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随着长篇小说衍生的IP产业方兴未艾,原创长篇小说的资源争抢变得更为激烈。在中国的出版业,由于作者代理业务链条的传统缺失,出版社也都希望借IP延伸产业链,强化版权运营。但这并非坦途,在百道网采访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修荣时,他坦率地谈到了文艺社在这方面的努力和面临的挑战。“散文和诗歌”已经成为江苏文艺社的核心板块,汪修荣对这两块市场的看法也与常人的判断相反,他以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市场发行数量为依据,认为诗歌并不小众,散文则更加大众。
说到原创长篇,不能不提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从2009年开始放弃教辅出版,彻底转型为专营大众图书的出版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苏文艺社已连续推出了几套口碑与销量兼具的作品。十二五期间,他们推出了以“原创中国”“凤凰原创”等多套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丛书,收录了范小青、叶兆言、李锐、陈世旭、田中禾、谈歌、张欣、尤凤伟、海男、严歌苓、吕新、储福金等一批优秀作家的长篇力作。去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三五规划项目的公布名单中,江苏文艺社更是以5个项目入选全国文艺原创精品工程,在全国文艺出版社中名列第一。
在百道网采访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修荣时,他谈到他对原创理解的三层意义,其一,在国内市场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出版;其二,对文艺社来说,原创主要指长篇小说,同时还包括优秀的长篇纪实和传记、长篇散文;其三,原创更多是指优秀的作品,尤其是名家力作。换句话说,他所指的原创文学主要是指首次出版的优秀的长篇作品。汪修荣说:“原创很重要,但对于一家出版社的图书比例来说,原创肯定不会大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我们对于原创的原则和态度是‘少而精’。国家现在大力推进文艺作品的原创,这是重大利好,但要做好原创必须要做精品,不是简单地推出只求数量的原创作品。没有价值的原创作品没有什么出版价值,也不是我们追求的原创。可以说,质量是原创的生命。”
随着长篇小说衍生的IP产业方兴未艾,原创长篇小说的资源争抢变得更为激烈。在中国的出版业,由于作者代理业务链条的传统缺失,出版社也都希望借IP延伸产业链,强化版权运营。但这并非坦途,在本文的采访中,汪修荣坦率地谈到了文艺社在这方面的努力和面临的挑战。
除了原创长篇小说,江苏文艺社在诗歌和散文出版上也有口皆碑,“散文和诗歌”已经成为江苏文艺社的核心板块。汪修荣对这两块市场的看法也与常人的判断相反,他以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市场发行数量为依据,认为诗歌并不小众,散文则更加大众。以下为采访全文。
立足长篇原创,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百道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是原创文学的重镇,近两年来的文学各细分板块出版了哪些重要作品?
汪修荣:这两年出版的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根据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文艺出版社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讲究社会效益,又要打造更多满足读者需求的内容精湛、形式精良的原创文艺精品力作。十三五期间,我们基本上按照这个总体思路调整出版结构,布局谋篇。
作为一家文艺社,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出版优质文艺作品,不论市场如何变化,我们一直坚持出版人的文学情怀,坚持优秀文艺精品出版不动摇,可以说我们一直在坚守着这一阵地。这些年来,我们推出了一大批大家、名家作品,质量、品位和格调得到广大作家和读者的高度评价,也是业内公认的。这两年,我们很抓长篇原创、纪实文学、诗歌精品,尤其原创长篇小说成果丰硕。我们陆续推出了谈歌的《大舞台》、邱华栋的《时间的囚徒》、石钟山的《牺牲1937》、陈应松的《还魂记》、范小青的《桂香街》、韩东的《爱与生》、叶弥的《美哉少年》等一系列优秀原创长篇小说,引起了广泛社会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6年,我社有五部长篇小说入选总局“十三五”全国文艺原创精品工程,在全国文艺出版社名列第一,这也是对我们坚持原创出版的充分肯定。此外,我们还针对港台及海外优秀华文作家,推出了一套“港台暨海外华文作家长篇小说丛书”,也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大舞台(上下)》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谈歌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时间的囚徒》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邱华栋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牺牲1937》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石钟山
出版时间:2016年02月
《还魂记》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陈应松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桂香街》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范小青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非虚构作品也是我社的一个传统优势领域,近年来我们出版了一系列优秀原创传记和纪实精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取得了不俗的经济效益。如长篇传记《布衣壶宗》被评为2015年“中国好书”,发行量超过五万册。此外,我们还出版了夏坚勇的《绍兴十二年》、陈庆港的《十四家》、《最漫长的十四天——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实录与纪实》等一批非虚构原创精品,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绍兴十二年》被评论界称之为近年来历史类最好的非虚构作品之一。
除了原创作品,我们还推出“21世纪作家文库”、“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小说丛书”、“鲁迅文学奖获奖者小说丛书”等多套大型文学丛书。总的来说,无论长篇原创,还是中短篇小说出版,我们的阵容都是比较强大的,基本覆盖了小说创作的各个领域,在业内和读者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坚持品位,尽量把诗歌从小众做成大众
百道网:诗歌通常被认为很小众,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诗歌出版却新品迭出。为什么对这个小众市场不离不弃?
