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浙大社很早就提出“原创学术出版”的概念,凭借多年来在原创学术出版的躬耕,积累了权威性较高的作者资源。浙江大学出版社是如何一步步在科技学术出版界建立起“江湖”地位的呢?
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科技板块最早可溯源至早期的学术出版,如当时的浙大出版社出版的《离心叶轮的内流理论基础》就获得了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依托浙江大学雄厚的学术实力,经多年的发展调整,浙大出版社科技板块逐渐形成并凸显出“专注于原创学术出版”的特色。涵盖所有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学术出版物的浙大出版社科技出版中心,目前已在业界赢得了良好口碑,不少出版物获得国家级奖项,如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不少项目获得了国家级基金资助,如国家出版基金,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等,尤其在科技学术著作的“走出去”上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国内同仁认可、国外合作伙伴信任的“输出户”。在百道网专访浙大社总编助理许佳颖时,她告诉我们,潜心原创学术出版,通过产品开发积累资源,通过建设特色科技产品线开拓市场,为浙大社科技出版“走出去”源源不断地提供针对国际市场独到性的优质内容;与此同时,与斯普林格、爱思唯尔等国际优秀学术出版商加强合作,借船出海,也十分有助于使浙大社科技出版成为助力中国科技“走出去”,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的典型代表。
潜心原创,打造产品线
浙大社很早就提出“原创学术出版”的概念,凭借多年来在原创学术出版的躬耕,积累了权威性较高的作者资源,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知名学者在浙大出版社科技板块的作者团队中有很高的比例。
浙大社科技板块在原创输出上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社内机制的保障和相关资源的支撑。许佳颖介绍了浙江大学出版社在考核机制上充分考虑了学术出版的特点,以保证编辑有足够的精力与实力专注于学术出版;期刊与学术出版间开展“书刊合作”,以进一步增强浙江大学出版社在科技学术出版界中的“江湖”地位。
浙大社科技板块也抓住机会在产品开发中积累资源。在出版物内容上则专注科技前沿,与国际最新研究领域接轨。打通与科学院系统合作的渠道,形成长期合作的机制。比如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合作,规划并出版了一系列图书;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并有科技类出版物荣获中国出版协会中华优秀出版物正式奖。这些成就是对浙大出版社科技出版中心在基础研究领域出版工作上的充分肯定。
浙大出版社科技板块与中国科学院系统中的各个研究所长期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合作图书要契合“科学”主题,彰显“科学”气质,因此他们认真打磨很多细节,从内容到装帧,一处都不容马虎。后期的宣传推广工作更是以传达图书的学术价值为工作重心。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科学家的认可,为自身积累起良好的业界口碑。
许佳颖表示,单一产品难以形成竞争力,只有通过加强创新、融合、跨界等相关布局,放眼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围绕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出版社前期在科技领域所积累的资源和成果的基础上,以“产品延伸”为主要手段形成科技产品线。例如借助“数字出版”的桥梁,为同一个资源开发多种利用途径;在出版社内的各个部门之间建立合作,做出真正的大部头学术著作。
建设特色产品线还需注重“科学普及”,浙大社科技板块及时捕捉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国家创新的两翼”重要论述的时机,利用科普的“亲民性”,科技板块与大众出版板块合作互动,开发衍生产品,强化科技产品线的同时促进出版社整体共赢。同时,也借助外力,如与致力于“让科技变得有意思”的果壳合作,加大在“科学普及”上的投入。
原创出版选题与时代共舞
原创科技出版是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注重原创出版选题对时代科技热点的把握和引导。“与时代接轨”绝不是“追逐热点”,无论是承接项目、原创出版,还是基础研究、输出引进,目前来看,浙大社科技出版对于世界科技领域发展脉搏,以及对国家战略重点布局的把控及引导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也体现出其在“走出去”战略中对国际受众需求的关注。
“十二五”期间,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中长期科技规划多关注“能源资源”领域,浙大出版社推出的“能源”相关出版物一方面是对国家战略要求的响应;另一方面围绕“能源”主题开展的基础研究与国际合作共同推进了出版社科技板块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
近年来,“智能”成为全球科技界热词,以“智能城市”“人工智能”等主题为代表的智能科学研究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浙大社内部专家团队通过对国家政策、科技规划以及行业发展态势的研究分析,及时看准这一热点,提前从基础研究与国际合作两方面布局了“智能”选题: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合作,与爱思唯尔合作的第一套“智能”主题的“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前沿”丛书早2012年伦敦书展主会场的欧美馆做了首发;与中国工程院合作的“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丛书作为中国工程院的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已正式出版发行。浙大社建立囊括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专家委员会,以自身的学术出版资源为科学家们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被称为“人工智能年”的2016年,浙大出版社科技板块通过在前期“智能”项目中的提前布局和扎实积累,已占据该领域制高点,正源源不断地传导“智能”——浙大社科技出版中心“智能”项目的推进节奏与世界智能科学研究的发展表现出近乎一致的步伐。
合作出版的更优方式
发展优质原创与浙大社科技板块国际合作的初衷也密不可分,即以尽可能权威、高效的渠道把国内的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推出去,加快国内科学研究“走出去”的步伐,增强国内科学研究以及科学家的国际影响力。
浙大出版社与国际学术出版巨头合作起步较早,是斯普林格进入中国后的第一批合作出版社,迄今国际合作已顺利进行了十多年。初期建设时,通过浙江大学与斯普林格签署科技原创出版的战略合作协议,由双方共同组织成立用于资助优秀学术著作出版的基金。其后,浙大社陆续跟爱思唯尔以及其他国外学术出版社开展合作。许佳颖告诉我们,10年来,浙大社已经累计出版英文学术著作近百种,储备选题一百多种,并且每年保持一定的增长。
我国图书市场无论是在人文学术、自然科学或是专业领域,所处的情况几乎都是引进多于输出,而浙大社科技出版中心在国际合作上一直秉承以“推出去”为主的原则,“做学术”“做质量”“做品牌”“做精品”。保持每年输出选题十三四个,远多于引进选题数量,以求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外专业作者、读者,同时提升自己在学术圈、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
国际合作的另一大亮点则是服务于学科建设,以此为中心把握引进与输出的平衡。引进国内发展基础薄弱的、与国外研究水平差距较大的学科著作,以加快国内该学科的发展速度,完善该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例如,浙大出版社科技出版中心曾挑选了一批航空航天领域的优秀图书大力引进,在求知若渴的国内学术界广泛推广;希望假以时日,国内学术界能够在吸纳国外前沿科技的基础上产出更好、更优秀的成果推广出去。
经过不断尝试,浙大社科技板块摸索出了合作出版的更优方式。如今在向国外市场出售中国科技类图书的外文版本时,浙大社科技出版中心与外国出版社通常讨论选题后共同出版,分割国内外市场进行推广的合作方式:先做中文,由浙大出版社负责中国大陆市场的铺货;合作出版社负责大陆以外市场的铺货,此所谓借船出海。毕竟,浙大出版社长于中国大陆的销售网络,在中国大陆外的市场暂时还缺乏成熟的推广、销售渠道;而合作出版社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在大陆外具有相当的渠道优势。强强联合,分工合作,既节约了新建渠道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又能以最优渠道在国内外市场进行铺货;服务了读者,也提升了双方出版社的知名度。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