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梁萍——蜜蜂与编辑——谈在实践中提升本职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梁萍   2017年09月25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梁萍 海天出版社 副编审

今年八九月间,通读了海天出版社海外译丛里的一部重点书稿,稿件名为《蜜蜂与哲人》,里面只有一个主角,它就是蜜蜂。接触一周之后,即为蜜蜂这个小生灵飞入编辑工作而欢欣不已,第一直觉是它的存在价值与编辑的本职工作有太多的相似性,甚至心生相识恨晚之感,让人罢之不能。蜜蜂用轰鸣着耳膜的嗡嗡声和振翅时的微小力量,点点火星式地掀动起沉淀在心底里的执业记忆。如同卢克莱修提倡在杯子边缘抹上少许蜂蜜,以便让孩子能喝下杯中苦涩的药水。读懂这个比喻后,更加体会到编辑工作的辛酸,即便品尝过工作给予自身的些许甘甜,但付出的心力也远胜于此。

蜜蜂是一个理想的象征形象

蜜蜂进入人类的视野已久,或者可以从希腊女神梅丽莎发现蜂房,调制蜂蜜水,并和山羊女神阿玛尔忒亚一起用蜂蜜喂养宙斯开始说起。蜂蜜赋予宙斯拥有文明、正义的最高威力,他日后先用蜂蜜水和催吐药拯救了哥哥和姐姐,又一举战胜了克洛诺斯,让众神团结在奥林匹斯山,使混沌无序的原始自然力摆脱了野蛮的状态,引导人类走向文明之路。蜜蜂的神话故事,让它与我们的生活和心灵距离更加亲近。

如同图书的生产过程,蜜蜂(编辑)在此中起过渡的连接作用,它既属于野蛮世界(未经加工处理的稿件),又属于文明社会(三审三校后可印制的书稿),在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编辑的工作都草蛇灰线一般或显或隐地牵带着图书的出版流程,编辑就像蜜蜂一样,既采撷能释放灵感的花蜜,悉心遴选(改动字句、调整语序、核正差错和疑问),又不会被过于鲜艳的色彩和过于美妙的花香(各种外界诱惑,如权、色、钱)所困扰,化身专业工蜂(复合型编辑)。所以,蜜蜂和编辑一样,工作并不仅是表面上看到的简单地采集花粉,而是用唾液合成蜂蜜(收集材料,堆砌材料,而是将已有材料加工和转化),让花粉产生更多的附加值(为图书的内容和形式增色)。从另一方面讲,编辑工作不但适用于文字性的案头工作,也适用于各类科学研究,像蜂蜜一样不懈努力地下苦功和保持提升的自觉性是最应坚守的。编辑用“实际工作”四字体现职业的固有属性,如采蜜般把审读工作作为精神食粮,既酿造琼浆玉液(提升书稿质量),又靠蜜汁滋养自己(汇集到的知识和信息可为己所用),一边建筑蜂房(为一本书增值),一边向里面灌蜜(为后续的其他工作打基础)。因此,蜜蜂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隐喻。

蜜蜂不同于蚂蚁和蜘蛛

蜜蜂在科学领域早已树立下了威望,前有亚里士多德,后有培根、斯威夫特等人。而培根在《新工具》(1620)第一章中阐述道:“实验家像蚂蚁,只会采集和使用,推论家像蜘蛛,只凭自己的材料来织成丝网。而蜜蜂却是采取中道,从庭院和田野里的花朵中采集材料,再用自己的能力加以转化和消化。哲学的真正任务正是这样,它既非完全或主要依靠心或精神的力量,也非只把从自然历史和机械实验得来的材料原封不动、囫囵吞枣地累积在记忆中,而是借助智力把它们进行转化和加工。”所以可知,蜜蜂(编辑)的工作态度和体现方式与枯燥地重复(蚂蚁,或者老年人般喋喋不休)和自以为是地宣称创造精神(蜘蛛,或者年轻人的自命不凡)不同,它在两者之间选择了一条标准的中庸之道。

