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葛淼慧——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作者:葛淼慧   2017年09月26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葛淼慧 北京印刷学院 硕士在读

摘要:高校培养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互联网大背景下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了提高编辑出版专业人才质量, 使他们能够站在数字化发展浪头的前端,具有较多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储备, 需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新闻出版业当今企业的人才的需求和当前专业学生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新闻出版业的用人需求与学界的人才培养出现了错位现象,新闻出版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是描准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 ,而是找有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许多出版社更有的公开表示了对编辑出版专业不感兴趣 ,认为编辑串专业的学生既无学科知识背景 ,又无实践和编辑能力。究其根源 ,主要还是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培养更侧重于编辑、出版、发行等理论框架 ,忽视了对其他学科专业背景的关注,同时也忽视了市场条件下编辑出版人才的实践技能培养。为此 ,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有所变革 ,才能顺应当今新闻出版业的人才需求1。

编辑出版的专业人才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分级培养。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应满足行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研究生阶段培养的是高端复合型人才, 在本科阶段则应开设专门的数字出版专业,培养技能型的 “专才”。 围绕合格的数字出版人才所应具备的内容策划与出版、 网络运营与维护、 产品营销与市场运作等能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了解图书出版、 报刊等传统出版的知识和流程, 掌握实现传统纸质内容在新媒体上呈现的数字技术; 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出版活动中对数字媒体及数字文化产品的策划、 设计、 编辑和运营能力, 培养社交能力。 定位准确, 特色明显, 培养的学生才能够胜任数字内容编辑、 互联网产品经理、 媒体平台技术等多个中、后端技能型岗位工作。 

而专科层次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要定位于前端, 即资源加工技术岗位。 数字出版机构缺少一线的操作人员, 在培养目标上, 尤其要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原有文字录入、 图形、 图像处理、排版制作的基础上, 更需要熟悉数字出版常 用软件的使用。2

编辑出版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 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体系构建中同等重要,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出版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避免了现有的编辑 出版教育重视理论讲解、轻视实践技能的现状,高等学校要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延长学生的实习 实践学习时间。也可以聘请出版社或是期刊社的 资深编辑,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讲座。还可以将学生输送到对口领域进行锻炼。政府也要加强宏 观引导,进行统一的协调和调配。建立编、印、发一体化的实习基地,积极构建各高等学校学生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各高等学校的比较优势,持续深入地坚持“产学研”道路,培养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 “复合型 ”人才 。最基础的一步就是要更新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理念必须将 大出版、大文化与大媒体的职业观念融入到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多元化的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理念中。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媒介融合的进程,媒介融合表现为内容融合、终端融合、网络融合、机构融合等多个方面。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理念要将数字化的核心理念融入其中, 满足新时期的编辑出版人才对具备跨专 业的选题策划,对信息的收集、整合与 分析,对编辑出版相关产品具有一定的转化与管理等能力的需求。因此,树立先进的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理念,就要求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编辑出版行业的现实状态,广泛吸收编辑出版人才培养 过程中的各种先进理念,运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形成发展先进数字化理念与以人为本理念、注重实用理念、开放理念相结合的培养理念。

具体措施包括第一,课程设置方面,应适时调整课时内容,以适应出版改革的发展,增加一些新兴领域的课程, 开阔学生视野。结合培养目标要准确定位,课程体系要设计合理,适应社会需求。编辑出版学的课程 设置要注意文理结合,掌握好基础课与专业课、必 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在实践教学方面,制定全国统一的实践课程标准,从制度层面对实践教学进行规范。第二,教材建设方面,首先根据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现状编写,其次是提高编辑出版人才的人文意识,加强文化素质方面的教材建设。第三,学科建设方面,注重学科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构建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编辑出版学 科知识体系:一是做好相关学科知识的建设,既要 做好编辑出版学基础学科建设,如传播学、文化学、美学、社会学等的建设,也要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如 新闻学、版本学、目录学等学科;二是做好编辑出版 学的分支学科建设,凡是与编辑出版的理论、应用 和历史相关的各项内容,都有可能成为编辑出版学 的分支学科,由于编辑出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学科,因此,它与出版史学、出版文化学、出版人才学、出版经济学等都有着密切关系,加强分支学科建设,有利于编辑出版教育的学科建设。3第四,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很多高校都设置了数字专业,但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上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除了应该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外,还应该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把老师的教学和实践具体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就业时能更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学校可以加大和校外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尽可能的创造机会,同编辑出版专业相关的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同时为学生建立实习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实践,了解编辑出版的工作流程,同时还 可以发现自己在具体的学习中有哪些不 足,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改正和提高自己,这样学生在毕业时就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和工作;另一方面高校编 辑出版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还可以承担企业的科研任务,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和瓶颈提供解决方法,这样就建立起了学校和企业之间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对企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4第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编辑出版人才 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在数字化时代, 新技术发展与传承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队伍的状况决定的,对于编辑出版教育而言,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的经验与能力不足迫切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 建设。加强编辑出版教师队伍建设,需 要解决好教师引进及培养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教师引进方面,应拓宽渠 道,把数字化的特定背景需求与引进指标密切结合,摒弃以资历和职称为基准 的聘任条件。其次,要形成系统的教师培训机制。聘请一线的数字出版的实践人员为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与国内外的编辑出版行业合作,定期将教师送入企业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使得3-5年内从事编辑出版学专 业教学的教师都能成为既能讲好专业理 论课,又熟悉一线企业岗位需求,具备 良好的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双师型教师。最重要的是改变教师 传统的知识结构与理念,为编辑出版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5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在不断进行,这就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编 辑出版领域,数字出版的出现对编辑人才 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对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培养有所改革,通过各种途径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只要高校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 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数字出版所需的栋梁之才。 

 

【1】黎海英. 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7(03):132-135. [2017-09-13]. DOI:10.16088/j.issn.1001-6597.2011.03.032

【2】吴鹏,程放. 数字出版转型期高校出版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 出版发行研究,2014,(02):91-94. [2017-09-13]. DOI:10.19393/j.cnki.cn11-1537/g2.2014.02.028

【3】王欣. 数字出版背景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7,31(04):77-80. [2017-09-13]. DOI:10.19352/j.cnki.issn1671-4679.2017.04.019

【4】赵少远. 数字出版时代高校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浅析[J]. 新闻世界,2015,(01):181-182. [2017-09-13].

【5】梁徐静. 数字化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新闻知识,2016,(03):68-70. [2017-09-13].


作者:葛淼慧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