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陈昕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俞晓群   2017年09月03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俞晓群专栏在“老总一族”中,陈昕先生是少有的几位文化坚守者,或曰颇具特色的坚守者,这些年他喜欢说一句话:“守护出版人的崇高与纯粹”,正是他坚持文化出版与独立人格的体现。

我主持海豚出版社工作八年间,曾经出版两部与陈昕先生相关的著作,一部是二〇一三年,出版陈昕先生随笔集《出版忆往》;另一部是郭泳女士的著作《陈昕出版思想评传》。


《陈昕出版思想评传》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作者:郭泳 著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我主持海豚出版社工作八年间,曾经出版两部与陈昕先生相关的著作,一部是二〇一三年,出版陈昕先生随笔集《出版忆往》;另一部是郭泳女士的著作《陈昕出版思想评传》。

这些年为中国出版家出版著作,是海豚出版社的一个努力方向。我们每年争取自筹一些资金,腾出一些精力,为某位当代出版家出版一本精美的个人随笔,以示向这个行业致敬,向这个行业中的精英人物致敬。比如,我们曾出版刘杲先生《我们是中国编辑》,宋木文先生《思念与思考》,沈昌文先生《八十溯往》《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师承集》,钟叔河先生《记得青山那一边》《人之患——为别人作的序》,朱正先生《序和跋》等等。因为是出版社独立操作,不求国家资助,还因为出版社能力有限,所以几年下来,我们出版的人物不是很多。当然也有不肯就范者,比如上海的巢峰先生,他一直是我们敬重的前辈,我曾当面向他老人家组稿,结果未能成功,因为他早已被上海同行们团团围住。

陈昕先生是我们列入的当代人物。因为海豚社的出版风格,以及书籍装帧的特色,得到陈先生的肯定和喜爱,所以我们才能够拿到他的书稿。当然,陈先生与前述诸位前辈有所不同,其一,他较上述那些人物要晚一代;其二,他也是我们列选的人物中,与他同时代的出版人中惟一一位。

回顾近百年,中国出版风起云涌,变化巨大,风云人物,不断出现。二〇〇八年我开始为《中国新闻出版报》写专栏“晓群书人”,两年时间写了十一个人物,有张元济、王云五、胡愈之、叶圣陶、巴金、邹韬奋、吕叔湘、张中行、周振甫、陈翰伯、陈原诸位先生,后来结集出版一本小册子《前辈》。有读者问,就这十一位前辈值得书写么?当然不是。当时的写作原则有两点,一是写逝去的前辈,再一是尽量写我熟悉的前辈,比如读过他写的书,读过他编的书等等。我所遗憾者,陆费逵、姜椿芳等先生资料已准备好,但来北京工作后一时忙乱,未及落笔。再有,专栏开笔时,范用先生还健在;当他在二〇一〇年离世时,我的专栏已经搁笔,也留下一段遗憾。

我夹叙上面一段故事,试图说明,针对时下那么多走红的一代出版人,我仅仅选择出版两部陈昕先生的相关著作,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我的主观意识在起作用。出版陈先生的随笔集《出版忆往》时,我曾听从陈先生指示,为之作序,其中已经谈到我的一些想法,归结起来有三点:

其一是百年以来,上海出版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让我们不能无视,敬重有加。回顾我的出版生涯,当我起步的时候,当我遇到转折点的时候,首先会想到的,一定要去上海寻找传承和方法。比如我主编《万象》杂志的时候,比如中国出版改革深化的时候,比如海豚出版社“海豚书馆”树帜的时候,我都是来到上海,在这里学习经验,建立理念,找寻资源。尤其是百部“海豚书馆”,他的全部组织者:策划、主编、分系列主编等,几乎都是来自上海。所以我时常会说,有上海的出版历史和底蕴,才有中国出版的今天,任何时候,我们做出版的人都不能轻视上海。多学一学张元济、王云五、陆费逵、邹韬奋等出版家,多学一学商务、中华、开明、生活等老上海的出版社,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

一九五八年,陈翰伯先生在北京启动商务印书馆,他也是首先来到上海追寻历史,寻找资源,然后带着资料回到北京,又办展览,又请上海商务的老员工胡愈之先生讲述历史,从而完成北京商务的奠基工作。而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大动荡、大变革时期,陈昕先生等一批出版人才,他们在全国出版界的影响、地位和作为,决定我们必须对他的工作与贡献有所重视,有所关注,有所尊重。

其二是集团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始,全国以省划分,产生一大批出版集团,许多省市有几个集团。随之产生出版“老总一族”,其中有出版专家,有跨界而来的社会精英,有文化的坚守者,有市场化的冲昏头脑者。但是他们在每年的官方或媒体评选中,纷纷成为百年出版家、新中国出版家和年度出版家。我作为身处其中的一份子,种种亲见,引发许多思考。

在“老总一族”中,陈昕先生是少有的几位文化坚守者,或曰颇具特色的坚守者,这些年他喜欢说一句话:“守护出版人的崇高与纯粹”,正是他坚持文化出版与独立人格的体现。在出版方向的问题上,在资本运作的问题上,在多元化的问题上,在好书评价的问题上,当许多常识都变成罕见之物的时候,陈先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实在难得。记得在那段时间,我曾经两次到上海世纪集团学习,一次是我在辽宁出版集团任副总时,我来上海学习,见到陈昕先生,面对业内人士思想认识的混乱,我感到他心情颇为沉重;再一次是二〇〇九年底,我已在北京工作。我随中国外文局参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好书陈列馆,陈昕先生在讲解时激动地说,只有好书才能进来,坏书、格调不高的书,能挣再多的钱也不允许进入这个陈列馆。说到这里,他狠狠地挥一下手,表情有些愤怒!我想,当常识也需要愤怒的时候,可见问题的严重,以及坚守者内心的痛苦。

那些年,身居上海的出版业内人士,可能“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我们许多外观的人始终认为,在那样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有上海出版的百年传统,有陈昕先生等一批出版家不为时势左右,保持文化出版的本质,实为中国出版的幸事。

其三是陈昕先生的才华。让我们听一听几位重要人物的评价:

邬书林先生说,在我的心目中,陈昕同志是那些能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同时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厚实的学术功底和精湛的编辑功夫,能认真完成承担的重要出版工程,并努力使之成为当下有影响、立得住的出版精品的出版集团领导人之一。

汪丁丁先生说,陈昕是出版家并且是出版界的经济学家,以往三十年,他保持了对出版问题和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敏感性。因此在一九八〇年代中后期和一九九〇年代初中期,由他创立的“上海三联学派”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一代经济学家旷野呐喊的大本营。二十一世纪以来,主要由他擘画的“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声势夺人,……堪称现代中国学术思想的“四部丛刊”。

林毅夫先生说,陈昕先生所著《出版经济学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堪称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俱佳的论著。我相信,作为他数十年出版实践的思想结晶,这部力作必将对中国出版产业的未来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原题:纯粹——书香故人来。)

作者:俞晓群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