汪修荣:诗歌虽然看上去很小众,但它近年来有慢慢回暖的迹象。早在几年前,我们就在全国文艺出版社中率先开始做诗歌板块,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或是市场影响力,我社的诗歌出版都居于全国文艺出版社的前列。到目前为止,我们社共推出名家诗集50多种,包含大陆、港台及少量外国诗人作品。这些诗集总体处于赢利状态,有些诗人的作品发行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如《顾城的诗顾城的画》总发行量近十多万。其他如余光中、郑愁予、洛夫、西川、海子等人的诗集在市场也表现不俗,余光中的双语诗集《守夜人》刚上市不久就已加印,累计印数已超过一万册。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优秀诗集已经不是一个小众的概念了。
我们预想诗集一般能发行三五千册就不错了,但现在来看,相当一部分诗集都比我们预期的要好一些。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因为诗歌代表了文学的一种高雅品位,也有一批忠实的读者。随着读者修养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诗歌的人会越来越多,尤其在年轻的人群中。随着我社诗歌出版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诗人和年轻作者也慕名而来,不断丰富着我们的诗歌板块,扩大着诗歌出版阵容。毫不夸张地说,国内的诗歌出版,无论数量质量,还是影响力,我社都位居前列。但总体来说,诗集出版在整个出版中还不是一个非常赢利的板块,尽管如此,作为一家文艺社,只要有读者,我们就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坚守,为读者奉献优秀的诗集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加强策划,努力做大做强散文细分市场
百道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散文图书数量可观,一般人认为散文也比较小众。以贵社的经验来看,散文图书的真实市场是怎样的呢?
汪修荣:诗歌从某种意义上可能算小众,但从发行量和读者需求上来看,散文已不算小众。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从数量、质量以及影响力来说,可以说已经名列全国文艺出版社前列。早在2003年,我们就策划了一套“大家散文文存”,现在这套丛书已经发展到50多个品种,收入的全是大陆港台从五四以来最知名的散文名家大家,基本囊括了现当代最优秀的一批散文名家,所有作品都经过认真筛选。其中一些品种累计印刷30多次,发行量超过十万册。此外,我们还出版了一套当代一流女作家散文丛书“百合文丛”,收入了铁凝、迟子建、毕淑敏、方方、张欣、张抗抗、张晓风、琦君等二三十位当代优秀女作家散文代表作,一直常销不衰。为了丰富散文板块,我们针对细分市场,还陆续推出了“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鲁迅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名家书坊”、“大师散文经典”、“国粹必读丛书”等多套大型散文丛书,基本覆盖了散文创作的方方面面。
总体来看,我们社的散文出版品种丰富,覆盖面广,已经体系化,规模化,散文已经成为我社文学出版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做到全方位覆盖,全品种供给。我们一方面不断扩大新的品种,策划新的丛书,另一方面是对原有产品不断进行升级换代,充实新的内容,满足读者和市场日益变化的新需求。
紧贴读者需求,使传统文化更接地气
百道网:在传统文化板块的建设上,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是如何做的呢?
