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综合编辑部主任
[摘 要]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度继续教育采用“请进来”模式,有别于以往“选人去”“自己学”“走出去”三种模式。“请进来”模式适用于省会之外的出版社,改进之后可以充分实现继续教育为行业建设服务。
[关键词] 继续教育 “请进来”
[中图分类号] G23 [文献标识码] A
一、缘 起
为切实提高全省出版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大力加强出版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真正落实《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后称“总局”)《关于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时的计算办法》[1],2016年7月,安徽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后称“省局”)发布通知,要求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在省会合肥组织为期一个月的继续教育活动,每天上午组织学习,下午自主学习,省内在岗人员不得缺席。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坐落于芜湖,是省内唯一一家位于省外的出版社,距离合肥有150多公里,来回需要6个小时; 而且,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全社人员来回奔波,普通员工无法照顾业务,社领导无法参与所属高校活动。这样的继续教育将导致全社发展被迫中断,严重影响到完成社内年度经营任务。
经沟通交流,省局、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特设“2016年度安徽省新闻出版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芜湖)”,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承办,由省局领导、省内外出版专家、高校教授担任主讲,10月17—29日全天学习,共计90学时。[2]
二、主讲人员及其主讲内容
省局出版管理处莫国富处长,主讲全省出版概况,涉及当前图书质检工作的反馈意见、近年主题出版策划大赛、五年规划,以及省出版奖项的增设和全民阅读工作的推进。
省局出版管理处杨梅调研员,主讲出版物内容质量把关实务,阐述图书质检工作的管理依据、把关方式、提升途径。重点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质量不合格属于违法行为,《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图书内容包含哪些违法行为。要求出版人员思想高度重视,尽职尽力,打击“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守护“红色”地带。
华中科技大学舒咏平教授,系广告与品牌传播方向博士生导师,主讲品牌定位及其案例解析,阐述“创新思维体现于广义灵感论中”“品牌传播将从本质上涵盖广告、公关与营销”“广告传播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必须走广告公信力建设之路”“广告传播选择的其实不是混沌的媒体,而是精准的广告载具”“在媒体碎片化时代,品牌传播需要在新媒体上得到聚合,而品牌官方网站就是聚合的焦点”等。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沈正赋教授,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新安传媒网高级顾问、《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编委等,主讲新闻业务专题,阐述报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在突发事件中车载广播、应急广播、老年广播以及媒介融合的具体运用和巨大价值。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黄成林教授,系安徽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地理学科组成员、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现返聘社内专门从事图书质检工作,主讲图书编校如何处理敏感话题,如何注意政治问题,怎样维护国土安全和信息安全。
人民出版社黄书元社长,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韬奋奖获得者,从事出版事业已达三十年,主讲主题出版的策划,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六大原则:导向性,要把握党中央精神;前瞻性,要走在热点的前沿;引领新,要谱写时代最强音;敏锐性,要快速反应抢市场;学术性,要打好基础强品牌;创新性,要独辟蹊径成特色。他特别强调“跟着《新闻联播》找选题”,牢牢把握“人民出版为人民”。
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赵国华副主任,系原黄山书社总编辑,主讲学术专著策划与申报出版基金,提出可从图书馆、博物馆等历史文献着手,发掘有价值的新选题,努力争取各类资助,积极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崔达送教授,系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全国口语研究会、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员,安徽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主讲汉语文化,从字词句的不当使用,到发掘汉语背后的中国人的思维与文化,到中外文化差异,娓娓道来,最后提出要尊重汉语、尊重文化。
省局出版管理处王立信副巡视员,主讲网络和网络出版,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谈到网络出版的必然性、发展性,以及对“时光流影”“皖新数字书屋”等新兴网络出版内容、管理、营销等的积极思考。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张克文社长,系2015年度中国十大出版人物,主讲出版业主业升级与产业转型,特别详述实体、网络、特种、自建四大营销渠道,“儿童+文化+产业”变而不变的模式。
