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蔡剑峰:外研社国际化的新阶段

作者:蔡剑峰   2017年09月0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本文是外研社社长蔡剑峰在2017年出版企业高层论坛上的演讲。他回顾了2017年外研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的路线图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外研社在践行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中的创新体现在本土化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合作思路创新三个方面,并且积累了对同业十分有参考价值的经验。他的演讲全文如下:

今年3月,外研社保加利亚“中国主题编辑部”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外研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的第一个分支机构。8月24日下午,我还将出席北京国际图书节的一场论坛活动,这场活动上,外研社将与波兰对话出版社签约,宣布合建外研社波兰“中国主题编辑部”。短短半年时间,外研社在中东欧已建立两个本地化机构,策划、翻译、出版适合当地市场和读者需求的中国主题图书,推动更多体现中国价值的图书走向中东欧,走向世界。

如果说,之前外研社更多是在“向中国介绍世界,让中国人通过外语了解世界”,现在我们积极参与的出版“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布局,则是“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出版最重要的使命是传承和传播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中国出版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外研社一直以来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特色,某种程度上也来源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文化互学互鉴的使命感。

外研社和保加利亚东西方出版社合建“中国主题编辑部”

正是在这种使命感的推动下,近年来,外研社加快海外布局步伐,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们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拓展,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 是版权输出大幅增长

今年1至6月份,我社版权输出签约137种,超过2016年全年总量,其中70%的签约来自于“一带一路”国家。外研社正在从“引进大户”向“输出大户”转变。

二 是向海外输送了一大批代表国家水准、反映中华文化精髓和当代中国风貌的精品图书

如《中国文化读本》《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走遍中国》《中国人的生活故事》等。一个小时之后,我就要赶回展场参加《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多语种新书发布仪式。《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提供了权威释义。目前,该系列图书版权已输出至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发布会上波兰语、西班牙语、亚美尼亚语、尼泊尔语版将率先亮相。此外,基于该项目,外研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共同打造系列学术作品,势必会成为中外出版社联合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又一学术精品。

三 是内容建设初见规模

2016年,外研社成立“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中心,打造从出版到数字内容,再到网络平台的全方位内容资源。出版方面,正在策划“新丝路外语101”“新丝路区域与国别研究”“新思路人文经典译丛”三大系列图书;数字内容方面,已完成3000课时“一带一路”国家网络课程的录制,覆盖20种外语;平台方面,“一带一路”国家语言服务中心网站、中国语言文化数据库等平台陆续上线。

四 是“一带一路”海外布局初见成效

我们以东南亚和中东欧为合作重点区域,除了上面提到的保加利亚和波兰编辑部外,与马来西亚卓越汉语中心合作开设了中国书架,授权对方代理销售外研社产品,并正在与当地合作伙伴筹建马来西亚汉语基地。此外,白俄罗斯、墨西哥等国的海外中心筹备也在稳步推进。我们计划到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建立10~15家海外中心(包括已在运营的外研社伦敦公司、加拿大公司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分支机构在内),实现本土化运营和产品服务的有效落地。 

五 是积累了一大批“一带一路”国家的人脉资源,为“走出去”提供了智力支持

昨天刚刚公布的“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由我社推荐的三位专家全部获奖。保加利亚东西方出版社社长柳本先生与外研社合建“中国主题编辑部”;韩裴先生是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也是外研社保加利亚编辑部主任;斯巴修先生是外研社承接的“中国-阿尔巴尼亚”政府互译项目阿方协调人,也直接参与项目图书的翻译和编审工作。外研社已积累众多“一带一路”国家的资深翻译家、汉学家、出版人、国情专家、学者等上百人,不仅为外研社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带来资源和便利,也通过他们,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出版文化交流。此外,仅今年上半年,外研社就承接了多个“一带一路”国家的语言、文化培训项目,累计培训571人,相信未来这些人都可以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文化交流的纽带。

本次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合作模式创新”。外研社在践行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中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本土化业务模式的创新

作为出版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出版业务依然是核心。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外研社的教育和文创优势,跳出传统出版范畴,从“出版”“教育”“文创”三方面发力,开展“出版+”的海外新型合作。具体来说,首先通过版权贸易、合作出版等方式,使优质的选题内容实现本地化出版;其次是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及读者互动中心,提供相关课程和学习资源;最后,通过翻译服务、文化咨询、展览策划等文创业务,增进与对象国的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的彼此认同。保加利亚编辑部已经在践行这一模式,除开展中国内容本地化出版外,编辑部与索非亚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紧密合作,开设国际汉语和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此外,编辑部还开发了“中保书界”在线阅读平台,推动移动端数字化阅读,有效黏合当地读者,一些具有鲜明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创活动也在策划中。

二、工作机制的创新

在本土化业务的推进中,我们采用“协调人”机制,遴选精通对象国语言、文化和出版的专业、“接地气”人才,大胆放权,由他们策划选题、遴选书目、组织翻译和编辑工作、进行各方联络以及营销推广等。当然,外研社会在后方对海外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图书质量和各项业务的有序开展。

三、合作思路的创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情各异,不可能一种合作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需要“因地制宜”,寻求与不同国家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和交汇点,根据双方的禀赋、优势和需求,精准把脉,找准合作点。我们在中东欧的编辑部,定位鲜明,着力于中国主题出版;筹备中的马来西亚汉语基地,将突出汉语特色,把国际汉语出版和汉语教学、培训等结合起来,语言培训和教育服务融入其中;与泰国iGroup的合作将直接着眼数据库的销售。这些都是根据合作方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发展决策,不贪大求全,旨在突出亮点,实现互利共赢。

在这两年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过程中,外研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坚持双效统一,内容为王

出版“走出去”可以传播文化,增进了解,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出版交流合作,必须高度重视社会效益。但“一带一路”合作不是无偿援助,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国家要求出版企业“走出去”要提质增效,“质”指的是图书质量、产品质量,“效”即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增效”的前提是“提质”,尽管一些“一带一路”国家的版权贸易、平台渠道等尚不完善和成熟,无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但对于优质的内容资源和IP,“一带一路”国家也会争抢。外研社出版的一系列词典、对外汉语和中国主题类图书在东南亚、中东欧等市场很受欢迎,每年带来近两百万元人民币的版税收益。        

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去”,各家的禀赋和资源都不一样,一定要打“优势牌”、唱“特色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外研社在“一带一路”布局中最突出的优势有两点:首先是多语种翻译出版优势。我们有40个语种的出版能力,很多图书以中英双语或多语种形式出版,翻译质量很高。对象国译者在翻译这些图书时,可以参考英文或其他文本,减小了翻译难度。此外,与多语种出版能力相关,外研社多年来在国内积累了丰富的多语种教育培训经验,可以复制到相关“一带一路”国家,为我们在海外开展国际汉语等教育培训所用。

另一个是国际合作优势。时至今日,外研社国际合作伙伴已经超过660家,海外作者300多位,这个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国际合作经验,以及庞大的人脉和资源,无疑为我们扩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打下了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正在做的事情,都是紧密围绕上述两点优势展开的。

三、重视人才

充分调动对象国的汉学家、高校作家、出版人,请他们协调资源;加强培养人才;其次是储备人才,我们与中国外语储备中心推动的考试,就是推出的一个人才选拔认证考试体系,旨在选拔通晓外语、国际规则和国际谈判的人才。

“一带一路”使外研社的国际化踏上新的征程。“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是外研社一贯秉承的理念。我们希望与各位国内外同行一道,增进彼此出版文化交流,推动各自文明“美美与共”,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作者:蔡剑峰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