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天下农书”——装进农民口袋的农家书屋

作者:采:陈贤;文:王霞   2017年05月2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天下农书”农业数字图书馆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专业聚集全国“三农”出版数字资源的农业数字图书馆。在5月19日的内测会上,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耿相新评价“天下农书”有三个突破,一是出版模式上突破,从知识提供向信息提供提升;二是商业模式上突破,开发政府市场;三是思维模式上突破,用走出去的思维向世界传播东方农艺。“天下农书”农业数字图书馆最早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倡议建设,百道网就其产品特点、合作模式、营运推广、收入模式等关键问题专访了中原农民出版社社长刘宏伟。本文为“三农”出版联合平台系列报道之三。

地方科技出版社在农业科技出版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近年来,由于渠道萎缩,农家书屋配书选品发生变化并向数字化转型,传统的农业科技类图书的发行受到很大冲击,给农业科技类出版社的经营带来了很大压力。在中国版协科技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地方科技出版社主动求变,成立“三农”出版联合平台,联合开发建设“天下农书”数字图书馆,继续深耕农业出版垂直领域。

“天下农书”农业数字图书馆最早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倡议建设。中原农民出版社是国内唯一的农民出版社,该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积极推动转型升级,近年来发展迅速,连年营收突破亿元。建立“三农”出版联合平台的倡议,得到中原地区地缘相邻、农业相近的九省科技出版社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联合平台从2015年2月份开始筹备成立,2016年1月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中国版协科技委组织专门会议,九省科技出版社在会上举行了签字仪式,率先联合建设农业数字图书馆。2016年浙江科技出版社加入,形成“9+1”省的阵势。2017年1月12日,科技委地方科技工作部在北京召开专题会议,在成员单位中推广“天下农书”农业数字图书馆合作项目,并要求地科联所有成员单位加入“三农”出版的合作平台,共同建设农业数字图书馆。这次会议促进了合作规模的迅速扩大。2017年4月20日,由山东科技出版社作为平台轮值主席和东道主,“三农”出版联合平台会议在济南召开,这次会议将原来的九省平台,正式更名为地科联“三农”出版联合平台,实现了从“三农”出版这个垂直领域的一个区域性合作平台到地科联全国性合作平台的蝶变。平台还吸引了一些中央级出版社的加入。至此,加入“天下农书”农业数字图书馆的成员单位达到29家。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这个平台聚集了近30家科技出版社共同参与,联合建设的“天下农书”数字图书馆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专业聚集全国“三农”出版数字资源的农业数字图书馆。具有定位的专业性、资源的多样性、知识的新鲜性、内容的权威性、平台的先进性等特点。为此,百道网专门采访了平台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的中原农民出版社社长刘宏伟,请他和大家分享平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百道网:是什么机缘促成全国科技类出版社在“天下农书”的项目上进行如此广泛的合作?

刘宏伟:这种合作的扩展有赖于地科联的组织和安排。地科联从一开始就支持全国范围合作。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先聚集了中部地缘相邻,农业相近的九个省科技出版社,进行实验和探索。“三农”联合出版平台目前推进的两个项目(另一个指“新型职业农民书架千书计划”)得到了大家认可,特别是“天下农书”数字图书馆项目,现在传播平台已经搭建完成,平台技术和理念都非常先进,已经具备上线条件,非常值得期待。

“天下农书”的应运而生和今天的大环境密不可分。农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经营结构、发展方式、发展理念都在变,比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过去是没有的。化肥零增长、绿色发展、创新协调、农业供给侧改革等全新的理念指导着农业的新发展。生产技术、经营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以上这些变化给我们“三农”出版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我们现在做的这种转型,是把农业科技类出版内容资源集中在一起,用最先进的方式来传播,也就是说,不单内容是新的,传播方式也是新的,是传统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等方面共享融通。现在的传播技术给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如果我们不应用,那就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就是落伍的。

整个产业在转型升级,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在这一背景下,农业出版、“三农”出版更需要转型升级,这是基本方向。这种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就是一定要以在资源上实现聚合为特点。为什么大家可以广泛合作?因为我们地方科技出版社都是兄弟单位,这个组织很温暖,大家互相信任,这是最基本的。兄弟社提供几百个品种进入到“天下农书”的平台,平台在卖出产品前不需要付一分钱、不担心版权安全,这需要多大的信任!我们深受鼓舞,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建设平台、转版加工、推广等投资很大,仅中心机房建设就是几千万的投资,我们无偿使用,在集团的支持下我们也不让合作伙伴付一分钱。我觉得这种信任是基于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或者说共同的压力,那就是你必须得实现突破。人人都只顾自己的时候就实现不了资源聚集,实现不了突破。

"天下农书"农业数字图书内部测评座谈会在郑州召开

百道网:“天下农书”的定位是什么?产品形态和特色是什么?