省局人事处胡文生处长,主讲出版行业奖项建设与人才建设,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推介,高校出版行业先进个人/集体评比,省重点出版物“红色”“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三大工程推进,出版行业高级职称申报评定。
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办公室朱维明主任,汇报本年度全省出版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容、过程及其成果,特别指出本次芜湖培训班首创“请进来”的模式,具有试点意义,可以积极推广。
三、创新与改进
出版行业继续教育,先后经历三个模式:①“选人去”,新员工入职,或编辑部主任培训,少数员工轮训,则选派相关人员参加,多数老员工无缘于继续教育;②“自己学”,因为参评高级职称的需要,员工自己主动申请参加出版行业会议或培训,申请不到则自己参加继续教育网络培训;③“走出去”,因为责任编辑证书注册或续展的需要,省局每年统一安排出版行业继续教育,全体编辑必须参加培训。
如今开创的“请进来”模式,创新颇多:①地点上,同城培训,扩大到异地培训;②范围上,出版系列,扩大到高校院校;③内容上,知识普及,扩大到学术研究。
另外,由本社承办,除节省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方便学员、兼顾经营外,附加值多多:①省局领导的主讲人传达精神、布置任务、指导工作并反馈意见、解决问题,起到工作会、调研会的作用;②同行专家的主讲人有针对性地分享具体案例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起到座谈会、恳谈会的作用;③高校学者的主讲人介绍国内外本行业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起到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的作用。
特别是本社可以积极主动地向主讲人介绍社内情况,可以就社内发展的疑难问题请教良策,针对性很强;全体员工面对面接触上级领导、专家学者,可以建立稳固而牢靠的人脉关系,影响力巨大。
“请进来”模式,也有弊端,最大的一条,就是“足不出户”,丧失“游学”的机会,不能异地学习、实地考察兄弟单位的实际情况,无法同时接触交流全省乃至于全国范围内的同行精英。
“请进来”模式,可做以下六点改进:
①培训地点相对集中,将周边城市纳入一起。如安徽有南北之分,皖北地区的城市集中到省会合肥培训,皖南地区的城市集中到芜湖培训,可以大大减少受训人员长途跋涉、来往奔波之苦。
②培训对象扩大,除包括出版社全体人员、高校新闻与传媒学院师生外,还可以包括高校学报、日报晚报、其他报纸杂志的编辑,电台电视台的编辑,网站网络的编辑,等等。
③主讲人范围扩大,还可以请总局以及其他省份出版系统的领导专家,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专家学者,省外出版社/出版集团的一线编审,国外出版行业的资深人士,等等。
④培训内容实行互动,除政治意识、语言文字、编校技能等常规培训内容外,可以因地制宜,事先收集学员问题,请主讲人专门予以释疑解惑。传统出版与媒介融合在并行发展,传统编辑对媒介融合兴趣大增,文字排版、图片设计的技术更新,二维码的设置链接,网络宣传、天猫/微信营销的渠道建立,大数据技术分析,语义出版模式探索,以及电子书制作软件的开发与利用,等等,都可以纳入培训业务范围,进行专题培训,这有助于传统出版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⑤培训计划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多方联系,充分准备。本次培训得到省局肯定性的批复已至9月,邀请主讲人比较仓促,拟订的主讲人本来还有:省局审读室沈军主任,省局印刷发行刘晓敏调研员,新华网董秘兼财经总监杨庆兵,《中华文化报》杨晓华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吕建生社长,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徐益民社长,北京大学朱良志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詹绪左、杨四平教授,等等,均因准备不足或另有安排而不能前来。若建立主讲人课件数据库,年前通知,精心制作课件,即使临时有事,也可以学习课件。[3]
⑥兼收其他继续教育方式,不要一刀切。省会外的出版社,其继续教育,面向全体,以“请进来”为主,针对个别,可以灵活采用其他模式。如:社长、总编辑入职参加总局组织的培训,辞书编辑必须通过总局组织的培训,编辑部主任参加省局培训,印制人员参加印制业务培训,这些适用于“选人去”;编辑入职,要系统学习编辑规范、国家标准,熟悉图书出版流程,一年后要考初级或中级职称,则要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内容,这些适用于“自己学”;文字编辑有的想苦练内功,有的想向策划、营销转型,有的想向数字编辑发展,都需要钻研专门业务,打造一技之长,可以外出访名师、觅良友,获得高手的指点与帮助,这些适用于“走出去”;而将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请进来”,汇聚一堂,既可以把脉会诊,治病救人,又可以献计献策,推动产业升级。
继续教育发展至此,充分考虑到受训单位和学员的需求,引导学员可持续学习,引导单位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继续教育为行业建设服务,善莫大焉。
参考文献:
[1] 我校承办2016年度安徽省新闻出版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芜湖)圆满结束[EB/OL]. [2017-08-02].http://www.ahnupress.com/news/social/2016/1031/668.html.
[2] 李官. 对我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审视[J] .出版广角,2015(12):126-127.
[3] 席逢遥. 对完善编辑出版人员继续教育的探讨[J].中国编辑,2014(3):86-87.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