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是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的伊始之年,而数字出版作为新闻出版业的新生力量发挥着重大作用,数字出版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数字出版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复合型应用型的数字出版人才的匮乏。本文从实践类课程的构建角度来论述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分析数字出版人才需要具备的实践技能并且以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为例分析实践教学目前的现状及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 数字出版 人才培养
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为3387.7亿元,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占比由2013年的13.9%提升至17.1%。[1]根据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比2013年上升了8.0个百分点。这些数字显示,我国出版产业发展迅猛,虽然目前的数字出版产业结构当中网络广告和网络游戏占据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其他形式今后也有很大发展潜力并且逐步迈入新的阶段。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特别是像数字出版这样新兴的蓬勃发展的产业,数字出版产业的高速发展与我国数字出版人才的严重困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数字出版产业未来的发展。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数字出版人才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目前,我国有多家院校开设了数字出版专业,虽然为数字出版产业输送了大批人才,但同时也出现了几个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校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严重,学生毕业在工作岗位上不能运用学校所学知识。近几年,出版教育“产销不对路”问题呼声日高。2010年国家首次批准14所大学招收培养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我国出版教育呈现出起步晚而发展过快的特点,故而存在一些错位和误区。[2]这种问题的存在就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增强与行业的联系,减少与行业需求的脱节。目前数字出版教育偏重理论课程,实践环节所占比重较少是通病。在对高校毕业生的回访当中,有68%的毕业生强调要增加实践课程;60%的毕业生强调了网页制作、图像处理和视频编辑能力的重要性。[3]为此,有些学者提出了传统课堂实训化的方法,呼吁数字出版教学要增加实训课程,尽量减少理论课时。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数字出版人才具体需要具备哪些实践技能。
优秀的数字出版人才是复合型的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实践技能。目前数字出版产业的人才需求主要围绕着内容,技术应用和运营这三个关键要素。业界对于跨媒体人才的要求也很高,具体表现在既要精通跨媒体出版物内容所属的专业、熟知出版知识,又能掌握特定出版环节的技巧,数字出版流程中其他环节的运作。[4]而前人的研究也认为这三个要素十分重要,以内容策划和创意为主体,以数字化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为两翼,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目标。[5]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数字出版专业的培养方向也是根据这三个关键要素进行设置的。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数字出版培养的三个方向为:(1)数字内容创意与表达方向(2)数字内容经营与推广方向(3)数字出版技术应用方向
根据内容、技术应用和运营这三个要素,总结出了数字出版人才所需的三个主要的实践技能:
1数字内容编辑策划的实践技能
数字内容编辑策划的实践技能主要指培养的人才能够独立完成数字内容的编辑策划环节,从海量内容中发现信息到整个数字内容编辑完成,中间需要经历很多的环节,需要数字出版人才能够掌握这些流程。就内容来说,数字编辑需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并且熟悉内容加工流程和出版流程,以前的数字出版内容质量一直被大众所诟病,内容质量的好坏与数字编辑本身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并且我国目前非常重视数字版权,数字编辑需要具备版权相关知识并且知道在具体的产品当中版权问题应该如何处理。这些方面都需要实践的锻炼,如果教学培养的过程中没有相关的实践课程的话,那么被培养人可能学习过《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具体的法规,但是不知道实际如何运用这些法规。出版流程如果学生没有通过实践的话,不知道各个步骤都是怎样完成的。
2技术应用的实践技能
技术应用的能力是数字出版人才必备的技能,并且强调应用性。数字内容的编辑加工不同于传统纸质内容的编辑加工主要以文字为主,数字产品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出版渠道也是多种多样,有时在数字产品当中文字起到辅助的作用,内容方面有大量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以出版渠道来说,数字产品需要应用到不同的终端设备当中,其中涉及大量繁杂的格式的排版和调整。被培养人不仅需要学习设计排版的相关理论知识,更需要学习相关软件的应用,会剪辑音频视频,会处理图片,会解决格式问题。这些无疑都需要大量的实践,是必须掌握的实践技能,这些实践技能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一个数字产品能否出版。
3数字产品运营推广的实践技能
数字内容产品的运营是需要通过实践积累大量的经验的,并且需要有创新的能力。如何运用新媒体资源让数字产品更受欢迎是每个数字编辑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例如微博上的很多知名博主充分利用新媒体特征收获了巨大关注,每条微博下面有十几万条的评论和转发,如何和消费者进行互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都是需要在实践中增加自己的能力水平的,我们通过理论的营销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取基本的营销知识,但是如何利用基本的营销知识进行数字出版产品的运营是需要实践来验证的。
数字出版人才所应具备的实践技能大致分为上面三个方面,根据这三个方面高校也开设了相关的实践课程,但是有些课程涉及的还不是很全面,本文下面以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专业的实践类课程为例,来探讨一下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情况。
