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严选】《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发展心理学专业的教授和研究生们,为本土儿童创作的一本童话故事,属于国际救助儿童会“乐童成长计划”的一部分,撰写之初的目标是帮助流动儿童解决心理困惑,获得心灵成长。在之后,则力图为本土儿童提供合适的心理成长读本。近日,百道网采访了《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的策划编辑,在谈到这本书的出版过程时,她感慨道:这本书寄托了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研究者、国际救助儿童会的工作者,以及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们三方的期望。
《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晓文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在儿童教育这个领域内,已经挤进来越来越多的人:忐忑不安唯恐孩子走错路的家长,内心焦虑要匡扶孩子成长的教师,胸怀各类教育理论要指点学校发展的专家……现在,一群心理学人也轻轻推开了儿童教育这扇门。”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是华东师范大学认知与科学学院教授李晓文与她的研究生们创作的一本能够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难题的童话。这本书中包括十几个短篇童话故事,“努努历险记”是其中一个故事的名字,把它用作书名有几层含义:努努是个可爱的孩子,他能努力、会学习;努力的过程像历险,历险是充满挑战的游戏,会不断遇到麻烦和困难,需要不断学习解决麻烦、克服困难,因而努努会不断进步;可爱的努努代表着这本书里所有故事的主人公,也象征着作者及编辑们的希望:愿每个小读者都是可爱的努努!
这些故事里有四个小明星:聪聪、慧慧、帅帅、丽丽。聪聪是班级里的智多星,爱学习、鬼点子多,经常给伙伴们出主意。慧慧像同学们的大姐大,做事有模有样,得到大家的信任。帅帅是个小帅哥,篮球打得好,是球场上的风云人物。他既热心又仗义,就是爱冲动、脾气不大好。丽丽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她的胆子比较小,遇到困难会哭鼻子。他们都是最常见的孩子。故事里还有丢三落四的小马哈、有说谎习惯的瓜瓜、因害怕而苦恼的豆豆和晓晓、为注意不集中而烦恼的冬冬、娇惯宝宝贝贝、过于聪明反而吃亏的若若、好探究的奇奇……他们的故事是一个个努努的经历,而努努的经历又是成千上万孩子成长过程的缩影。
诞生背景:国际救助儿童会“乐童成长计划”的组成部分
《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出版于2016年6月,谈到这本书的诞生背景,就不得不提国际救助儿童会以及“乐童成长计划”。
1919年5月,救助儿童会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公开会议上成立。救助儿童会创立的初衷原本是为了帮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饥饿的儿童,到目前为止,国际救助儿童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独立的儿童慈善组织,在全球120个国家开展工作。在中国,国际救助儿童会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关注城市中的流动儿童。在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和发展、儿童保护、儿童权利治理等方面,通过直接实施项目、开展培训、研究、宣传和倡导等多种方式,改善和提高儿童在各方面的状况。
2010年,国际救助儿童会、上海中华职业教育温暖工程基金会、嘉定区教育区、嘉定中华职业教育社联合开展的“乐童成长计划”教育与健康国际合作项目正式实施,此项目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民办小学为主体,相继开展了涉及健康、营养、卫生、教育等主题的系列培训一百多场,为实现“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的目标扎实工作。《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就是“乐童成长计划”项目组共同策划的。
《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的编辑介绍说:“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晓文教授作为专家受邀与国际救助儿童会合作,并接下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促进流动儿童健康发展’的研究课题。为此,她思考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孩子生活中、学习中面临的难题。在上海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李晓文教授发现,几乎每个班都有不爱说话,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在班级中处于边缘位置的孩子。但在班里组织同学参与主题班会、展开各种文艺活动后,这些孩子会变得活跃起来。于是,李晓文教授决定用最自然的方式接触这些孩子,用最本真的故事传授解决问题的技巧。为此,李晓文教授组织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根据不同的主题撰写童话故事,并邀请插画师绘制了插画,经过多方努力之后终于完成了这本《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
以心理学视角,关注孩子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虽然是一本童话故事,但是在内容上关注的却是孩子们,尤其是本土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类难题:爸爸妈妈吵架了该怎么办?学校里有捣蛋王总是欺负我怎么办?同学们不喜欢和我玩怎么办?上课容易走神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父母和老师们可能有很多解决办法,但是困难在于怎么样让孩子们理解这些解决办法并照着做。有些父母和教师不擅长用语言和孩子沟通,或者不能讲清楚具体的解决步骤,对孩子来说,来自大人的一两句“指示”没办法化成具体的行为指导。此外,孩子遇到各类问题时,往往还会产生各类负面情绪,成人对这些情绪常常视而不见。时间久了,有些孩子幸运地渡过了难关,有的孩子却出现心理问题。正如《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的编辑所说:“孩子的成长是一段敏感、漫长的旅程,其间可能遭遇的问题在成人看来往往不值一提,但在孩子的世界中,那是天大的事。尤其是随打工父母来到城市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教育资源的缺乏,使得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惑和问题。”
