长方面进行系统训练。例如,童书类编辑面对AR童书技术冲击,应该如何面对技术难题、挖掘创新内容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针对不同学科的编辑,设置相应课程,自行选择需要加强的科目,另外应该设置适应国家政策的相应科目(如版权、技术等),形成层次分明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更好的加强出版从业人员的能力。
3.建立继续教育考核体系。
继续教育发展至今尚未形成普遍影响的原因主要在于考核体制比较松散,除了像出版职业资格考试这样的国家硬性考试外,其他的继续教育难以得到认可或者审核,从业者难以形成学习习惯,自然也难以坚持终身学习。从另一方面来看,继续教育的成果未得到是实质性的回报也是原因之一。出版职业资格考试能在从业者中有一定影响是因为与职称评选、升职加薪相挂钩,因此,其他继续教育也一定要形成一定的实质影响,利用现实奖励来促进从业者的积极性。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只要督促自己终身学习,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就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平稳,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继续教育既是我们提升自我的一把利刃,也是督促行业人员不断进步的指明灯。
参考文献:
[1]王薇. 出版企业人才继续教育模式探析[J]. 出版与印刷, 2008, (3): 44-48
[2]李官. 对我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审视[J]. 出版广角, 2015, (12): 126-127
[3]王东霞. 数字出版背景下出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策略[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3, 27(1): 52-55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