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孙晓萌——从产业发展看数字出版人才需求新趋势

作者:孙晓萌   2017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孙晓萌 北京印刷学院 1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

摘要: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实现了规模上的迅速扩大,得到行业和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目前,专业性人才供给难以跟上产业发展的脚步,成为了产业继续发展的阻力。本文结合近几年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情况,对我国数字出版市场人才需求状况作出分析。以期更多相关人才涌入行业,共同推动行业进一步迈进。

关键词:数字出版;人才需求 ;产业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在2015~2016年度,数字出版延续了一直以来高速增长的势头,以5720.9亿元的营业收入,占到了全行业总收入的20.3%。,较2015年增加1317.0亿元,增长29.9%,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67.9%,提高了7.7个百分点,增长速度与增长贡献在新闻出版各产业类别中继续位居第一,已成为拉动产业增长“三驾马车”之首。[]

与此同时,产业营收的主力军——印刷复制和出版物发行收入占比则有所下降。由此可见,新闻出版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优化已经在进行之中,“数字化转型”已经从理念层面上升为实践层面,并且这种实践已经初步体现在营业收入上,昭示着未来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

数字出版专业性人才,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基础。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壮大,数字出版人才短缺与市场需求巨大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数字出版队伍人才建设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人才稀缺将成为阻碍数字出版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1行业持续快速增长,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

虽然“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数字出版作为拉动新闻出版产业的增长新动能,在全行业中的支撑作用已经有所显现。十二五期间,数字出版营收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30%。与此同时,其占新闻出版全行业营收比例也连年快速提升。到十二五收官之际,这一比重更是首次突破了20%,居行业第二,拉动新闻出版业增长5.1%。

在数字出版产业规模扩大到一定阶段后,其增速会有所放缓,但市场环境、相关政策、技术革新等因素依然会为数字出版的高速增长提供条件。“十三五”规划纲指出,要把数字出版作为“新兴产业”加以鼓励扶持,同时加快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促进与科技、信息、金融等的融合发展。国家规划对数字出版产业的认可和重视,必将对数字出版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纵观数字出版行业的内部发展和外部环境,可以预见,在十三五期间,数字出版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会继续扩大,对人才各方面能力、素质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

2 “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成数字出版人才需求热点

在201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产业推进处处长王强就国家“十三五”规划数字出版工作要点做的主题报告受到业内广泛关注。报告指出,到“十三五”期末数字出版需要在产业状态、企业、产品、人才和功能五个方面达成相应目标。具体到人才方面,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培养一批面向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数字出版专门人才和高端复合型人才。 [1]体现了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是指既懂传统出版又懂数字技术、既懂内容加工又懂市场经营的多能人才。这种人才与传统的出版人才相比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具体而言,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对于传统出版的基础知识,更要兼具创新意识和数字技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探索出版行业在“互联网+”大环境中的新出路。除了过硬的业务能力,出版物的加工也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因而还需要出版工作者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复合型人才是数字出版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目前数字市场迫切需要的重要资源。

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出版人应把握时代脉搏

以2015年我国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情况为例。2015年数字出版总收入达到4403.85亿元,在新闻出版全行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20.3%,增长速度与增长贡献率在新闻出版各产业类别中均位居第一。从产业整体来看,数字出版产业仍在快速成长和不断壮大之中。然而如果对数字出版产业内容再进行细分,不难发现目前的产业格局还处在一个不平衡的局面。截止到2015年,数字出版的绝大部分营收来自于互联网广告和休闲娱乐性产品,其中“休闲娱乐性产品”包括移动出版(移动彩铃、铃音、移动游戏等);网络游戏、在线音乐、网络动漫、博客等。与此同时,在各类产品营收增长的同时,数字出版物(包括电子书、互联网期刊、数字报纸)的出版却出现产业规模萎缩的现象,营收比2014年下降了2.06%。这一比重表明了目前数字出版市场结构的严重失衡和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弱势地位。

在十二五期间,虽然许多传统的出版机构纷纷踏上“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但真正取得成功的案例却寥寥无几。出版机构对于数字平台的建设和经营,大多停留在进行品牌营销和产品推广的层面。真正意义上的以阅读性为主的数字出版物不仅少之又少,而且难以获得切实的市场回报。可以说,传统阅读形式的数字化精加工依然是目前市场的一个空白点,也是一个充满潜力和挑战的朝阳产业。因此,在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编辑加工和数字化转型战略方面都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涌入,完成数字阅读市场深度调查、转型战略制定、内容数字化编辑、版权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4 数字出版人才问题受到重视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逐步展开

认识到人才问题对于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管理部门提高了对于的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了对数字出版相关人才的培训力度,近年来,关于数字出版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培养研讨会议、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也较往年有所增加。

加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管理制度,需要从多方面着手。目前,在创新考核激励机制方面,有关部门已经有所行动。2015年,北京将数字编辑纳入职称评审范围,数字编辑职称评定体系的完善,标志着数字编辑工作将在一系列考核、评审工作下走向进一步规范化和职业化。同时,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将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推进数字媒体准入资格考评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作为“十三五”时期推进北京市新闻出版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京市正在着手制定“十三五”时期数字出版人才的专项规划。总局在“十三五”期间,也将进一步推进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据悉,数字出版相关人才的培养计划方案已经在着手制定中,数字出版人才体系将得以丰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将逐步完善。[3]

此外,“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 等各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计划,也在不断推进实施。以支持各类型高等院校开班层次各异的数字出版专业;鼓励出版单位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开展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制定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方案和选拔方案。[1]

5 结语

从数字出版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态势来看,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之势必将在“十三五”得到延续。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调整平衡产业结构,以保证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在“十二五”取得的出色成绩,已经使得这一产业越发受到市场和有关部门的关注。目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将潜力变为实力,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

在业界,各类行业研讨会正在积极商讨人才建设事宜;在学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有必要面对新形势作出相应的调整,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革新,从而培养出兼具新闻传播、计算机及艺术广告等知识的新兴传媒人才。[4]只有真正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端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才能使数字出版产业在“十三五”产业进一步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 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R].

[2]王强.王强: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规划要点[R].中国出版网

[3] 徐景学,秦玉莲.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出版发行研究2012 年第11 期:56-59.

[4] 王飚. 2015年数字出版:收官之年亮点频现[R].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5] 姜洪伟、纪元元. 从招聘信息看数字媒体编辑人才的需求与人才培养——以“中华英才网”上海地区招聘信息为例[J]. 编辑之友,2012/4:14-16.


作者:孙晓萌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