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聂政:AR想在童书出版获得真正的成功?——它的良伴是知识而不是娱乐

作者:聂政;整理:贾志甜   2016年12月1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在2016上海童书展“童书出版的创新思维与AR/VR的想象世界”论坛上,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聂政对于IP与AR的结合做了冷静客观的思考与分享。童趣手握众多全球最大的IP资源,但在其AR出版的探索和实践中,聂政很清楚地看到,IP并非是AR最好的伴侣,AR要想在童书出版上获得真正的成功,一定要和知识而不单单是娱乐与形象搭伴。本文根据聂政的演讲,由百道网进行整理。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  聂政

近年来,AR技术在商业和技术领域上颇为引人注目,其实该技术最早出现在1990年。2014年,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以20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AR技术的“老大”——Oculus。2015年苹果公司连续收购了德国的AR公司Metaio、即时影像捕捉专业公司Faceshift和Perceptio。2015年微软公司宣布研发出可以抗衡谷歌眼镜的HoloLens全息眼镜。2016年8月在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的日本八分钟,AR技术的奇幻展示,连通了里约和东京,滚动出现的哆啦A梦,Hello Kitty和超级马里奥,将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叠加。这一系列事件点燃了大家对AR技术的巨大关注。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AR市场规模预计将会达到1200亿美元,对出版行业可能释放的市场空间是200亿元人民币。之前我认为这个数字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看来,也许四年之后,理论终将被实践完美检验。

我认为AR技术对于童书出版来讲,最深刻的理解是:科技让阅读更美好。在今天的数字化大环境下,童书出版领域可以告诉我们这种交互式的阅读体验,AR技术和图书的融合已经成为世界童书发展大趋势。目前,AR技术在童书出版的主要应用有:科普类图书、涂色类图书、游戏类图书和故事类图书。

早在2015年初,童趣就开始涉足AR领域,我们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当初有这样尝试的起因就是寻求AR和IP的结合。当时,韩国第一家移动AR公司Social Network,携手中国动漫“领头羊”广东奥飞动漫,联合童趣公司,共同合作开发了以IP“开心超人”为形象的会动的3D涂色书。虽然,这样的技术和最后成品的阅读体验有很多有趣的效果和新奇的创意,但是事实上我们的销售结果并没有让我们得到期待中的惊喜。

虽然说我们第一套AR图书遭遇了滑铁卢,但并没有阻止我们继续探索的步伐。《奇先生妙小姐》是我们吃的“第二只螃蟹”。这套书依然是一个AR技术、IP形象和出版三方的有机结合。《奇先生妙小姐》来自于英国,畅销欧美30多年,风靡80多个国家,翻译成了22个版本,销量超过2亿册,是国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象,每一个孩子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扮演着其中奇先生妙小姐的角色。目前,我们尝试的是游戏类图书,其中一个故事就是“奇先生妙小姐之重大比赛”,是用AR技术制作一场生动有趣的足球比赛, 这是我们在涂色书之外,对游戏类图书进行的尝试,希望给孩子们身临其境的画面感和代入感。

此外,我们还有接下来的探索,即《环球探索》杂志——童趣唯一的一本科普杂志。AR技术与《环球探索》的结合,依然延续了与著名IP授权商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合作的路线。我们希望能够让孩子能够更直观、立体、全面地感知和学习杂志中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我的感悟是:对于AR和IP结合,AR技术、IP形象和出版三方缺一不可,三方必须好好沟通,运用各自的优势互补。出版公司把这三方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找到最佳呈现方式,才能形成成功的产品。因为对出版社来讲,好的IP等于好作者加好作品,也等于读者的喜爱。但很多事情都是双刃剑,IP在成为助力的同时,有时亦会成为阻力。我们在实际的合作中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其中有两点比较值得一提。第一点,获得授权非常艰难,因为AR出版是一个新的事物,不同于传统出版,归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很多国际知名的IP授权商,对于未知事物,对于数字版权保护持非常谨慎态度,因此在合作中要获得AR授权非常难。第二点,即便获得了授权,审核周期也非常漫长,有时候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多次审核,很有可能会错过图书上市的好时机。

综上所述,IP类图书未必是AR技术的最佳载体。至少在目前的游戏书、涂色书和故事书中,用户的AR体验是单一的,不能归结为家长们认为的有用增值,而未来的AR技术的潜力空间依然会是在科普类和教育类图书上的。对于科学知识背后的原理和动态的发展过程,以及孩子们无法亲身体验的内容,例如太空、恐龙、火山爆发、热带雨林等,单纯用图画的方式表现不够全面立体,AR技术可以体验鲜活的3D影像和音像效果,让孩子们加深理解和记忆。

2016年11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访问太空的AR绘本,叫做《神舟飞天真奇妙》,将现实场景与虚拟太空完美叠加,包含了火箭发射、空间实验室、探月等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的AR画面。孩子们在获得全新太空漫游阅读体验的同时,还可以轻松完成对航天框架的构建和基本概念的认知,这是很多家长希望看到的。我觉得这代表了未来AR+童书出版的方向 — 科普类,但我依然会谨慎地打个问号。

既然有如此多的问题和困难,为什么我们还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着AR尝试呢?我想说一个最近的热门话题故事来结束我的文章。2016年11月11日,美国的退伍军人节,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中国与美国同步上映。以120帧、4K、3D原貌示人。运用这样先进的技术于电影中,与AR技术用于出版有着异曲同工的境况。李安认为采用新的技术,会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但结果是毁誉参半。很多观众认为,电影是否好看,并不是靠拍摄技术的提升,更主要的,还得靠剧本、电影语言和表演来完成。同理,目前的AR技术用于出版,更多带来的是阅读体验,而读者的融入感更多需要的仍是内容为王。同样的问题还包括,运用这样的新技术,前期拍摄代价昂贵,后期播放对硬件要求极高。但是李安导演为何要做这样带着激情与责任感的探索和尝试呢?这就是技术的创新需求,他认为时代发展到今天,电影技术需要往前走,寻找新的可能性。这样的眼界和格局,早就超出了一部电影的成败,而是立足在整个电影产业未来的可能性。也许AR技术对于出版,也会带来未来产业革新的无限可能,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编辑:吴妮;安安)

作者:聂政;整理:贾志甜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