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近些年互联网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无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甚至对有些行业是颠覆式的改变,那么,互联网究竟是传统出版的终结者还是助推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长童健在“2016全球出版50强峰会”的主旨演讲中认为,互联网的发展,虽然曾一度造成了实体书店销售的下滑,但同时开辟了在线图书市场,从整体上做大了图书市场的蛋糕,传统出版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也倒逼出版结构调整和实体书店创新发展,推动传统出版增长方式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长、总裁 童健
近年来,中国出版业有两个现象:
一个是互联网对传统出版产生重大影响。2015年,全国数字出版营业收入达4403.85亿元,比2010年增长319%,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20.3%;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从2010年的32.8%提升到2015年的64.0%,提高了近一倍。
另一个是传统出版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不含数字出版营业收入,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营业收入达1.73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52.4%,其中,图书出版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比2010年增长52.9%。
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是:在互联网时代,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兴出版将主导出版业,传统出版发展规模和空间将不断缩小,必须作出新的抉择。
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互联网究竟是传统出版的终结者还是助推器?
一、互联网给传统出版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
互联网给传统出版带来的挑战和冲击,有三个突出表现:
一是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多样的阅读形式,改变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并影响着纸质图书的消费。
二是互联网的兴起,使内容发布有了更广阔的渠道,传统出版原有的内容优势和核心作用不断削弱。
三是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渠道商、运营商、技术商等,都得以进入出版领域,并对新兴出版的主导权和控制权日益增强,打破了传统出版固有的利益格局。
与这些挑战相比,互联网给传统出版带来更多的是发展的机遇。比如:
——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传统出版的效率。互联网提供的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既大幅提高了写作、编辑环节的效率,也促进了出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传统出版周期大大缩短,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得以提高。
——互联网有效提高了选题开发的精准度。选题策划的主观性和市场判断的盲目性,是出版社长期存在的一大问题。互联网尤其是大数据的应用,使出版社能够获得大量市场信息,准确了解读者需求,提高选题开发的针对性。
——互联网为出版社提供了更多营销和发行手段。一直以来,出版社图书发行主要依靠新华书店和民营渠道,营销和发行手段都比较单一,卖书难、买书难的问题在我国同时存在。互联网的出现,丰富了营销手段,降低了营销成本,拓展了发行空间,为图书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搭建了平台。
——互联网为出版社充分开发内容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过去,受技术条件限制,出版社对内容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在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深度开发内容资源、实现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插上了翅膀。
等等。
面对互联网给传统出版带来的深刻变化,我们更多地应该看到传统出版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坚定发展的信心。
二、国内图书市场现状和浙江出版优势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图书市场的发展,也印证了互联网给传统出版带来的积极影响。
从出版环节看,2015年,全国出版图书47.6万种,比2010年增长45%。五年间,图书重印率从42.4%提高到45.2%,书籍(不含课本和图片)总印数占图书总印数比重从52.6%提高到61.6%,当年累计印数超过百万册的书籍从32种增加到68种,图书出版呈现出规模扩张、结构优化的趋势。特别是2015年,重印图书品种和印数均实现了11.8%的增长,大幅超过新书增长(新书品种下降1.9%,印数增长2.36%),书籍单品种印数增加了5.7%,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
