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王瑜——五步锻造法,塑造能工巧匠型编辑

作者:王瑜   2017年09月25日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王瑜 河北省文联当代人杂志社 编辑部主任

摘  要:新经典文化作为第一家登录沪市主板民营书业机构,执着于培养编辑专业水准,着力构建编辑集群化建设下的五大培养体系。通过师傅带徒弟、“头脑风暴”会议、选题锻造、介入宣传营销、海外专业历练,为编辑群体搭建起工作平台,着力培养其编辑视野与编辑眼光,保证图书选题这一中心环节下的编辑选择前瞻性,最终实现全能型编辑、全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人才成长促企业成长。

关键词:出版继续教育  编辑集群化建设  编辑视野  编辑选择  全能型编辑

新经典文化作为一家民营出版机构,旗下第一本发行量超千万的畅销书、常销书《窗边的小豆豆》为引进版儿童教育读物,作者日本NHK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女士,在书中讲述了与小林老师、同学间亲密的爱的故事。作为一本引进版儿童教育图书,《窗边的小豆豆》最初被湖南某出版机构购得版权,但在版权即将到期之时,中文译本未售卖出开印册数,难逃化纸浆的命运。版权代理机构辗转找到新经典,反复推敲研究后,新经典编辑群体决定签下此书的中文简体版权。在新经典看来,一部内容优秀、颇具教育意义的引进作品,前期未取得良好的国内发行数据,与编辑群体的出版理念陈旧有很大关系。在其取得版权后,立即以内容为核心,编辑群体全方位打造,对接教育营销手段,树立起口碑,成为近十年难得的双效引进版图书。在新经典,贯穿出版始终的,不仅是编辑群体的能量输出,其所接收的经验、启迪,以及编辑视野的拓展,远超付出。新经典作为中观层面出版机构,依靠不拘泥于形式的编辑集群化建设,培育编辑群体,极大地调动了编辑群体的主观能动性。

一、师傅带徒弟,着力搭建工作平台

编辑学是一门实用科学,而非形而上学式的玄秘,编辑工作效果的最终体现,是读者对编者所编图书的认可、购买与主动传播。在编辑行当中,师傅带徒弟式的全程指导十分常见且富有成效。新经典文化在编辑团队建设上,不追求绝对数量,而是着力培养责任心强、敏而好学、独当一面的潜力股。当在文学领域颇有学力的毕业生走上新经典的编辑岗位,他们即与部门负责人结成师徒关系,接受实战化的教育培训。新经典编辑集群分为外国文学、华语文学、财经及绘本四大领域,各领域内富有经验的编辑人员,同时也兼任各自领域新入职编辑的指导者。

令新入职编辑熟悉出版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为作品塑造现实依托,是新经典所开设的第一堂编辑集群建设实战课程。新编辑在实际中学,实际中悟,从其所经手的第一本图书,新经典就展现出对旗下员工的充分信任,为其提供展示编辑思路与编辑能力的舞台。新编辑工作内容不仅包括文字把关、内容审定类的初审编辑职责范畴,还涵盖责任编辑的各个方面——与设计部门相商切中作品风格的封面,制定清晰简明的排式,选择纸张及版型,撰写宣传方案等。如何塑造新人,理顺编辑工作思路与流程,是新经典做得十分成功的课题,在其看来,正是更多编辑好手的涌现,才持续创造出一部部大众文学门类下的经典出版物。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全程保驾护航,师傅带徒弟式的教育理念,效果远超灌输式培训。

二、“头脑风暴”会议,着力培养编辑视野

新经典对编辑人员的培养与教育,主要着眼点是培养其编辑眼光、编辑视野。作为出版工作的起点,编辑理念直接决定图书的核心特征,新书面世前编辑、发行、宣传等各部门参与的“头脑风暴”会议,是新经典图书开印前必经的一次严把关,各部门从大编辑视野下,对图书定位进行全方位剖析。编辑群体通过短短几分钟,将图书亮点分享给其他部门参与者。非本领域编辑部门负责人,首先对编辑思路提出肯定意见或建议,发行部门紧随其后,对现有编辑思路下的图书市场表现作出预判,最后,宣传部门对图书的宣传策略及推广阅读形式进行研讨。

新经典的原则是,图书整体编辑方案在“头脑风暴”会议上无法达成一致时,编辑群体将重新思考图书定位,对前期方案进行修改,重新思考图书盲点错位点。正是各部门的深度介入,编辑人员能够从具有多年发行经验的发行人员身上,学习到本门类图书各阶段市场表现,亮点与失误,培养编辑眼光。针对某一本图书的“头脑风暴”会议多次举行,直至找到最佳契合点,作为图书把关人的编辑群体把关才算告一段落。从内容亮点,到设计感官,从形制呈现,到宣传角度,当前期编辑工作达到精益求精、成熟时,各区域发行员即时报出所负责区域的发行订数,开机印刷。“头脑风暴”会议的意义正在于——通过面对工作案例、集思广益研讨的教育模式,精细剖析拟出版图书,有来自一线的信息反馈,有类型图书的经验总结,留给编辑群体的干货十分丰富。