在编辑的实际工作中,蜜蜂型的坐标价值更得到直接体现。编辑本人从业前的学习和社会经历也许可以比作循香撷蜜那样的“本能”。实际上,依靠这份“本能”操作一两本所学相关专业的书稿应当游刃有余,但编辑本人终究要面对各种类型、各类专业,甚至各式背景的作者,在此情况下,单靠学校里学到的那点专业知识就显得十分单薄无力了,且不说所学专业的具体学科有多么大的知识涵盖面。若不能在实际工作中边做边学,不断补充未知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提高执业水平,可以说,编辑和蚂蚁、蜘蛛没什么两样。从另一方面讲,蜘蛛也确实很有天分,不可否认,不仅网织得中规中矩,几何图案看起来也十分漂亮,但那只是无意识地机械重复,它的工作价值必定和像蜜蜂一样孜孜不倦地工作的编辑有云泥之别。蜜蜂(编辑)靠采蜜为生,不仅在每一朵花前都认真地留在身影(提出修正意见、提升书稿质量、安排工作程序),不会破坏花朵(保持书稿的设计思路,不改变风貌),而且会进一步传播花粉(宣传营销图书),酿造蜂蜜和蜂蜡(打造新的图书品种)。蜜蜂(编辑)不同于在偏之一隅生存的蜘蛛,自给自足、守候式的桃花源生活恐怕不仅会等来小小的蚊蝇,解决一时的口腹之欲,更会迎来灭顶之灾,因为脆弱的蜘蛛网实在不堪一击。

奋力振翅,边做边学

还要说回卢克莱修,其著作的《物性论》第三篇记载了他和老师伊壁鸠鲁的对话,将他自己比喻成一只采蜜的蜜蜂:“从您的书本中,啊,贤名远播的您!正像蜜蜂吮吸繁花盛开的林地的每朵花,我们也采撷您闪光的语言来滋养自己。”蜜蜂必定要在切身探寻花朵之时,才能确知花中的蜜汁尚存几许,不亲身体会一番就只能自我束缚、裹足不前了。正因为如此,编辑的审读工作必然存在举步维艰的过程,每个编辑都不可能是全知全能型的人才,本身既有熟知、感兴趣、愿意尝试的鲜活领域,也有很多略知、不了解、一窍不通的陌生地带。怎么办?简单说来,只能边做边学。从手头的书稿中汲取新知识,像与“艰深的伊壁鸠鲁学说”达成和解,走进书稿,审读好一本书,才能饱尝一种花香的甘美,洞悉一种独特的芬芳。

编辑书稿前只懂一点基本的哲学知识,不了解蜜蜂这种生物,更无法从法语译文书稿标题上立刻界定出二者之间的所有联系,因此,只能先带着诸多不解和疑问跟“蜜蜂”亲近一番。其实任何知识,一如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类著作,都已有诸多的前人著述,值得了解的知识也都被先贤们至少探知和发现一些端倪,延伸的相关学科也有存在的基础,所以编辑本人大可不必对手头的书稿或膜拜不已,或踯躅不前。在此种情况下,只要有铺开自身全部不足的勇气和行动即可。

