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绽放在青藏高原上的艺术奇葩 ——评藏传佛教艺术的精品 《中国热贡艺术精粹》

作者:李郁   2017年02月2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有广泛影响的流派,从15世纪开始,发祥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隆务河流域。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全称“热贡塞姆琼”,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因此这一艺术便统称为“热贡艺术”。同仁县又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同仁县为核心,覆盖尖扎县、泽库县、河南县的区域,因此被称为“热贡艺术之乡”。2016年5月,三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热贡艺术精粹》一书,是目前为止最具权威的全面反映热贡艺术的图书。本文原载于《古籍新书报》。

《中国热贡艺术精粹(精装)》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作者:赵荣 赵潜 主编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有广泛影响的流派,从15世纪开始,发祥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隆务河流域。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全称“热贡塞姆琼”,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因此这一艺术便统称为“热贡艺术”。同仁县又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同仁县为核心,覆盖尖扎县、泽库县、河南县的区域,因此被称为“热贡艺术之乡”。

2016年5月,三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热贡艺术精粹》一书,是目前为止最具权威的全面反映热贡艺术的图书。该书编著者为青海省黄南州热贡艺术博物馆及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家学者,他们通过总结多年来对于黄南州热贡艺术的考察和实践的成果,搜集梳理并掌握了大量的文字和实物资料,其主创人员多方参与策划、拣选艺术品,并聘请专业的摄影师精心拍照,而且根据每一幅作品的用途、特质等做了注释和鉴赏,从而使本书既有学术性、收藏性,又有艺术性、鉴赏性、知识性。该项目2011年开始启动,2014年成功申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

《中国热贡艺术精粹》分为9章,分别是唐卡、堆绣、泥塑、石刻、法器、金铜像、壁画、图案、寺院建筑,精选青海省黄南州热贡艺术博物馆馆藏唐卡等艺术珍品以及寺院保留的建筑艺术和装潢艺术的代表作品400余幅,皆为难得一见的艺术佳作。主要表现内容有释迦牟尼传、菩萨、护法神、佛经故事、仙女之类的佛像及斯巴霍、偶像画、历史画、风俗画和故事画等,展现了藏地文化的博大和藏民族艺术的精妙。每一帧艺术作品的阐释分为名称、时代、作者、藏品规格、收藏单位、作品简介几个部分,精准简练,读者可以在直观感悟到精美的艺术品相的同时,受到热贡艺术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熏陶。其中选取的传世文物唐卡近20 幅,既体现了藏传佛教艺术的历史价值,又展现了藏传佛教文化的深厚积累。还有那些精美绝伦的雕塑、图案、金铜像,许多也是拥有数百上千年的传承,给人震撼的同时,使人对于藏传佛教艺术由衷地敬仰。

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热贡艺术的历史渊源、艺术风格、类型类别、表现内容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体现了本书所具有的专业的学术价值。

本书主编之一的赵潜先生30多年来和他的同事们一直致力于对热贡艺术的研究、保护、修复、整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6年新建的热贡艺术博物馆正式开业。热贡艺术博物馆外形设计成坛城形象,表现了热贡的文化学者和艺术家们自觉为现实服务的理念已经形成。赵潜先生认为,公元14世纪前后,藏传佛教开始在同仁地区流传,至15世纪以后,随着萨迦派以及格鲁派的迅猛发展,各地区大兴寺院,遂使大量藏族、土族僧俗投入到绘塑佛像、装饰寺庙的活动中。本书所选录的《佛经故事》之一到之八属于元代,即13世纪初到14世纪末的壁画,其格调匀净平和,人物形象温婉庄重,色彩稳重协调,构图宏阔大气,具有明显的宋元中国佛画的格调,体现了唐宋以来藏区文化与内地汉文化融合互鉴的成果;目前依然珍藏在年都呼寺的古庙里,成为研究元朝寺庙壁画的珍贵文物。这种风格的壁画与此后17世纪、18世纪热贡艺术成熟期所形成的工笔重彩的画风形成明显的对比。然而经过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这个时期优秀的绘塑作品大多已不复存在,只能零星地在隆务寺、年都乎寺、吾屯寺院里见到那时期的匠师们留下的气势宏伟的巨幅壁画和技艺精湛的唐卡。如本书第030码所刊的彩唐《文殊百尊》便是唯一的一幅明代的作品,格调也比较平实,色彩并不艳丽,人物端庄和善,代表了这个时期的画风。

