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黄昱缇——基础AHP的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估分析

作者:黄昱缇   2017年09月27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黄昱缇 北京印刷学院 学生

摘 要 : 我国不少高等院校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由于开设年限的不同,其办学经验也各有特点,不同的高校会根据专业自身的特点以及自己办学条件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培养模式。不同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很多方面,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为评价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方法。

关键字: 层次分析法;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评估分析

高等院校是培养出版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培养出来的出版专业学生,数量大,种类多,而且年轻,发展潜力无穷,是出版业人才选择的主要来源。自 1983 年武汉大学创办图书发行学专业以来,我国的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经历了 30 余年的发展。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发展至今,全国已有 200 多所高校设立了编辑出版学的本科专业,50 多所招收编辑出版学或类似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0 余所高校可以招收编辑出版方向或相近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每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各级各类出版专业人才,为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传统的评估评价方法是建立在经验和定性比较上的,不一定客观全面。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通常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评估评价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层次分析法可以对这类较为复杂问题做出评估的有效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1.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Saaty提出。他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了该种方法。自提出以来,该法已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般认为Saaty教授首次正式提出层次分析法的论文,是在1977年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数学建模会议上发表《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层次分析理论》。

目前,国内、国外的学术界变得越来越重视层次分析法。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方面开始应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新的、简洁的、实用的并且富有成效的决策方法。 

1.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用层次分析法作系统分析,首先要把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低层(供选择的方案)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

在排序计算中,每一层次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某一因素的单排序问题,又可简化为一系列成对因素的判断比较。为了将比较判断定量化,层次分析法引入了1~9的比率标度方法,如表1 所示,并写成矩阵形式,即构成判断矩阵,形成判断矩阵以后,即可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计算出某一层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次某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在计算出单排序权值之后,用上一层次因素本身的权值加权综合,即可计算出某层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整个层次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即层次总排序权值。这样,依次由上而下即可计算出最低层因素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值。决策者根据对系统的这种数量分析评选出最优方案。

 

1.3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应用层次分析法作系统分析包括5个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将所含因素分为不同层次。

2)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元素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或优劣、偏好、强度等)的认识,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

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当随机一致性比率CR的值小于0.01时,认为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

4)层次总排序。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称为层次总排序。这一过程是从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逐层进行的。

5)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2 层次分析法对数字出版人才评估分析实例

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食数字出版人才评估分析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起层次结构模型,这需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

以下具体说明应用AHP方法对不同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A高校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S1、B高校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S2和C高校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S3)进行评价。

其中,A为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估分析;B1 、B、 B3分别为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安排、实践环节和评估方式;C1-C9分别为学年课程安排、课程学时学分安排、师资水平、课内实践、社会实习、实践与课程相结合的情况、课程评估方式、实践评估方式、综合评估方式。λmax,CI,RI,CR分别为最大的特征根、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指标、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比率。

A高校出版专业创办时间较长,其培养人才模式课程安排和实践环节结合程度较好,每学年课程由浅入深,并且匹配相应的实践环节,考察方式根据课程和时间特点而决定。 

B高校出版专业创办时间较长,其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参与,课程设置比例适中,每门课程的设置都有与之对应的实践环节,综合的考察学生的学习、实践成果。

C高校出版专业创办时间较短,其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学生课程的学习,课程设置较多,每学年课程设置由浅入深,层次渐进,多以考试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考察。

2.1 建立分析模型

建立分析模型如图1。

图1 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估分析模型

2.2 确定判断矩阵并计算实例

相对于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估这个总目标(A),各准则层(B)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矩阵A-B,见表2。

相对于课程安排(B1),各有关指标(C)的相对判断矩阵B1-C,见表3。

相对于实践环节准则层(B2),各有关指标(C)的相对判断矩阵B2-C,见表4。

相对于创新能力准则层(B2),各有关指标(C)的相对判断矩阵B3-C,见表5。

同理,相对于学年课程安排指标层(C1),各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S)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C1-S。

相对于课程学时学分安排指标层(C2),各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S)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C2-S。

相对于师资水平指标层(C3),各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S)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C3-S。

相对于课内实践指标层(C4),各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S)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C4-S。

相对于社会实习指标层(C5),各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S)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C5-S。

相对于实践与课程相结合情况指标层(C6),各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S)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C6-S。

相对于课程评估方式指标层(C7),各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S)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C7-S。

相对于实习评估方式指标层(C8),各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S)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C8-S。

相对于综合评估方式指标层(C9),各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S)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C8-S。

最后在根据层次总排序权值,计算S的总排序权值。计算结果见表5。

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如下:

具有一致性

结果即为S1、S2、S3这三个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排序为:S1为0.392、S2为0.387、S3为0.309。

3 总结

3.1 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估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

系统性强。在层次分析法中,形成系统的观念,用系统的眼光看待研究对象。采用分解、对比评判、综合思考等多种方式达到决策的目的,不会对某一方面产生偏重,全方面考虑各种因素对于整体的评判。

将问题数学化,更加简洁方便。层次分析法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人们的思维模式数学化、系统化,无形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了许多。在层次分析法中,把位于一个层面的元素相对于上层的关系找准后,利用数学思想,采用简单的计算过程就可以进行评估分析。掌握基本原理和简单步骤即可用该方法解决问题,简洁明了。

3.2 利用层次分析法高等院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点

定量数据不足,定性成分较多。用科学思维来说,一般我们都会用一种较为充分的数学论证思想,完备的定量方法来满足这门学科。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我们的思维与现实的问题所产生的关系并不能够依靠单纯的数字去解决。在判断矩阵的确定中,分析者的主观成分较重,最终结果与分析者的个人主观意识的有关。

指标较多,权重不宜选择。想要使得方案具有更多普遍适用性,需要采取更复杂的层次分析过程,构建更多的判断矩阵,增加了工作量。在利用1-9标度法评判指标的过程中,随着指标的增加,对于各种指标出现的重要性判断也就变得更加复杂,使其难以满足一致性的原则,在修改矩阵的过程中无形的增加了工作量。

3.3 总结

我国高校众多,自 1983 年武汉大学创办图书发行学专业以来,我国的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已有众多高校开设编辑出版专业。虽然众多高校都开设编辑出版专业,但其培养模式各有千秋,评价不同高校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就本文来说,评价牵扯到3大体系,9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对三所高校的培养模式进行评价,评估其优劣。

在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建立适当的评价模型以及构造判断矩阵。尽管层次分析法是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但是其仍有不足,在判断矩阵的构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所以在确定判断矩阵和权重的过程中,需要评测团队成员或者聘请专家对判断矩阵进行评估,力求构造的判断矩阵能更加客观,得出最科学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吴仁群. 基于AHP的教材出版质量综合评价[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21:31-37. 

[2]王浣尘. 可行性研究和多目标决策[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6.

[3]赵焕臣. 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

[4]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系统工程应用案例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5]周安平,郑东方,秦红雨.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探究[J]. 中国编辑,2017,(01):50-53. 

[6]张文晋.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02):36-39+51. 

[7]黄娟. 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5,(23):11-12+21. 


作者:黄昱缇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