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永远被模仿,从未被超越——邹进:解读人天档案

作者:邹进   2017年03月0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2017年2月28日,“馆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暨《解读人天档案》出版座谈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召开,来自学界、图书馆、出版发行业的数十位嘉宾出席研讨会。《解读人天档案》一书是人天书店董事长邹进所著,源于他非常完整地保留的十几年的工作报告。在发言中,邹进谈到人天和这本书,说道“以前我们是比较保守和封闭的,生怕这点东西被人学去,甚至不欢迎同行到公司来参观,而现在我们开放了,这也是图书馆的精神,开放获取,这也源于我们的自信,就是那句话:永远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所以就有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人天书店十八年全部档案的汇集,没有任何保留,数字都是原始的。”本文为邹进在此次座谈会上的发言实录,百道网经授权发布。

《解读人天档案》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邹进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首先要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给我、给人天书店出这本书。这是一部人天书店的正史。去年初,我给谢社长打电话说这本书的想法,我还没有把全部的话说完,谢社长就接受了这个选题,让他的副总编辑蔡继辉直接跟我联系,蔡总当天就联系我,到社里来谈出版方案,并指定了杨轩做这本书的责任编辑。然后就是大半年的编辑工作,我估计杨轩去年一年有一半时间要投到这本书上,要算账的话,这本书的编辑成本是非常高的。因为这本书不是一两年写出来的,是十八年档案的汇编,同一件事情的表述方式不同,体例不同,符号、数字不同,都需要重新规范。我不知道编辑烦没烦,甚至我自己都有点烦了。

选择社科文献出版社绝对是对的,一是他们有著名的皮书系列,发布各种行业报告,人天还是个中小型企业,能够登堂入室,是我们莫大的荣幸和荣誉。二是他们编辑的工匠精神,使这本书能以这样的面貌呈现给大家。我在人天中高层经理会上不止一次说,什么是大社,就从社科文献出版社看,什么是工匠精神,就从这本书看。人天书店有志于成为大公司,成为未来的公司,就要比照社科文献出版社,学习他们的编辑这种工匠精神。

上周六我给新员工做培训,做了个PPT:“图说人天十九年”。我跟大家一起回忆了人天发展的过程,今天在座的所有朋友都见证了人天的发展。最初人天书店是在西四的羊肉胡同开张,雷颐还去过我的书店,可是当年我们就面临或是倒闭或者转型的困境。开业第一天销售了5000元,还是我台研所同学周志怀的捧场,带着他们资料室的主任购买了一批书,之后,再也没有达到这个额度,最低的一天,只销售了81元。

幸运的是,人天有贵人相助,一路都有众神加持。1998年,我就认识了倪馆长。倪馆长当时在北师大信息学院,还没到首图,每次见面都拿个小本本给我们介绍他的学生,他的学生大都是各馆的采编部主任,还有魏海生,柯平,辛希孟,他们都劝导我们要转型,做图书馆配供。那时不叫馆配,叫联采统编。搬迁到紫竹院公园后,又认识了陈源蒸老师,陈老师在他的文章里记述了我们相识的经过。再后来,人天有了一点规模,在各种场合有了出头露面的机会,也想参与一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就认识了刘兹恒、徐建华这些图情专家。最戏剧的重逢,是我和徐建华。200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在苏州市图书馆召开,新华书目报邀我做了一个主题发言,那时候刚开始有价格战的苗头,我大概是说图书馆要获得好的服务,必须保全折扣,不能随波逐流,我估计台下的人听了不很爽,还是很不爽,我下台之后,台下就窜上了一个人,我一看,面熟啊,他上来就说,我跟邹进是老朋友,但十几年没见了。

会议没有安排他发言。1987年我在中国作家协会,他在南开读研究生,我的中学同学周晓虹也在南开读研究生,他们研究生会通过我邀请我的一个著名同学去做演讲,同时也安排我做了一场关于中国新生代诗歌的报告,那是我第一次演讲。他说,但是,我今天不同意邹进的发言,供应商没有权力要求我们图书馆怎么做,市场规则要由我们说了算,因为现在,我们手里有钱了,我们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有权力要求供应商怎么做,等等,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下来以后他就找我,一直到现在,每年都要找个项目让我赞助。

就像众筹都要讲故事一样,人天也有很多吸引图书馆的地方,从最初的采访数据、MARC数据、人天书目报,到可供书目、畅想之星、丹霞自动化系统,人天不仅要做好馆配商,还要做好馆配商的馆配商。今年,人天书店提出,人天要做馆配运营商。从人天踏上馆配这条路之后,一直都走在这个行业的前列,都顺应着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响应图书馆的需求,如今人天有45个办事处,15个工作站,分布在全国各地,我们实现了人天的口号:有图书馆的地方就有人天书店。人天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本科院校,绝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正在加速发展公共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但谁能想到在1999年3月,首都图书馆,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就与人天书店签订了合作协议。现在想起来,那时,金春田馆长,倪晓健馆长,李春红馆长、戴龙基馆长,怎么那么大胆,竟敢把一个一个大馆交给一个刚刚涉足图书馆的民营公司!但我们做到了,没有让你们失望。