本书的主编李晓文教授长期从事青少年自我发展、文化与人格发展的研究,目前已出版包括《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不同适应水平小学生情绪体验评价比较》《学生思维特征与信息媒介关系初探》等多部著作与论文,可谓这一方面的权威专家。更重要的是,李晓文教授对儿童教育充满热情。“身为教授,她不缺名利,不缺声望,却仍然奔走在第一线,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奔波、寻找资源”,这一点,也让上海教育社的编辑们深受感染和感动。而李晓文教授对孩子的真挚关爱在《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中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
编辑介绍道:“《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由不同主题的童话故事组成,通过童话这种文学形式来讲述孩子经常面临的心灵问题,并以童话中的人物遭遇及其心灵成长历程来展示有同样困难的孩子应该采取何种行为,获得什么样的发展。这些故事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事例,里面包含了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与解答,让孩子在聆听或阅读中明白如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编排,不仅使得心理学研究不再高高在上,而且能设身处地地为每个孩子,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解决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形式创新:以童话故事代替无趣无用的说教
《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之所以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是李晓文教授和本书的编辑慎重考虑的结果。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李晓文教授曾经说过,不能让中国孩子成为最缺故事的一代。她关注上海农民工子弟学校后发现,虽然每个班都有志愿者捐助的书,但这些书都是崭新的。不是孩子们不愿看,是他们看不懂。她网上搜寻后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专门写给中国孩子的文艺作品种类很少,而其中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更是少之又少,这让她很震惊。尤其是当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传统的成人说教既无趣又无用。而童话能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能很好地被孩子和家长接受。“对孩子来说,童话故事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离奇曲折,几乎每个孩子都爱看。对于老师和家长,童话的作用十分全面:可以用来识字;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可以丰富孩子的体验……因此他们也愿意鼓励孩子阅读童话书。”于是,李晓文教授带领她的研究生们着手撰写了多则童话,希望通过童话这种充满趣味的文学形式,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创作过程:反复打磨+实践检验,力求打造精品
为了将《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打造为一本能够切实帮助儿童解决心理困惑的图书,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研究者和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们对书稿反复打磨。
本书的编辑在采访中介绍道:“与其他图书不同,这本书在成书之前,从故事主题的讨论与选择,到内容的组织,一直到最后的结构设计等,编辑都深入参与其中。”由于孩子们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小学阶段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挑选哪些主题,以及如何更好地用故事来表达这些主题,显得至关重要。对故事的要求,“首先要具有趣味性,然后将发展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其中,目的是让孩子通过阅读故事,自然而然地了解面对某一问题时该如何解决”。由于这些故事的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们,很多人是首次撰写童话故事,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情节和语言经过了反复地打磨与修改,最终才能够以有趣、有益的故事书的面目呈现在孩子面前。同时,为了确保这本书确实能帮助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在出版之前,编辑们还把这本书带到多所学校进行试读,经过实践检验之后才得以出版。
正如本书的编辑所说的那样,《努努历险记——童话中的心灵成长故事》的诞生,“寄托了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研究者、国际救助儿童会的工作者,以及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们三方的期望” 。儿童教育永远是时代的热点,他们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为广大孩子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编辑:June)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