北京印刷学院2008年数字出版专业招生,截至2016年已经有9年的时间。在这九年的时间中,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经历了几次调整,调整的年份分别为2008年、2010年、2013年和2015年。实践教学体系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校内数字出版实训基地和数字出版工作室建设,二是与行业结合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校内实践教学部分,并且以08年、12年和15年实践课程的设置为参考对象。
笔者把北京印刷学院的实践类课程按照数字出版人才需要具备的技能的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见表1)。

根据表格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数字人才实践类课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学校对于实践类课程逐渐重视,可以对比这三年的实践课程,课程的设置从数量上有了提升,可以看出学校在加大实践类课程所占的比重,并且对于实践课程能够及时的做出调整和细化。
2课程可以覆盖全部所需的三个实践技能,但是课程设置不均衡。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实践技能都有相应的课程涉及到,但是对于运营推广方面只有一门课程涉及,课程对于内容和技术应用这两个要素有所偏重,每个技能都有5门实践课程支撑,但是对于运营推广方面则课程设置不足。
3逐渐重视技术应用实践类课程。根据最新的修订的培养方案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前几版的技术课程名称为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处理,对比前几版的培养方案技术课程设置的更加清晰明确了,把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的训练分别进行,有利于被培养人吸收运用相关知识。
虽然学校越发的重视实践课程,但是目前实践类课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否则就不会出现就业方面“产销不对路”的突出问题。下面是笔者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1增加实践课程比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项目
目前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还是以理论课程为主体,从所占学分和时间上都能表现出来,虽然大多数开设数字出版专业的院校都在不断的加强实践课程的比重,但是还需要加大力度。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合作的项目,拓展学生的能力,体验数字出版流程,并且积极和校外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联系。
2优化实践类课程结构,更加合理设置课程
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来看,对于运营推广类课程较少,但是技术应用类课程较为完善,那么就需要增加运营推广类的实践课程,特别是增加新媒体运用相关实践。
在开设的课程当中应该明确培养的目标,优化一些针对性不强的课程,避免实践课程的重复或者涉及内容过多的情况。
3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更具有前瞻性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快速,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这对学校实践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根据行业内的发展,调整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使得课程的设置更具有前瞻性,尽量避免学习完这个课程,到实际工作运用时已经过时的状况。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考核
目前理论课程的考核体系比较完善,能够有效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但是,相比之下实践教学环节监督考核这一环节比较薄弱。一般来说,考核的方式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部作品,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同学学以致用,特别是对于应用型软件的教学,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对于完成过程的监督比较缺乏,小组作业可能存在任务分配不均,主要由一个人完成的情况,甚至是在网络上直接让别人代替完成作品。岗位实习这个部分由于学生全部在校外实习,监督环节较为薄弱,通常一个老师可能带领很多同学完成岗位实习,有些学生存在未按照规定的时间长度进行实习,有的同学实习的单位和岗位与本专业不符合。这些情况还需要有更好的办法进行改进,如何更加规范岗位实习环节,需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学校的检查力度也要增大。既能让学生完成岗位实习,也能让其有适度自主的空间。
本文以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缺乏的现象为背景,以实践类课程的构建为角度,总结出了数字出版人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即数字内容编辑策划的实践技能、技术应用的实践技能和数字产品运营推广的实践技能。并且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以08年12年和15年培养方案总结出其实践课程对应的相应实践技能,基于此分析其实践课程的发展和现状。最后,为数字出版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建议。重视实践技能对于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高校也应该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并且优化课程结构。
[1] 数据来自《2014-2015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2] 陈莹,王海峰.1984-2013:中国出版专业教育研究述评[A].中国编辑,2014(72):63-68
[3] 杨明,陈少志,于巍.对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A].教育与职业,2014(27):191-192
[4] 张志林,陈丹,黄孝章;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187-188
[5]朱晓军.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8(8):83-84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