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共和国历史上的“常胜将军”——缅怀“开国第一大将”粟裕

作者:孟冬   2016年08月1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8月10日,共和国历史上著名的粟裕大将的诞辰109周年,环球时报官方微博发布一条讯息,缅怀“第一大将”粟裕,并配文:“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起来,在十位开国大将中排名第一;以60万人对国民党军80万人,创造淮海战役以少胜多的奇迹;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被誉为‘常胜将军’;他功高不居,坦荡无私,严于律己,党性坚强。”在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勇夺金牌时,全国人民无不为之骄傲。但我们不能忘记,几十年前,同样有一批热血青年为祖国的未来浴血奋战。


(开国第一大将 粟裕)

1907年8月10(清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二),粟裕就诞生在湘西会同县伏龙乡(先名坪村乡)枫木树脚村里。在他出生的年代,粟家正处于鼎盛时期,粟裕是父母的第三个孩子,他的童年时期是在幸福的环境中长大的,对长辈尊敬,对家中雇佣的仆人、长工,从不摆少爷架子。因为这样随和的性情,他跟家里一位叫阿陀的长工关系最好,粟裕在阿陀那里听来很多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的故事。那些惩恶扬善的英雄形象让少年粟裕迷上豪侠,一心想做豪侠式的人物。

他投奔到叶挺部队;第一次与叶师长对话。南昌起义中,参加了前敌委员会的保卫工作。时年23岁的他成为红65师师长。在第一次反“围剿”前,他向毛泽东建议:把张辉瓒引向龙冈。他率抗日先遣队北上,转战树千里后与党中央和上级失去了联系……抗日战争,他率部驰骋大江南北,江南人民称赞他及其所部为“天兵天将”。第一次与后来的爱人楚青见面;当楚青接到他的求爱信之后……毛泽东、刘少奇称赞粟裕率1师“打得好”“作战最多、战国最大”。解放战争初期,他率部连打7个胜仗,使其名声大振。毛主席听说粟裕将军已到,亲自走出房间来迎接,尔后听粟裕关于三个纵队暂不过江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仗的汇报。他数次建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怎么打。他挥兵横扫东南沿海,一首民谣道:“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毛泽东亲自找粟裕谈话,向他宣布:“中央已经决定,任命你为总参谋长。”开国第一大将。

【精彩试读】

★★接受启蒙教育

粟裕的父亲是落第秀才,是比较有知识的旧式知识分子,对粟裕的教育还是挺重视的。1913年,粟裕刚满6岁,其父就提前把他送到私塾去读书了。他在私塾大约读了两三年的《三字经》《百家姓》《中庸》及《诗经》。

粟裕读私塾的年代,蔡元培已经开始推行新的教育制度,一些进步知识分子纷纷起来创办新式学校,开始新的教学方式,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在离粟裕家的枫木树脚村仅一公里路的村子,就有一座新式小学。那是粟裕的叔叔粟周贞创办的国民第八学校。这所学校不读古老的《四书》《五经》,而是开设国文、算术、体操、唱歌、修身等适合于孩子们的课程。粟裕很想到那里去上学。可是,父亲就是死咬着《四书》《五经》不放。于是,粟裕常常跑到国民第八学校听讲,看那里的学生们打球、唱歌、做游戏。

有一天,私塾先生又开始在课堂上唱起书来。这时,粟裕挤眉弄眼地跟小同学们打了一下招呼,就悄悄溜出了教室。同学们一个个跟着出来了。他们一起跑到国民第八学校,去看那里的孩子们做游戏。私塾先生唱累了,睁开眼一看,堂下一个学生也没有了,气得毛发倒竖。

孩子们高高兴兴地看了一上午,余兴未消地回到教室,这才发现,老先生正暴怒地手持戒尺,站在教室门口,准备逐个打手心。同学们一个个吓呆了,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来准备经受皮肉之苦。这时,粟裕站到老先生面前,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是我招呼他们去的,我们没干坏事,要打就打我一个人吧。”老先生毕竟是本家的长辈,他见粟裕如此仗义,又好气又惊奇,最后,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就拉倒了。经过一番斗争,粟裕获得了胜利,父亲最终同意他去国民第八学校上学了。

粟裕在国民第八学校开始了真正的启蒙教育。在这里,他学会了算术、识字,还了解了地理和祖国的历史。这里的教育,把他带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境界。后来,由于家人迁入会同县城,粟裕转入设在县城的会同县立第一高小学习,他在这里接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这里比国民第八学校开设的课程更全,既有算术、国文,还有自然、天文等科学文化课程。更重要的是,这里传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宣传铲除封建势力、打倒军阀、扫除恶霸等进步思想。这些思想教育,使少年粟裕耳目一新。他在这里了解了什么是封建、什么是帝国主义列强、什么是被侵略和被压迫。他在这里还了解到中国的状况和民族的危机。从这里,他不仅萌发出对封建势力的抗争意识,还逐渐产生了救国救民的进步意识。