汪修荣:近几年来,弘扬传统文化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传统文化出版体现强劲复苏的迹象。针对这一出版形势,我们加大了文化板块的建设,先后策划了一系列丛书套书。如“民国丛书”、“通俗历史丛书”、“百家讲座系列丛书”等。其中“百家讲座系列丛书”是我们重点打造的重点丛书,我们争取花几年时间推出一批由名家学者撰写传统文化通俗读本,对最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唐诗、宋词、元曲、楚辞、诗经、汉赋、园林、建筑、民俗、艺术等进行全面解读,做到雅俗共赏,满足一般读者的需求。历史是近年来读者感兴趣的另一个话题,我们根据读者的兴趣,正在推出一套通俗历史丛书,每个朝代一本,定位在通俗历史,主要对历史进行通俗解读,如《明朝大败局》等,让读者在有趣阅读中了解中华历史,真正寓教于乐。
版权运营的机遇
百道网:IP是当下许多出版社以及民营公司的关注焦点和热议话题,江苏凤凰文艺社在IP延伸上有很多优势,凤凰本身也有一家影业公司,而文艺社在原创上有着很大的资源优势,这两年江苏文艺社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进展吗?
汪修荣:版权运营与开发也是我们今后想重点发展的一个板块,这也是我们社的一个优势。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做长篇原创,积累了一定的原创资源,有很多影视公司找到我们希望进行影视等方面的版权合作。作为一家没有教材教辅的大众出版社,我们感到光靠图书出版本身产生的效益十分有限,如果能将产业链延伸并进行深度开发,就会使原有的资源产生一些附加值,创造新的利润,实现图书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让编辑普遍树立版权开发意识,在做原创的同时,发现积累更多的优质的具有影视等开发潜力的选题。作为凤凰集团一员,我们首先与凤凰传奇进行版权合作,第一时间将优质资源推荐给他们;另一方面,我们要面向市场,放眼全国,积极进行版权开发,拓展影视等版权开发市场。除了影视版权开发,还要根据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关注版权市场的新动向新趋势,如数字版权、动漫游戏、有声读物、文创等市场需求,不断深化版权开发的力度,拓展版权开发的新路径,实现从单纯纸质出版,向综合版权开发的跨越,真正做到一鱼多吃,实现图书效益的最大化,把版权开发真正落到实处。版权开发,其路漫漫,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这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只要坚持探索,长抓不懈,它完全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利润的来源。
版权代理的挑战
百道网:未来文艺出版社会把版权代理这块业务担起来吗?
汪修荣:版权代理各家都在探索,但从目前国内具体情况看,如果想把它作为出版社的主要利润来源是非常困难的,也不现实。因为就一家出版社来说,其拥有的版权是分散的,相当有限的。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国内大牌作家一般不会轻易授权,这是出版社版权代理中碰到的最大难题。名家的著作权具有很高的IP价值,但他们很少会授权给某一家出版社,中国作家更愿意自己的作品自己代理,或交给身边的亲友打理,甚至出现了一部作品重复授权,几家代理的现象,这些都制约了出版社版权的深度开发。在目前的出版市场,出版社拿到的大多是二三流作家和一些未出名作家的版权,虽然成本较低,但开发的价值相对也不大。相当一部分作者缺少契约精神,出版社费力打造的作者一旦走红,有些作者往往见异思迁,撕毁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家出版社,很难长久拥有某位名家的版权,这也是目前版权开发中面临的一个现实困境。
从版权代理来看,我们认为还是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毕竟出版者对版权的理解和开发通常都超过作者本人和他们的亲友。此外,出版社还拥有渠道和宣传上的优势,这些对版权的深度开发都是至关重要的。版权代理的专业化职业化可以说是版权代理的大趋势,但囿于目前的现状,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编辑 柯亭)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