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俞晓群:出版人的享受,拿到书稿算一种,听哼曲儿又是一种

作者:俞晓群   2017年05月24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俞晓群专栏】韦先生在每一方印章下,信手留下数百字解说与随想,由印句而全诗,由全诗而再发联想。未曾想一出手没了牵挂,不自觉露出胸中沟壑,意下情怀。

《硃痕探骊》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作者:韦力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拿起电话,听到韦力先生不紧不慢的声音,作为一个出版人,那实在是一种享受。

这些年谈书业收藏大家,有“中韦力,西王强”的说法。如今他们把自己的书稿交到你手上,还经常彼此交流,对你而言,怎么会不是一种享受呢?

当然,韦力与王强的交流方式不同。韦先生喜欢打电话,他语调谦和,叙事婉转,缓缓道来。王先生喜欢发微信,文图并茂,时缓时骤,不分昼夜,因为他满世界奔跑。我重视王强发来的一排排书影和语音留言,会反复听看几次,还会组织相关人士收听翻阅,一面欣赏他的声音和图片,一面理解他对编书、选书和做书的建议。

这一次韦先生来电话,谈他的新著《硃痕探骊》。书名很拗口,封面杨小洲设计,用的是清代恽寿平《湖上春暖图》,印在绸布上,别有一种怀旧的情绪。

这是一本什么书呢?韦先生说,此非印谱,却与印谱相关。说来韦先生藏书有印谱专题,他尤其看重清代汪启淑《飞鸿堂印谱》四十卷,此书历经三十二年方成全编,其中较少人名章,多以经史百家为印句,因此更让韦先生喜爱。由此别出心裁,从汪氏二千四百九十八方印谱中,选出所爱一百余方汇聚成书,借前辈珠玉,表达个中情趣。

浏览《硃痕探骊》所选印句,都是难得的好句,如周立民兄阅后调侃:“这是浓浆的鸡汤啊!”诸如:“心欲小而志欲大”“利不可以虚受,名不可以苟得”“意气相倾山可移”“醉眼觉天宽”“四五百竿竹,二三千卷书”“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如今名利场上,好引古代章句者正盛,此中由经史百家而汪氏,由汪氏而韦氏,妙言妙笔,高过那些牵强附会者不知多少层次。

及此韦先生情犹未尽,况且只是翻制前人印谱又有什么意思呢?于是韦先生在每一方印章下,信手留下数百字解说与随想,由印句而全诗,由全诗而再发联想。未曾想一出手没了牵挂,不自觉露出胸中沟壑,意下情怀。例如,韦先生由“游好在六经”,推想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过是非。由“忧愁寄于谁”,推想到“冷艳一只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于谁。”由“如梦幻泡影”,推想到《金刚经》“如露亦如电”。总之,韦先生那一番思想遨游,将一位大藏家的境界推上云霄,不但使人举头仰视,也让人俯身思考。

此时我想起一段故事。当年追随王充闾先生,他读私塾出身,自幼强记。有一段时间王先生经常与沈昌文、赵丽雅交往,沈先生评价,这个王先生身为高官却丝毫没有官气,只爱诗书文章,谈话也是“举杯一唐诗,落杯一宋词”,当代人物已经很少见到。如今见到韦力先生,我又感悟到另一番才气。

读韦先生的书,我还发现一段奇趣,即他不但吟哦古音,还哼唱新曲,亦是亦非,亦雅亦俗,任凭韦先生古今时空,自由穿越。比如《得书记》序言题目,就引自汪峰《北京,北京》的那一句歌词:“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韦先生还说,这首歌的名字也可以改为《古书,古书》,很能表达他的心境。《硃痕探骊》中提到新曲更多,仅录歌名也是一段奇观:《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的手里》《水手》《潇洒走一回》《一袖云》《美错》《飞得更高》《我的中国心》《单身情歌》《何日君再来》《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北京小妞》《一剪梅》《往事只能回味》《智斗》《梦醒时分》《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原文标题:书后的故事——韦先生的哼唱。本文标题由百道网编辑拟。编辑:水英)

作者:俞晓群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