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老照片》二十周年纪念展即将开幕

作者:《老照片》编辑部   2017年08月1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活动】越众历史影像馆2017年度大展之“时代的印迹——《老照片》二十周年纪念展”将于8月20日在深圳越众历史影像馆盛大开幕。

时代的印迹
《老照片》二十周年纪念展
暨读者见面会

8.20-11.20

敬请期待

展览时间

2017

8.20-11.20

内容介绍

1996年底,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丛书一经面世,即以别开生面的图书样式、回望历史的新颖视角,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曾经创下每辑发行30余万册的销售业绩,引发了风靡全国的“老照片文化热”。《老照片》的成功出版,开启了中国出版业的“读图时代”,相继被业内权威媒体评选为:新中国出版业五十件大事;1978-1998二十年难忘的书;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共和国60年60本书。迄今为止,《老照片》共出版了113辑,刊出各种历史照片一万余幅、相关文字信息逾千万言,为百年来中国人的生存与发展,留下了一份形象而鲜活的文献。

时代的印迹——《老照片》二十周年纪念展”展出选自《老照片》的100个精彩瞬间,包括19世纪末的北京城崇文门一带的风光和开风气之先的上海南京路;20世纪初的乡村马戏团表演以及在兰州举办的一次西餐会;清末的新军会演和禁卫军出洋考察;1919年高等学堂的自修室;1929年举办的全国首届国货博览会;1930年代的山东模范监狱;重庆谈判期间的毛泽东;扫大街的前上海滩“大佬”黄金荣;60年代跳“忠字舞”的造反派;蒋介石与小朋友的合影等等。读图观史,展览试图借助一些个人记忆与细节呈现一个时代中的民生点滴、城市发展、政策变革等。同时辅助展出编辑手稿、读者来信、专家点评、媒体报道等资料,力图多角度展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和人文关怀。

收藏、研究、展示流失海外和散落民间的中国历史影像”是越众历史影像馆的学术定位,与《老照片》收集记录“个人生命和时代记忆”的创举,是不谋而合的。对于年轻的越众历史影像馆来说,已有20年丰富影像资料积累的《老照片》是其学习和展示的根本;对于《老照片》来说,多元的展陈和与观众即时的互动,是新时代下“编辑”形式的拓展。此次两个机构携手共同策划举办《老照片》20周年精选展,是一种资源整合。在立足传统的“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尝试更多元的方式展示和推广老照片,也借此机会向业界发声,拓宽研究、收藏、出版和展览的范畴,并希望从图片阐释的边界、观看之门道、历史价值观等各主题研讨活动中,学习各位专家学者以及观众的意见,为更好地推动中国历史影像研究而努力。

活动安排

开幕式

开幕时间:2017年8月20日上午11:00-11:30

开幕地点:越众历史影像馆展厅现场

10:30-11:00 

策展人导览 

导览人:冯克力(《老照片》创办人之一、主编)

11:00-11:30 

展览开幕式

《老照片》读者见面会

见面会时间:2017年8月20日14:00-18:15

见面会地点:越众历史影像馆

《老照片》读者见面会通过主题演讲及案例分享,邀请多位历史影像领域的藏家、学者、媒体以及《老照片》的读者,就历史影像的收藏、影像阐释的边界、影像传播的方式与规律以及《老照片》的多重意义等展开讨论与分享。

01 14:00-16:30 主题演讲

主持人:高小龙

(影视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国图书收藏家、独立策展人) 

《老照片,看明白读懂它才是好藏家》

讲者:谭金土

《老照片》“引诱”讲者走上收藏和解读老照片之路。演讲将讲述其与《老照片》结缘的过程。同时,介绍其收藏老照片的成果、对老照片的解读、运用,充分发挥老照片的社会效果的情况,并分享其解读老照片的个体经验和体会。

谭金土,男,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入苏州市检察院工作,退休后主持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 “检察文化工作室”。1998年开始收藏和解读老照片,在《老照片》等报刊上发表过一百多篇几十万字的老照片解读文章,出版解读老照片的《法言与法相》《那些》《觅渡青暘》《工商往事》等专著。在苏州开设老照片收藏馆和法制史资料陈列馆。莫言先生曾题写“兄有上等趣味,弟存下流情怀”给予评价。

《历史影像的真实性》

讲者:徐家宁

通过历史影像的观看可以对某段历史有感性的认识,但历史影像也有真实性的问题,我试图从影像本身的真实性、辨识的真实性和解读的真实性三方面发起讨论。

徐家宁,历史影像工作者,曾任介绍中国摄影史的纪录片《西洋镜》主讲人,译有《中国与中国人影像》、著有《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北洋岁月》《航拍中国,1945》等书。

《寻找台湾摄影文化的历史坐标/兼谈“意象•台湾”前辈摄影家数据库开发计划》

讲者:简永彬

分享简永彬个人及团队,在整理台湾各时代阶段下,摄影艺术发展脉络的差异及氛围,兼谈“数字典藏”的价值,并分享我们的作法。呼应越众历史影像馆,针对本次探讨“老照片”的主题,并对两岸摄影文化的交流,有所对话。

