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菱 广东人民出版社 编审、首席编辑,世界客家文库编辑部主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出版企业的机制改革及转型,编辑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全国出版机构共同的问题。本文仅从岑桑的编辑实践活动出发,探讨其如何用独特的编辑思想,为广东出版业的发展壮大做出杰出贡献,旨在为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文中所阐述的编辑思想体系,是指以编辑的个人精神追求为核心,包括其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义利观等综合而成的一套系统的思想,用以指导日常编辑工作实践,并因此取得编辑个人和出版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岑桑的编辑实践活动概述
岑桑1926年出生于广东顺德,编审,曾任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现任《岭南文库》执行主编。1996年荣获中国出版首届“伯乐奖”, 2005年荣获“南粤出版名家”称号,2006年荣获“中国出版韬奋奖”。岑桑编辑出版图书数百种,其中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数十种,主持的《岭南文库》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岑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致力于出版事业,在文学类以及岭南文化的图书出版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影响和培育了大批编辑、作者和读者。
二、岑桑的编辑思想体系
思想是经过人的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良好的编辑思想体系是编辑职业的灵魂,指引着编辑的日常编辑实践工作,包括选题策划、书稿内容把握、图书产品的宣传及市场销售等。编辑思想决定了图书产品的质量和生命力,也决定了编辑个人和出版业发展的高度。
岑桑同志的编辑思想大体含五个方面内容: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学习和掌握国家大政方针,提高政治修养,始终在编辑工作中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正确导向。既要客观、真实地对待稿件内容,不能一味地歌功颂德尽说好话,也不能过度宣传社会的负面新闻,带来消极影响。岑桑同志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为了给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岑桑同志将一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禁锢的名家作品整理出版,包括著名作家欧阳山的《三家巷》、黄谷柳的《虾球传》和吴有恒的《山乡风云录》等。
2.为了给广大文艺工作者和诗歌爱好者提供创作发表的平台,岑桑同志于1980年倡议创办了诗歌丛刊《海韵》,并发表了很多著名诗人如李瑛、艾青、沙鸥等的诗歌,以及全国各地的诗坛新秀作品,在全国诗歌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培育作者的思想
“岑桑认为,抽出一定时间帮助青年作者提高写作水平,为他们的创作提供方便,是出版工作的一部分。”【1】
1.举办“文学写作学习班”。1971年之前,广东人民出版社没有出版过一本文艺书。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作家们不敢写书也不愿意写书,生怕惹出事端遭批斗。岑桑同志为此寝食难安,他带领编辑到全省各地拜访作者,希望能组到一些稿件实现文艺图书零的突破,却无功而返。岑桑同志与编辑们商量后,决定以广东增城的“向阳花”写作组为基础,开办“文学写作学习班”,并带领编辑们给学员授课、交流,修改作品。学员们很努力,于1972年出版了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而创作的短篇小说集《禾苗正绿》,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各地、市、县以及文学机构等纷纷效仿,掀起了办班热潮。
2. 在全省推动群众性的文学创作,培养了大批文学创作的新秀。岑桑和编辑们除了办写作班外,还到全省各地去帮助当地的文艺创作机构指导完成创作。1972年5月,他们到了汕头朝阳县,帮助该县革委会创作组创作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来自龟海的报告》。因为岑桑与编辑们四处推动全省的群众性文学创作,文学作品的作者队伍开始扩大,稿源日渐丰富。
(三)与时俱进的思想
1.创办了《花城》杂志。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考虑到新的创作和出版环境到来,岑桑倡议并创办了著名的《花城》杂志。《花城》内容新锐大胆,为新中国文学培养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作家,如高行健、北村、王小波、林白、陈染、毕飞宇等。1979年,40多万字的《花城》创刊号发行了76万多份。时至今日,《花城》依然是广东文化界的品牌。
2.创办了《香港风情》杂志。1984年9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面对香港的即将回归,岑桑同志分外激动,他认为香港长期与中国内地隔绝,内地又没有一份介绍反映香港的通俗杂志,广大群众无从了解香港,于是他向上级倡议创办《香港风情》,并很快得到批准并创刊。杂志推出后,在香港文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好评如潮,纷纷认为这是沟通香港和内地的一座文化之桥,是广东推进改革开放政策的具体体现。《香港风情》杂志出版了20多年。
(四)搭建大平台的思想
岑桑具有搭建大平台的思想意识,在20世纪80年代倡议成立了广东教育出版社和新世纪出版社。
改革开放前,各省只有一家人民出版社。改革开放后,各地纷纷成立新的出版机构。岑桑同志认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新生事物多,出版业务会越分越细,需要增加专业的出版机构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为此,岑桑同志倡议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少儿编辑室和文教编辑室的基础上,成立新世纪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倡议受到不少人反对,岑桑同志四处奔走努力。1985年,新世纪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先后经文化部获批,初期这两家出版社都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代管,由岑桑同志兼任两社的社长和总编辑。这两家出版社的成立,壮大了广东的出版队伍。
(五)整合优质资源的思想
1. 对优质图书资源的整合。1981年, 岑桑同志专程拜访巴金先生,重新策划出版了巴金先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主编的《文学丛刊》中20位作家的作品,包括何其芳、唐弢、王西彦等人的作品。