到了19世纪以后,热贡艺术的主要门类唐卡、堆绣、壁画甚至泥塑的风格为之大变。作品的色彩鲜艳,笔法细腻,特别追求装饰趣味,同时大量用金,使画面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和吉祥或者恐怖的气氛。本书选取的藏品中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清代的《释迦牟尼佛》(红唐)《释迦牟尼三尊》(彩唐)《三十五般若尊者》(彩唐)《十一面观音》(彩唐)《二十一度母》(彩唐)《八臂佛母》(彩唐)《作明佛母》(彩唐)《骑羊护法神》(彩唐)《佛足图》(彩唐)《大密马头明王》(彩唐)《法王》(彩唐)《宗喀巴净土》(彩唐)《宗喀巴无形相之骑虎瑜伽师》(彩唐)《宗喀巴三尊》(彩唐)共计14幅。其中的《佛足图》是藏传佛教密宗的杰作,讲述了密宗修行的阴阳结合之意。这些作品的作者全部佚名。由于唐卡的制作者是以宗教信仰作为制作的动力和艺术源泉,因此,他们潜心修习,用心描绘,一丝不苟,其认真虔诚的状态令人敬佩。他们并不在任何自己制作的作品上署名,因为这些作品是要被供养起来的,他们认为写上自己的名字无异于亵渎神灵,会被视为大不敬。这与当代内地许多宗教题材的画家的作为大相径庭。这种奉献而不贪求虚名的理念导致了这些古老的精品佳作成为佚名的作品,但丝毫不损伤这些作品的价值。

唐卡是热贡艺术的主要代表,系藏语“卷轴画”的音译,它是将绘画的宗教图像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在本书之中,唐卡被列为首位,共收入80幅作品。因为唐卡不论在寺院还是在民间,都是藏族人民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的艺术品,它使神圣的殿堂增色添彩。根据学者的研究考证,唐卡最早出现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的唐朝时期,但真正大量采用它作为信仰的载体,大约在明朝。

唐卡按照色彩的特征分为金唐、红唐、黑唐和彩唐,彩唐是近代以来被广泛采用的一种风格,它是用各色颜料画成背景的唐卡,色彩艳丽,总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本书之中,包含了几乎所有色彩的唐卡作品,古代的虽然已经佚名,却是名副其实的传世精品;近代以来的全部是大师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如更藏、尖木措、夏吾才让、夏吾才郎、索南、更太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夏吾才让,他在上个世纪40年代曾跟随他的师父受聘张大千赴敦煌临摹壁画,成为张大千的得力助手,深受张大千的器重。本书选取他们的代表作有夏吾才让的《释迦牟尼与八大菩萨》(彩唐),更藏的《普贤菩萨》(彩唐),尖木措的《南方增长天王》(彩唐)、《六臂救祜主》(彩唐),夏吾才郎的《弥勒佛净土》(彩唐)、曲智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彩唐),更太的《文殊菩萨净土》(彩唐)、《千手千眼观音》(金唐)、《四臂观音》(红唐),索南的《五部财神》(黑唐长卷)、《四大天王》(彩唐)等,他们的作品构图中规中矩、疏密有致,人物造型神态逼真,布局严谨、合乎规范又不显刻板,色彩浓重和谐,既有欣赏性,又富于装饰性,画面既有一种统一感,又显得生动感人,艺术效果不同凡响。这些作品也都没有署名,但每个人独有的制作风格却能够使人们看得出那是谁的作品,并加以记载。热贡艺术作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之所以区别于其他藏区艺术,作品一经拿出,即知是热贡地区的佳作,其中的历史传承和独特风格是主要因素。由于唐卡是依据《造像度量衡》的规矩制作的,允许个人创作的成分很少,所以发挥个性的机会也少。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唐卡的同质化倾向非常严重,可以说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正是因此,大师的出现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同一题材的作品,同样大小的尺寸,同样面容的形象,甚至是同样的姿势、同样的法器、同样的胁持等,要能够脱颖而出,除了心境澄澈,以佛性陶冶自己,还要心情宁静,摆脱世俗杂念。一个优秀的画师往往四五岁就开始学习绘画,一画就是一辈子。他们成天与佛、菩萨等打交道,本身就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夏吾才让就是如此,他创作了大量的唐卡,很早就被授予第一批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流传在世的他的作品已经是国宝级文化艺术品,本书收录的他的作品已经是热贡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唐卡尺寸大小不等,最常见的尺幅是条幅形,尺寸一般是长75厘米、宽50 厘米,小的唐卡只有十几厘米,而大的唐卡长达数十米。本书收入的唐卡大小都有,其中的几个长卷规模宏大,构图规矩有序、色彩纯正适中、形象符合法度,最大的为更太所绘制的《释迦牟尼全传》12米彩唐长卷,分为八个部分形象地描绘了释迦牟尼佛从出生到涅槃的全过程,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代表杰作。

唐卡所表现的内容,主要常见的有佛像、人物、说法图、佛经故事、社会历史故事、生活习俗、神话传说、古建筑图。此外,唐卡中有一类介绍天文历算和医药的,非常令人震惊。本书选取了其中最著名的《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和《四部医典之胚胎发育图》《四部医典之生理病理图》《四部医典之疾病治疗方法》等,展现了藏民族古老而神秘的天文历法认知和藏医的博大精深。他们用十二生肖各代表一个星球,各按一定的轨道运行。藏医唐卡将人体比着一棵大树,每一个枝枝丫丫和叶片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形似小孩的细胞象征着维系着他们的生命和健康状态。每一棵树干代表一种治疗方法,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藏医的性命之学和性理观念,从中可以看出其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辨证施治理论有着必然的联系。医药学唐卡分人体解剖图、药物图、器械图、尿症图、脉诊图和饮食图、卫生防病图等,它是根据一千多年前的著名藏医学著作《四部医典》的内容绘制的,全本一共有81 幅,本书选取的三幅能够局部展示藏医的精华理念。