1958年出生于台湾基隆。日大艺术研究所修了回国,进入新闻局光华杂志。1986进入预备创刊《大地地理杂志》担任摄影主编工作。1988年,创立“夏门摄影艺廊”,陆续举办国外知名大师原作如美国Ansel Adams、Robert Henicken、韩国具本昌、大陆名家王苗、吴家林等人作品,并规划《台湾当代摄影家系列大展》系列,展出张才、邓南光等作品,广受好评。2003年成立《夏门摄影研究室》,致力于台湾摄影文化搜研、展览、数字典藏与出版。2015年获聘台湾“国家摄影文化中心”委员至今。

《“民间照片”的整理与出版——“后<老照片>丛刊”时期图像出版呈现的方式》

讲者:殷德俭

从《老照片》丛书创刊至今20年来的民间影像题材的出版呈现方式入手,结合摄影图文书的综合发展趋势,探讨新形势下,民间照片的整理与出版的形式突破,并结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的影像出版实践作具体的案例分析。

1.摄影图文书中专题性的“老照片”摄影图册呈发展趋势,这也是适应了当下的图像在历史语境下研究需要。

2.结合国内众多的摄影节、影展,同步出版带有研究性的文本,综合呈现老照片在公众传播与史料研究等多方面的价值。

3.对老一代摄影人,职业摄影人手中资料的再发掘,再研究,以及相关的出版物。

4.“老照片”在传播使用上,网络新媒体和传统印刷物形式两者共存,功能上互为补充。

殷德俭,1964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学专业,资深出版人、编审,现任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长期从事民族文化、影像文化的编辑出版工作。近年来致力于出版的改革探索,引导并开启了摄影图书板块学术图书大众化的潮流。带领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在专业出版领域特别是民族题材、视觉文化、艺术理论等板块倡导独特的出版理念,树立自身的出版品牌,策划、编辑、出版了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在读者中有口碑的优秀图书、专业图书。如《侯登科的世界》《吕楠三部曲》、“摄影新批评”丛书、“影像文丛”系列图书、“OCAT展览与文献研究”丛书,“现当代雕塑理论译丛”等。

《抗战时期中美日三方私人影像以及网易历史频道如何传播历史影像》

讲者:邹德怀

重点讲述两个方面内容:

1.网易历史频道如何传播历史影像。网易历史频道目前是用户数量最多最活跃的历史平台,如今更是借用新媒体的全新技术对历史素材进行展示。比如《过客》图集,以珍贵的历史老照片组成完整的故事讲述。再如《说客》直播,将历史类活动和传承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展现给网友,饱受好评,反响巨大,如德国皇帝登基的直播有240万网友参与观看,莱比锡战争重演的直播有179万人参与观看。

2.邹德怀个人收藏以及即将出版的抗战时期中美日三方私人影像展示。其个人收藏的抗战时期中美日三方私人相册,涵盖了几乎整个14年抗战史,影中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贯穿整部战争史。

网易历史频道主编,1990年生于青岛,常年搜集抗战时期中美日三方军人老照片,目前已有200多本私人相册,至少2万张不曾公开过的旧照片,曾接受过英国BBC、香港凤凰卫视、凤凰周刊、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半岛都市报、台湾《风度》杂志等电视台和报刊媒体的专访,现正在完成一套抗战时期私人影像书籍,计划下半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此前曾历时三年、22岁起走遍柬埔寨和越南,完成了一本26万字的红色高棉大屠杀口述史。

02

16:30-16:45 茶歇

03

16:45-18:15 综合与回应

主持人:冯克力

与谈人:

梁济生(山东画报出版社副总编辑)

汪家明(《老照片》创办人、现任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社长)

丁东(历史学者,《老照片》特邀编辑,曾任《炎黄春秋》执行主编)

高小龙(影像专家、独立策展人)

谭金土(《老照片》读者、作者,历史影像藏家)

徐家宁(历史影像工作者)

简永彬(《夏门摄影研究室》创办人、台湾“国家摄影文化中心”委员)

殷德俭(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邹德怀(网易历史频道主编、历史影像藏家)

赵祥斌(《老照片》编辑部副主任)

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街道红岗北路1106号越众产业园

公共交通:

1.乘坐公共汽车9路, 58路, 61路, 85路, 123路, 222路, 381路, 385路, K105路, N16路, N25路, 海滨观光线到青湖山庄站下,向南步行约200米至越众产业园;

2.乘坐地铁3号线(龙岗线),草埔站下,D3口出,然后步行至越众产业园。

3.汽车导航:搜索越众产业园即可到达。

注:如开车前往,可向馆内工作人员领取停车优惠卡,亦可于活动签到台自行领取。出示该优惠卡,停车费只需支付10元,限一次性使用。

越众历史影像馆

Yuezhong Museum of Historical Images

坐落于深圳市,是一所集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民办非营利学术机构,由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以“独立、中立、自立”为基本原则,以中国历史题材的影像资料为收藏及研究方向,深度挖掘“流失海外和散落民间的中国历史影像”。

越众历史影像馆有着强大的专家团队作为学术支撑——专家委员会由历史学、影像学、博物馆学等人文社科领域中的著名专家、学者、纪录片制作人、摄影师、策展人、专业媒体等组成,是影像馆的主要咨询机构和智库;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中国纪录片泰斗司徒兆敦先生及抗战名将史迪威将军的外孙前美军上校约翰·伊斯布鲁克先生是影像馆的两位名誉馆长。


作者:《老照片》编辑部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