编辑工作的细致性具体体现在对书稿内的疑问必须随时查问,切忌放过。回头想来,对译稿中的若干处问题还是记忆深刻。如,致词页上有“献给福尔和祺芙露蜂场的远近挚友”的字样。版式被设计成靠右侧、在蜂场一词前转行的双排形式。读后提醒责编,再查:福尔和祺芙露是人名还是蜂场的地名?如果是人名,要在转行前加上顿号;如果是地名,要在远近一词前转行,且不管结果如何,现在这种版式设计都是不合理的。后来责编也查询了译文,与译者对接,确定福尔和祺芙露是标注蜂场的地名,所以根据语义要在远近一词前转行断句,我们在工作中可以发现和解决很多细致又重要的问题。如介绍树蜜的采集过程时介绍到“甘露蜂蜜”,并引出原文为manne。这是一个法语词条,词典直译为两耳柳条筐或柳条篓,若此时强行将它括注在“甘露蜂蜜”后易引起歧义,所以建议在后面补充honeydew一词,与后文“寓意《圣经》中希伯来人在沙漠中的天粮”联系起来,这样上下文可以前后呼应,不会突生疑问。再如第三章提到“如果说修道院应该模仿蜜蜂以达臻完美,涉及人类的美德和永福时……修道院与蜜蜂互为镜像,完美至极!”编辑对前后文做了仔细审读,认为前文做了一些合理比喻和推断,即将教堂、修道院喻为蜂巢,将修士等人员喻为蜜蜂,所以此处的译文可能存在前后思路不统一的问题,建议将原稿的两处蜜蜂都改为蜂巢,保持喻义的一致性。还在行文中发现这样一句:“在图尔奈•希尔德里克一世的坟墓里发现的蜜蜂。”初看来,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对照相关时间就会心生疑问:距今近1500余年,小小的蜜蜂的尸体用什么方法解决防腐的问题?所以细致检查图片,又重新组合了字句,建议改成“……发现的蜜蜂形金首饰”。这两种天差地别的语言表达完全不同,若忽略掉是十分危险的,编辑的耳边不禁响起一阵嗡嗡的鼓舞之声。还在第五章提到,阿尔德罗万迪多次声称在两半的熊蜂身体中看到了“牛的头”。读完这个句子时,编辑也并没有立即心生不妥,虽然牛生蜜蜂的传说已被前文定义为老生常谈,但考虑到此处下文主要讨论的长有螫针的蜂王的性别问题,虽然暂且不管它到底是王是后,还是雄雌同体,心想:总要交待得体贴一点吧。这时,回头再看那句话,还是品出一些滋味,再查一下译文,认为熊蜂(Bombus spp.)应译为雄蜂。尽管译文的表述有些许瑕疵,但书稿本身不失为一份佳作,编辑合成花粉为其增值的本分也在于此。每每奋力扇动翅膀就会有所得,气流会让蜜蜂们飞得更高更远。

其实,编辑只是有幸在特殊的节点上集中精神,与书稿文字相互撞击出闪光点才发现了一些关键性的疑问,展现出的也不是编辑工作的全部奥妙,但每一个编辑的具体工作都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日常的点滴工作中。通读这本《蜜蜂与哲人》的书稿后,编辑本人自然也增长了关于蜜蜂、关于西方哲学史的相关知识。蜜蜂与神话、与宇宙学、与神学、与政治学、与社会科学、与超现代主义理论的关系,书稿中都分章列节地逐个阐述,对此前未涉猎过的知识也让编辑在这次通读工作结束后建立了新的感观认识。特别是第五章内容,讲到“蜜蜂让古人与今人和解”这部分内容让编辑似乎感受隐约窥见中国西汉末年开始的今文经和古文经的学派纷争。有趣的是,东西方这场争论的高潮期在时间上也相差无几。蜜蜂也从神话故事里重要角色,先变成宗教改革的对象,又作为显微镜下观察的研究目标,但始终没有丧失身上的迷人魅力。编辑与蜜蜂吐故纳新,各有所得。

付出的心力总会给予回报,真正的蜜蜂(编辑)比象征性的蜜蜂和诗意的蜜蜂更高一筹。可以说,蜜蜂虽不是完美的化身,却在弱小身躯中展示出惊人的力量;编辑虽是万千种职业的一员,却比更多人具备超前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既转变书稿的局限和不足,又避免越俎代庖的危险,在审读中成长出新的见识和技能,又用甜美的品位和感性滋养自己。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为拥有编辑这份职业而感到骄傲。嗡嗡嗡,嗡嗡……


作者:梁萍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