2.对优秀作者资源的整合。作为一名作家,岑桑同志比谁都关注和熟悉文艺创作的情况。1980年,他策划出版了《潮汐文丛》,先后推出包括刘心武、王蒙、韩少功、冯骥才、张洁、梁晓声、林斤澜等名家在内的一批新锐作家的作品。本丛书出版后,倍受关注,成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文艺创作的代表性文本。
3.对社会各界资源的整合。在20世纪80年代中下期,岑桑看到国家图书的出版成果喜人,但是广东却缺乏一套能从整体上反映岭南文化风貌的大型丛书。在一次广东出版会议上,岑桑提出了编纂大型地域文化丛书《岭南文库》的战略构想,得到了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谢非同志的赞同。但是,岑桑同志的这一倡议倍受非议:一是岭南文化落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二是岭南没出现影响深远的名家;三是编纂大型文库需投入浩大人力物力,会影响出版社的发展;四是广东缺乏编纂大型丛书的编辑队伍。【2】
“岑老不畏艰难,多方奔走,争取支援,最后终于找到了时任广州市市长杨资元同志,得到了他和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设立了‘岭南文库出版基金’。这一创举,为全国出版界解决学术著作的出版经费困难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良好范例。”【3】《岭南文库》前后经费筹集达900多万元,为日后300多种图书的编纂出版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编辑思想体系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科学的编辑思想体系,不仅为广大编辑明确了坚持真理、为人民服务的发展方向,也带来了科学的策划、编辑、出版方法。出版既有共性,也有地域性,我们今天的新编辑培养,编辑思想的培养尤其重要。
(二)凝聚功能
团结力量大。良好的编辑思想体系,是积极凝聚编辑团队、作者团队、读者团队的力量,将图书产品深度开发延伸并系统化、品牌化,形成战略发展模式。
(三 )动员功能
崇高的编辑思想感动人,具有强大的动员功能。编辑、作者和读者需要共同意识形态的激励和精神层面的指引。一种成功的编辑思想体系,能够激发起广大编辑和作者、读者的信心与热情,能促使他们放弃一些短平快的行为,为共同实现一些中长期规划项目做出努力。如图书出版众筹,就是编辑思想在读者层面引发的作用。
(四)约束功能
新闻出版工作是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同时又是受党和人民约束的工作。良好的编辑思想体系,既有指导编辑为读者打造精品、谋求丰富精神食粮的功用,也有约束编辑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首、不谋私利的功能。
四、人才培养:编辑思想体系的培养及其构建
思想决定行动,思想决定生命的高度。透过岑桑的编辑出版实践活动,我们看到了岑桑成长为一个出版家的背后,是其系统的编辑思想体系。编辑思想决定了编辑的态度和行动,一个编辑能否成才、能否成功、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编辑思想体系是否完备。
(一)为人民服务、奋斗不息的思想
新闻出版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编辑要在出版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岑桑六十年如一日,经受过重重考验,始终坚守在出版战线上,出版了大批影响深远的好书。在80岁高龄时,岑桑不顾年迈体弱,请缨担任《岭南文库》执行主编,策划与主编《岭南文库》,从筹集出版基金到组稿审稿,呕心沥血,奋斗不息。
(二)坚持真理、追求精品的思想
坚持真理、追求精品,是编辑思想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编辑书稿的过程,是编辑通过对书稿内容的分析研究,了解作者的编撰思路和风格特点等,然后对书稿内容进行深加工的“二次创作”过程。编辑对选题的价值判断上要坚持真理,不能主观片面。1980年,岑桑顶住重重压力,出版了倍受争议的戴厚英作品《人啊,人!》,此书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初版10多万册很快销售一空。此书后来被花城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多次再版,事实证明,在稿件价值的判断上,岑桑有着异于常人的智慧和坚持真理的胆识。
(三)培养年轻作者、打造作者团队的思想
作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在20世纪70年代,全国各省只有一家出版社的时候,岑桑已经意识到培养作者是出版工作的一部分。今天,全国已经有500多家出版社,竞争激烈,知名作者稿费高昂,而且稿约缠身,约稿困难;年轻作者写出来的作品不成熟,社会影响力小,也缺乏经济收益。我们在编辑工作中,只有像岑桑那样主动培养作者,打造一支稳定的日渐成熟的作者团队,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与时俱进、紧跟大局的思想
编辑在编辑工作中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编辑出版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反映时代主题和贴近人民生活实际的作品。一要学习各项方针政策,思想紧跟大局;二要学习各项新的技能,成为复合型编辑人才;三要学习新的学科知识,建立广博的知识体系,以推进重大项目或中长期规划项目的实施。
(五)搭建大平台、进行中长期规划的思想
构建大平台,是为了打造一个多方共赢的出版生态圈。现如今,作者、读者都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服务和产品接受者,他们开始更多地参与到价值创造中来,这既有助于图书产品影响力的扩大,也有利于图书产品生命力的延伸,更有助于中长期图书产品规划的打造。如岑桑倡议并主持编纂的《岭南文库》。
(六)整合各界优质资源、策划出版图书品牌的思想
近十多年来,出版竞争日益加剧,大部分出版社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直面市场做一些短平快的图书,编辑们捡到什么做什么,出版一本是一本,毫无规划,缺乏通过资源整合的系统规划,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编辑在不断开发新选题的同时,要有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思想:一是可以将分散的作者资源整合,将他们集聚起来共同编纂一些大型项目;二是将旧版优质图书资源按主题整合,改版重印;三是进行跨界的资源整合,如蒲公英童书品牌《神奇校车》与全国5000多家肯德基门店的合作。【4】
树立科学的编辑思想意义重大,能够为编辑人才的成长、为出版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而编辑思想体系的培育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编辑个人的努力,也需要出版机构的引导和培育。
参考文献:
【1】岑桑、陈海烈等著:《当代岭南文化名家岑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版,第37页。
【2】岑桑、陈海烈等著:《当代岭南文化名家岑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版,第58页。
【3】王桂科:《学习岑桑同志的三种精神》,摘自2015年王桂科《在庆祝岑桑同志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致辞》。
【4】杨帆:《5000家肯德基门店,会是童书销售的一片新蓝海吗?》,《出版人杂志》2017年9月17日。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