三、选题锻造,收获集体智慧结晶

在新经典,编辑选择更多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倒推头脑风暴会议前的编辑工作,始终是在对编辑人员的“小头脑风暴”氛围下进行的。更多地详尽了解领域内出版结构、优秀图书、失败案例,在此前提下做出的编辑选择,才具有前瞻性,是对出版趋势的预见与引领。新经典亮点纷呈的编辑选择、聚合、浓缩,正是在此培养模式下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中文功底深厚,同时对英、日语等语种具有一定语言能力的编辑群体成员,分头做足案头功课——对国外各大网站图书介绍及评价进行搜集,对布克奖、芥川奖等国外文学最高奖获奖作品脉络进行梳理。正是前期选题工作的扎实开展,令英文引进版图书《隐之书》的论证十分顺利,“头脑风暴”会议上,发行人员建议将开印册数由2万册直接提升至5万册,且此开印册数当年售罄,后期加印不断。

外版图书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即是选择优秀作品,每一位编辑群体成员均有机会向本部门提出自己的选题,并在部门负责人指导下,对选题展开讨论,递交总编辑。新经典确定选题的一大特点是不唯榜是图、唯奖是图,靠作品质量说话,靠作品与国内阅读环境的契合度说话。外国文学组选题《巴别塔之犬》最初未获通过,但部门组长并未放弃,在总编辑赴日本讲谈社考察期间,多次与其进行邮件交流,讲解此作品语言分野亮点与爱情悬疑写法的先锋性可流行性。总编辑认真阅读邮件内容后,最终将此选题列入当年出版计划。一经出版,《巴别塔之犬》即登上当当、卓越销售排行榜,一年间累计发行量达10万册。鼓励认真思考下的打破陈规,期冀并培养旗下编辑成为各自领域内的“专家”,这正是新经典实战化出版继续教育的初衷与归宿。

四、介入宣传营销,着力培养全能型编辑

新经典始终秉持开放的眼光与态度,拥抱新媒介,拥抱新技术。在众多出版机构对当当、卓越等网络销售平台持观望态度时,新经典即本着务实原则,安排编辑、发行人员与其展开实质性接触、合作,试水网络试读与网络销售。在新经典看来,网络平台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展示编辑理念的无障碍化沟通渠道。编辑群体的创造性劳动是网络机遇下图书表现的保证,新经典编辑群体始终将宣传营销视为自己的份内事,从宣传方案的侧重点、图书分享会的构架,到封底腰封宣传用语、网络平台特色宣传,均由编辑群一手包办。《德川家康》这一3辑13册长篇历史小说,首先在网络平台取得亮眼关注与销售成绩。编辑群从史书、权书、商书三书合一的图书内涵,从德川家的家训入手,极大地吸引了读者阅读长篇历史小说的兴趣。

在新经典,宣传部门的人数配备是极少的,面对每年百余种图书品种,宣传人员仅3-5人。同时,宣传部门并不是一个靠财力支撑的部门,而是通过与各领域编辑群体的配合,将旗下图书宣传到位。《德川家康》多次得到国内知名报纸推介,通过宣传部门与晚报、都市报的沟通,提供编辑群体的作品亮点提炼与精到点评,众多媒体乐于展开合作。图书宣传需要的是沟通能力,沟通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真诚与专注,编辑群体被打造成宣传多面手、全能型编辑,是其能力培养与延伸的重要领域。

五、海外专业历练,着力培养全能型人才

新经典文化作为外版图书重要出版机构之一,对编辑群体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本职工作上,其提供的为期半年至一年的日本学习深造、脱产教育,直接将编辑人员输送到了世界出版最前沿。所派编辑深入讲谈社等大社进行全面细化的学习体验,全面提升编辑素养。新经典对出版继续教育的关注,体现在对人本的关注上,集中物力财力及优势资源,实现人才的提升。

同时,新经典经过近15年的发展,深刻感悟到自身业务范畴不应局限在引进优秀外国文学、儿童文学及财经类图书上,将中文版权输出,进行海外推广,才能真正做好文化的交流。通过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收购当地出版机构,派出优秀编辑人员,出版优秀华语作品,扩大中文写作在大华语圈的影响力;通过输出安妮宝贝日文译版作品,试水日本图书市场。这些海外学习与历练,是提供给优秀编辑人员的一方舞台,编辑人员通过展现自身能工巧匠实力,实现自身价值。

新经典是一家执着于出版、执着于培养编辑专业水准的出版机构,公司管理层深知在出版继续教育方面所肩负的责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出版继续教育融入出版全程,着力构建编辑集群化建设下的五大培养体系。依托长远眼光与长远考量,新经典成为民营书业上市第一家,其多年的坚持与对编辑群体的重视和培养,使得企业始终处在良性运行的轨道,实现了企业与人才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丁杨,《〈窗边的小豆豆〉中文版问世十五年发行逾千万册》,《中华读书报》2017年7月19日

[2]黄杨,《〈巴别塔之犬〉重建通天塔》,《东方早报》2007年7月19日

[3]张岩峰,《畅销书,哪里是起点》,《吉林日报》2012年6月8日

[4]《中新天津生态城“新经典”今“敲钟上市”,成国内首家主板上市民营图书企业》,《中国经济导报》2017年4月26日


作者:王瑜

来源:韬奋出版人才论坛征文参评办公室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