刘宏伟:“天下农书”首先定位服务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家书屋是离农民最近的惠民工程。要做让农民装进口袋里的农家书屋是我们的第一目标。全国各地方科技出版社通过联合,共同推动“三农”出版转型升级,用出版转型升级来解决农家书屋的痛点,解决没法管、没人管、不好管、不好用的问题,把书装进口袋,让农民随时都可以使用。这个规划的背景,其实是我们整个出版行业的大背景,是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把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农家书屋的提档升级“焊接”在一起。

 “天下农书”数字图书馆手机端App是农民最便捷的使用方式。一个App可以把成千上万册“天下农书”装进口袋,可以随时更新图书,读者随时随地阅读使用。现在智能手机和WIFI在农村非常普及,有网时下载,无网时可以离线阅读。我们做过调查,以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规模经营而言,智能手机和流量成本对他们都不是问题。我们已经在这个平台上放入了十个省的图书,可以通过各种方便的检索方式阅读使用。“天下农书”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PC端、手持智能终端(安卓或ios系统、Pad端)等各种载具登录,非常方便。

当然,作为一个数字图书馆,它也可以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领域人士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百道网:它重点解决当下农书面临的什么问题?

刘宏伟:传统的农书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发行困难。新华书店的卖场讲求单位面积效率,而农业类图书的上架率、能见度都很低,很多书店已经不再经营科技类图书,更别说农业类图书。这种现状倒逼我们农业出版必须转型。很多出版社已经在摸索相应的对策,比如江苏科技出版社的农业出版板块,现在摒弃传统的书店渠道,走自己的专有渠道,直接面向农村读者,采取征集用户订单的方式,直接推、直接发。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因为出版社原有的渠道断了,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农业图书的门类很多,农民的需求很丰富,又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定群体需求的图书数量很小,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类图书在一个县里可能也卖不出去几本,这也是书店不愿销售的一个原因。

除此之外,渠道也有新的变化。一方面是传统的渠道在弱化,另一方面新的渠道在增加,比如网络可能在未来会成为专业图书更重要的渠道。网上渠道给读者的选择度更大,除了可选择纸质书外,还可以选择电子书,“天下农书”作为一种基础的、成熟的数字化产品,是有其市场价值的,使用起来很简单。

过去几年,农家书屋是农书的重要出口。但农家书屋的痛点是面临着传播方式的革新,需要转变为轻资产轻管理的方式。“天下农书”平台实现了这种轻管理。国家现在都在减政、减负,如果每个村都要设立农家书屋管理员,光我们河南省就需要四万八千人,这些人要用公共服务养起来,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说应该轻资产、轻管理。这是一种最好的方式,数字化为此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百道网:平台搭建是一方面,让用户用起来又是一方面。“天下农书”如何真正成为农民口袋里的农家书屋?

刘宏伟:“天下农书”数字图书馆的模式是经由政府采购之后,再免费给农民使用。这是由农业图书的公共属性决定的。我们设计了一条用户推广的路径。以河南为例,“天下农书”的数字图书馆中有很多品种,但未必都适合河南农村的读者需要,因此我们会为河南省单独建一个农业数字图书馆,相当于一个二级馆或特色馆(建立一个二级用户域名)。我们的平台具备这样的功能,APP也不用重新定制,通过IP地址和域名控制,河南省的农民直接下载的就是河南省的农业数字图书馆。在这个馆里面,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农民的需求从总馆里选书,选完之后埋单。

我们做了一个规划,就是争取实现一村一个数字图书馆,给每个村发放100张卡(登录序列号和密码),这个村的农民下载APP后,凭卡上的序列号和密码就可以直接登录。这样,数字图书馆里面所有的书都装在了他的手机上,想读哪一本,随时都可以免费阅读。相当于这个村的数字图书馆有一百本电子书的副本量,一百人在线都可以同时看到,同时借阅。除了保重点外还能实现普惠。这一百人之外,村里其他人需要阅读,也可以下载APP后,使用上述的序列号和密码登录,实现全村人普惠阅读。这种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节约成本。如果是三千种书,一个村子可能负担不起,但是按照这一模式,一个村子一年只需要支付一二百元钱就可以实现,相当于一本书几毛钱、在一年中全村人都可以使用“天下农书”。

因为我们的目标受众主要是新型职业农民,他有需求。这样一来,一个村每年只需一二百块钱就拥有了一座农业科技图书馆,不需要专门的管理员,随时随地解决农民的技术问题。这个账划算不划算,很容易算。对于出版社而言,实现的是社会价值和规模价值,也是赢家。

百道网:“天下农书”的产品优势是什么?