从零售市场看,2015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达624亿元,比2010年增长近70%,年均增长11%多,零售市场实体书店和在线销售规模比为45:55,形成了线上线下各具特点、相得益彰的市场格局。其中:
——在线图书销售大幅增长。2010—2015年,我国在线图书零售规模从50亿元增长到280亿元,保持了年均40%多的高速增长。线上购书以其品种丰富、查找快捷、价格便宜等优势,成为大部分年轻人购书的首选。
——实体书店销售保持稳定。我国实体书店销售额在2011年实现5.95%的增长后,2012年和2013年出现负增长,随后在2014年又实现3.26%的增长,2015年继续增长了0.3%。从浙江情况看,近几年,书店图书零售每年仍保持一定的增长。
上述情况表明,互联网的发展,虽然一度造成了实体书店销售的下滑,但同时开辟了在线图书市场,从整体上做大了图书市场的蛋糕,传统出版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也倒逼出版结构调整和实体书店创新发展,推动传统出版增长方式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在中国出版的大环境下,浙江出版有着以下三方面的比较优势:
一是历史文化优势。浙江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是市场资源优势。浙江是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市场活跃,消费水平高。尤其是互联网经济发达,居民网络消费能力居全国前列。2015年,浙江省网络零售额占全国网络零售总额的五分之一,居全国第2位,支付宝人均支付金额居全国第2位,天猫、当当、京东线上购书分居全国第3位、第6位和第7位。
三是传统出版优势。作为一家以主业立身的出版企业,集团传统出版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并形成了内容资源、品牌、人才、渠道、管理等方面的优势。2015年,集团所属8家出版社出书1万余种,图书零售市场份额居国内出版集团第9位,总体经济规模排名列全国第5位。集团旗下的浙江省新华书店,在技术应用、连锁经营、中盘服务等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
无论是从全国图书市场的现状看,还是从浙江自身的优势看,我们都有理由对做强做优做大传统出版充满信心。
三、努力建设数字移动多媒体出版企业
“建设全国重要的数字移动多媒体出版企业”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在内容建设、数字出版、电子商务、管理信息化、书目标准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入选全国重点出版规划项目逐年增多;少儿类、社科类图书市场份额稳居全国前列,特别是浙少社已连续13年居全国少儿图书零售市场第一位;集团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以“美丽中国图文数据库”为引领的多个特色数据库项目列入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博库网形成了官网、商城直营店、联合运营、分销、批发及电子书等六大平台有序高效运营的经营格局,2015年销售规模居国内专业图书销售网站第四位;浙江省新华书店建成国内书业第一个企业信息系统和自动化物流配送系统,在全行业率先建立了字段丰富、信息完整的标准书目数据库,并实现了市场化推广和应用。
今后几年,我们将坚定这一战略目标,努力在做强传统出版、做大新兴出版、加快融合发展和推进多元发展上取得新成效。重点抓好两大工程,建设四大平台。
两大工程,即:
——“万千百十”出版提升工程。就是每年出书1万种以上,开发市场新书2000种以上,完成各类重点出版项目100种以上,形成畅销图书10种以上,打造以重点书、畅销书为引领,常销书为基础的产品集群。
通过实施这一工程,强化内容资源建设,提升优质内容资源的掌控能力和价值提升能力,把握互联网时代出版发展的主动权。
——实体书店改造提升工程。就是对全省33万平方米的实体书店卖场进行改造提升,打造阅读氛围浓厚、消费体验度高的智慧书城,发展一批多层次、多业态文化消费综合体。
通过实施这一工程,加快实体书店创新发展,更好地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建设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凸显的城市文化地标。
四大平台,即:
——“青云e学”在线教育服务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共享,加强硬件、平台、内容和渠道建设,开展数字教育资源集成化服务与运营,发展成为具有内容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在线教育服务平台。
——“博库”全媒体文化传播平台。以博库网为基础,整合传统与数字化出版资源,经营纸质书、电子书、文化类等产品,涵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线下体验店三大消费,发展成为移动多媒体文化消费综合平台。
——出版物综合数据信息开放式服务平台。利用与开发书目数据和市场信息资源,建成能够提供行业数据交换、大数据分析和移动互联应用等多种信息服务的开放式平台,与战略合作伙伴共建全球出版物数据联合制作和服务中心。
——物联网智慧物流平台。以浙江省新华书店物流系统为基础,对全省书店近30万平方米仓储进行升级改造和整合应用,打造集文化物流和商业物流、供应链物流和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大物流。
通过四大平台建设,促进出版产业链各环节的互联互通,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实现出版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机整合,加快集团出版产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全球化进程。
(本文编辑:与凡)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