关于出版这本书的动机,我在前言里说,是某次整理电脑上的桌面文件,发现我非常完整地保留了十几年的工作报告。其实还要早,几年前,莫林虎对我进行过一次采访,那时他是中央财金大学文传学院副院长,现在是党委书记了,他觉得人天的经验可以进入他们学院市场营销的案例库,搞得我还很激动。我才知道人天的经验有了社会学意义上的价值,既有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又有人文主义的理解,不仅是个人的经验,企业的经验,也可以成为社会的经验,人类的经验,就像一本书一样,就像一个图书馆一样,可以承载人类的记忆。

以前我们是比较保守和封闭的,生怕这点东西被人学去,甚至不欢迎同行到公司来参观,而现在我们开放了,这也是图书馆的精神,开放获取,这也源于我们的自信,就是那句话:永远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所以就有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人天书店十八年全部档案的汇集,没有任何保留,数字都是原始的。从“人天事件”这一章就可以看出,连“人天事件”我们都敢于披露,还有什么可隐瞒的。2005年和2006年,对人天书店来说是腥风血雨,命悬一线,从概率上说,人天书店生存下来是个偶然。今天,邀请了许多媒体记者,这么多年来,你们为人天做了诸多客观的报道,甚至会对人天有所偏爱。但我心里有一件纠结的事。2006年3月,《新京报针对“人天事件”,对我、对李虹进行过采访,然后形成那篇冗长报道《账本迁出百校购书回扣案》,记者是孙勇杰。在采访中,我反复声明人天书店从来没有给过图书馆现金回扣,购书折扣的现金返还,是馆配行业的约定,甚至不是潜规则,就是明规则。但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冤枉。陈源蒸老师有一句著名的话:不要跟着军车走。被警察拦下来,你跟警察争辩,说前面的车不是也这么走了吗?警察说,前面是军车,你是吗?今天来的媒体朋友,采访我都不止一次,我从来都不会要求看他们的稿子,改成我希望的那样。我也当过记者,记者有第三方的立场和职业的尊严。但不管检察院机构如何认定,法院如何审判,记者应该反映被采访人的原话原义,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先入为主。如果认定是回扣,那就是犯法,而如果认定是明折的现金返还,最多是犯规。假如检察机关采信了这篇报道的观点,人天书店必将遭受灭顶之灾!今天我们就坐不在这里了。那时我们公司有十几个人还在看守所里。所以毛主席说,有的人用枪杆子杀人,有的人用笔杆子杀人。好在青天有明鉴,检察机关最终采信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专家的意见,认定我们并不涉罪,对我们网开一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但心中块垒,不吐不快,总是倒出来才舒服。

这本书的出版对人天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激励,对我个人也是如此,有时我也会想,干这个事是为了个啥?现在我明白一些了,从企业说,企业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企业也有生老病死,要使其基业常青,是有办法的,那就是创新,不断的创新,用一条s型曲线替代另一条s型曲线。人不可能永葆青春,但企业可以。人天书店现在有员工1200多人,不多也不算少,有人说人天为政府解决了就业问题,那是忽悠。就业是个人的事,就业率是政府的事儿,不是企业的事儿,更不是我的事,我们没有这么高大上。但进了人天的人,就是人天人,人天就要对他们负责任。我希望他们能在人天发展,人天也要靠他们发展,用我的话说: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到人天的长远发展之中,把人天的发展融入到员工的不断成长之中。我希望人天的人都有体面的生活,都能自豪地说,我在人天书店工作。前总书记有“三个代表”,我也有“三个代表”,我首先代表员工的利益,第二代表客户的利益,最后才代表股东的利益。我不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发展了,股东的利益“禄在其中”,我也没有把用户放在首位,不爱亲,何以爱人?员工珍惜人天,才会珍惜用户,把用户当上帝。

从我个人说,人天也体现了我的个人价值。每一个男人内心都有英雄情结,需要用成功去解开,我不是个超凡脱俗的人,我还是个世俗情怀,感动人及被感动,我的满足更多的来自于愿望的达成。加上企业自身的规律,不断设定新的目标,也就是不断挑战个人的极限,这既是人天发展的节奏,也是我个人的西西弗斯宿命。

再次感谢社科文献出版社,感谢谢社长,感谢出版社、图书馆、媒体的朋友们,感谢我的校友雷颐和徐思彦,请你们对我的发言进行指正。

(本文编辑:Thelma)

作者:邹进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