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唐俊荣:吃香的应用文写作知识

作者:唐俊荣   2017年08月29日   来源:百道网·唐俊荣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唐俊荣专栏】《公文语法修辞》的最大特色就是把“语法”和“修辞”结合在一块。语法学和修辞学是两门独立的学科,各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本书把两者结合起来是从公文写作的实践出发,考虑到公文语言运规律和语体的风格特征。

文革的结束,意味着文化的回归。大众对“文化”的直接感觉就是“舞文弄墨”,写作成了时代的需求。高端的写作就是著书立说、填词赋诗;大众的写作则多数属于“应用文”范畴,比如行政秘书性文稿,企业经济性文书,社区公示性文告,乡村喜庆性应酬。作为写作工具书主要集中在需要辅导的大众层面。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全国进入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人等级考核,相伴而来的是各行各业的岗位培训,其实所谓岗位培训,说到底就是两大块:业务技能和语文写作。业务技能当然是由于行业不同而千差万别,而语文写作却基本上是相通的。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1月率先出版了《公文语法修辞》和《新编实用写作》等两本语文写作方面的秘书岗位培训教材。

我国是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党政机关秘书队伍庞大,秘书素质决定着国家机关运转的功能和党政工作的质量。党校系统从1987年起就组织编写班子,深入全国基层调查,企图从总体上把握秘书岗位的公文写作的基本状况和当下最需要什么。

《公文语法修辞》的最大特色就是把“语法”和“修辞”结合在一块。语法学和修辞学是两门独立的学科,各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本书把两者结合起来是从公文写作的实践出发,考虑到公文语言运规律和语体的风格特征。

文字、文章、文本,是“文”的三个时代,公文属于文章范畴。公文写作不是文艺创作,也不是个人的随意写作,是组织授命行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的十年,我国的写作科学得到长足发展,公文的示范作用功不可没。在《新编实用文写作》一书中,每一文体的阐释都以例文为中心,从行文的视角反复揣摩例文,了解有关文体的性质特点,基本类型,结构格局,表达形式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以达到充分掌握“应当怎样写”和“不应当怎样写”的道理。

1987年2月18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这个办法对机关单位的公文处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格要求。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根据这个文件的要求1989年出版了《实用文秘写作全要》和《文秘工作疑难汇释》,1990年8月,该社将上述两书修订增补,改名为《应用文写作新编》和《应用文写作新编例文选析》出版。

这两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公文文体收集齐全,大到计划方案、调查报告、命令指令、决定决议、总结汇报、大事年鉴、纪要简报、契约协议、诉状判决和通知、通告、通报,小至介绍信、证明书、广告、函电,甚至连贺信悼词、录音整理,都提供了范例分析。

1986年,我国公务员制度起草到11稿时,经中央领导同意,正式启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名称,“公务员”一词开始在社会流行,1989年10月,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公务员写作基础》,在我的阅读印象中,写作类图书专门标以“公务员”还是第一次,这在当时“公务员热”的形势下,无疑带有广告色彩,但是此书也有它独到的特点:一是它涉及的范围比一般应用文更提升了一点,已经接触到了第一层面的写作,如“学术报告”之类。二是此书各章的执笔者,都是省委、省政府、省人大长期起草文稿的“老笔杆”,和省委党校专门教授公文写作的教师,他们经验丰富,体会深刻,文笔了得。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应用文的服务主体也应该在农村。旧社会在广大乡村流传的《乡党应酬》《模范尺牍》,像《家谱》一样,成了农民珍藏的“宝贝”。地方出版社历来重视农村应用文写作知识的传播,新时期也不例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了《农村实用对联》,收录了春联、婚联、寿联、挽联、新居联、行业联、宗祠联、道院联等三千多副,可谓“农村对联大全。”湖南出版社抓住了农村对联的大头,1990年11月,出版了《喜春联·婚寿联·新居联》,收录了各种体例、多种形式的对联近四千副。对对联的内容导向、声韵格律、字词结构等等,从内容到形式都经过专家的校订。

可惜如今的出版眼光大多仰视高端,这种普及性的出版工作很少有人做了。


作者:唐俊荣

来源:百道网·唐俊荣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