刘宏伟:我们在搭建的时候参考了国内外比较先进的理念。比如,电子书上线以后即可以借阅,但是读者的借阅受电子书副本量和借阅时间的影响,如果只有三本,都被借走,其他的读者就借不了。借阅后到期归还了,就没有这本书了,你的读书笔记也没有了。我们设计了一个方案,就是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读者可以采取购买电子书的形式实现永久阅读和保存,价格也很便宜。这样,平台就为读者多提供了一种选择方式。又比如读者感觉这本书好,还想购买纸质书,也是可以的,在“天下农书”平台,多平台功能复合,创造性融合图书馆和电子商城,读者借阅、购买电子书、购买纸质书这三种模式都考虑到了,多样化需求可以在一个平台便捷实现。

“天下农书”在版权保护方面也做得很好,版权对应精准,版权属于出版社。一旦某家机构不想继续合作,只需要把产品撤走就可以。我们在合作章程上对于退出有相关规定,参与者是有权利选择退出的。

“天下农书”平台解决了理念问题,解决了传播问题,也解决了版权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加快聚合到最丰富的内容。我们全国各地的30家科技类出版社都愿意把自己的资源放在里面,这样内容就具有多样性特点。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都有专业的农业书籍,前期刚开始合作的时候,我们的标准相对松一点,但对后面的新书,我们已经开始提高质量要求。一本普通的书权重为1,新书就可以占1.2~1.5,高品质的新书权重更高,这是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

百道网:各省联合共建“天下农书”,如何平衡彼此的成本和收益关系呢?

刘宏伟:借助互联网把专业化的平台做得越大,大家的生存空间越大。各地的科技类出版社在推动当地的农家书屋建设上有自身的优势,通过联合,才可能把“天下农书”的平台做出影响来。大家一起利用这一平台,把各地富有特色的东西放进去,使平台既有代表性,也有影响力,平台的流量就有了,影响就有了。

对各社的产品而言,是多了一个更与时俱进、更有效的渠道,形成规模效应。所有的参与者又都是渠道的分享者,我们每个合作伙伴,既是内容的共同建设者,又是产品在本地渠道的推广者。我们要联合推广的时候,大家除了各自的产品所得,也都能从销售中获得收益,这是它设计的一个基本逻辑。

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我们采取“541”的模式。如果某家社在当地推广成功, 可以拿到50%的收益,然后再分享40%的版税收益,平台留下10%。这种模式下,伙伴出版社没有成本投入,只要是推广成功就能分享收益。

这个平台的价值就在于它扩大了农书的市场规模。之前农书的市场规模,好的社可以达到大几百万,但随着市场萎缩,能卖到二三百万都不得了,一两百万则是常态。有了“天下农书”之后,这个平台的总收益可以达到上亿元,一个省平均可以达到几百万。

百道网:“天下农书”的产品推广设计逻辑在现实中面临什么挑战呢?如何应对挑战?

刘宏伟:我们会从各省进行突破,当然最希望在全国获得准入许可,我们的平台需要得到政府的认可。我们横向间兄弟单位合作做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按总局一位领导的评价,“实属不易,功德无量”。

30家科技出版社共同努力,我认为我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第一,应该肯定“三农”出版的价值。地方科技出版社一直在坚持做“三农”出版,因为我们在这个领域是专业的。坚守、坚持“三农”出版就是坚持了社会效益优先,肯定“三农”出版就是肯定了出版服务国家大局的意识。第二,应该肯定地方科技出版社之间进行的横向联合和资源聚合。这是一种真正的建立在优质内容资源聚合基础上的出版转型升级,通过资源聚集以及垂直服务体系建设,完全符合总局规划的转型升级基本路径。第三,应该让“天下农书”早日成为让农民装进口袋里的农家书屋,用现代技术和“轻管理”理念,破解传统农家书屋管理困局。

(本文编辑:吴妮)

作者:采:陈贤;文:王霞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