藏传佛教的唐卡艺术,是民族艺术与外来艺术相互融合的结果,是藏民族美术工艺史上的瑰宝。

除了唐卡,本书还重点展示了堆绣、壁画、坛城、雕塑、石刻、图案艺术、法器、金铜器等方面的热贡艺术,其影响也非常之大。近年来热贡艺术馆在海内外成功举办了多次大型专题展览。本书收录了几乎所有展览的精品。如《三世佛》《吉祥八宝》(堆绣)、《释迦牟尼佛》《千手观音》(泥塑)、《大藏经石刻》《金刚手石刻像》(雕刻)、《右旋法螺》《银鎏金曼查》(法器)、《绿度母铜像》《观音铜像》《时轮金刚》(金铜像)、《救八难度母》(壁画)等85 幅作品,题材依然是佛、菩萨、佛经、仙女之类,但是,表现手法上以立体图形为主基调,古朴典雅,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动感和质感,是不同于其他宗教艺术流派的重要特点。

然而,总的来讲,这些热贡艺术的主要载体主要还是寺院,寺院建筑艺术包含建筑样式和建筑彩绘等艺术形式。藏传佛教寺院,以藏式建筑艺术为特色,殿宇宽阔,雄伟壮丽,金碧辉煌,其窗棂立柱屋檐皆嵌以实木,雕梁画栋,人物、动物、花鸟等形态惟妙惟肖、精美绝伦,其艺术手法和美感往往令人叹为观止。室内墙壁上贴有大大小小的壁画、唐卡、堆绣等作品有规则地悬挂在厅堂之中,大殿里供奉着宝相庄严的佛像等。热贡地区的著名的隆务寺、吾屯上寺、吾屯下寺等寺院历史悠久、高大雄伟、雕梁画栋,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建筑彩绘尤为突出,吾屯下寺内外,从门扉、门楣、墙裙、壁饰到横梁、柱头、藻井等,到处都绘制着精妙绚丽的图案。还有藏传佛教的佛塔成为藏式寺院的一大亮点和重要标志。本书的“寺院建筑”一章120 多幅精美的寺院建筑照片,读者可以此直观地了解同仁地区寺院的情况。

热贡艺术绘画的题材极其广泛,除了传记画、偶像画、历史画、风俗画和故事画等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容易被人接受的作品而外,本书所选的《斯巴霍》以及《时轮金刚坛城》《千手千眼观音坛城》《须弥山图》《四大洲及风火水土图》《香巴拉》等则是表现思想信仰领域的代表作。《斯巴霍》反映的即“生死轮回”或“六道轮回”之意,藏密“将此图作为降妖伏魔、驱邪隐恶的神物,在藏传佛教寺院举行的重大宗教仪式以及民间的婚丧嫁娶等活动上,都要用它举场开道,以图吉利祥瑞”(本图解说语)。须弥山和香巴拉皆是藏传佛教认定的神圣之地,理想国度,如同人们常说的极乐世界净土。坛城是指佛、菩萨等佛教诸神的宫殿,每尊神都有各自的坛城。坛城是以几何图形为主的构图,层层相套而成。用于法事祭祀活动。整幅图画结构严谨,色彩丰富,极其亮丽迷人。无论是端坐正中的佛、菩萨等,还是围绕在他们周围的神态各异的生灵和祥和缥缈的氛围,都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各自的神采,又构成了和谐圆满的佛国世界。

热贡艺术的主要创作群体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吾屯村、年都乎村、尕沙日村、郭麻日村等村落,并自成体系,其中吾屯村以绘画为主,兼事雕塑和堆绣;年都乎村以堆绣为主,兼事雕塑、唐卡和壁画创作;尕沙日村和郭麻日村以唐卡和壁画创作为主。

2006年6月,热贡艺术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黄南州又被命名为青海省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2009 年,唐卡与堆绣、泥塑等以“热贡艺术”的名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中国热贡艺术已经成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前,黄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弘扬,各级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们得以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因此以热贡唐卡为龙头的热贡艺术凭借其精美绝伦的工艺和品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热贡艺术现已演变成为独特的人文景观,形成中国西部独特的“神秘文化”,引起国际间的关注、研究。美、英、法、意、日、澳、泰、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人员和艺术爱好者慕名前来考察、学习这一独特的艺术,开展交流合作。热贡艺术已经对青藏高原乃至广大藏传佛教流行地区的美术开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本书图文并茂,是一部兼具艺术性、学术性的专著,它所表现的正是传统藏地文化受到的良好保护和优势发展的现实,是弘扬藏族民族文化艺术的具体反映,是一部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优秀藏文化艺术专著。

作者:李郁

(本文原载于:古籍新书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