★★当“赤色分子”

1925年春天,粟裕正式进入湖南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在这里,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参加了进步的学生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上了真正救国救民的道路。两年之后,在中共党组织的安排下,他逃出常德,进入国民革命军,开始了军旅生涯。经过22年的革命战争,他以军事家和常胜将军的美誉迎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粟裕在湖南第二师范读书时,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北伐战争即将开始,学校的学潮接连不断。粟裕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会和救国义勇队,受到了锻炼。在这一段时间里,他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开始接受共产主义的学说,目光也开始移向社会。他一改少年时代活泼好动的性格,逐渐变得沉静多思了。当时,常德县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农会、工会已经组织起来。粟裕看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更加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

1926年11月,粟裕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他积极组织学生运动,并筹钱买枪,准备迎接北伐军。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5月份,长沙的反动军阀许克祥发动了“马日事变”,血腥镇压工农群众。湖南第二师范的进步校长被反动派杀害,西郊农民协会委员长也不幸遇难。一时,常德上空阴云密布。

一天深夜,中共常德特别支部书记李芙召集粟裕等二三十人,紧急讨论下一步的行动问题。有人主张立即调集附近的农民自卫军进城,跟反动派痛痛快快地干上一仗;有的人认为要先撤出城去,另想办法。李芙紧抿着嘴唇,默默地思考着。沉默了一会儿,李芙抬起头,环视了一下周围的每个人,然后猛地站起身来,坚定地说:“必须马上撤出城去!”瞬间,室内的空气像是凝固了一般。紧接着,开始了激烈的争论。“不当可耻的逃兵!”“同志们的血不能白流!”大家一个个都站了起来,抢着发言。粟裕深思了片刻,然后做了个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李芙深沉地望了望一位满含着泪水的女同志,动情地说:“我的心情何尝不跟大家一样?但是,目前城里反动派的力量太强,如果我们盲目行动,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只能暂时撤到乡下去与农民自卫军会合,然后再从长计议。”

粟裕赞同地点了点头说:“我同意这个意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终于一致同意立即撤出县城。正在大家准备撤走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反动军警已关闭了常德各个城门,到处贴出告示,严令通缉李芙、粟裕等“赤色分子”。

5月24日凌晨,天刚破晓,反动军警就开始了大搜捕。常德城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到处都充满了血腥味。李芙、粟裕等人想,马上突围出城已经不可能了。他们又想和工人纠察队一起投入战斗,还没赶到总工会,工人纠察队已经被打散了,只得退回校园。

天色渐晚,天边几片如血的晚霞已被乌云完全遮住。校外不时传来一阵阵枪声,有时还夹杂着粗野的训斥喝骂声。夜幕笼罩下的校园,显得格外寂静。粟裕和李芙一边安排大家休息,一边密切注视着周围的动静,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午夜,忽然开来两个营的反动军警,包围了学校。粟裕听到外面杂乱的脚步声和枪托的撞击声,爬到树上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墙外黑压压的人群正向学校逼来。他赶紧返回宿舍,叫醒大家,紧接着又提醒李芙说:“我们被包围了,必须赶快离开这里。”怎样才能安全离开学校呢?几十双眼睛焦急地望着李芙和粟裕。“不能再拖了,等到天亮敌人动起手来,我们就更没有办法了。”粟裕想到前半夜查看四周动静时考虑到的撤退路线,镇静地对李芙说:“东边厕所后面有一扇小门,门外是一条死巷子,翻过墙有一片菜地,紧靠着城墙。我们只要穿过菜地,就可以越城而出,去找农民自卫军了。”

听粟裕这样一说,大家顿时兴奋起来,决心突出重围。突然,外面传来急骤的撞门声和吆喝声。李芙果断地命令大家跟着粟裕快撤,他自己留下来掩护。

“你带大家先走,我来掩护。”粟裕恳切地对李芙说。

“你熟悉路线,你带大家冲出去……”还没有等李芙说完,就听到“轰”的一声,学校的大门被反动军警撞开了。李芙狠狠地推开粟裕,连声催促说:“快走!快走!”

此时,反动军警已涌进了校门。粟裕一挥手,便带着大家向东边跑去。他边跑边回头深情地望了李芙一眼,然后带着大家打开小门,离开了校园。

粟裕他们越过城墙,在泅渡护城河时被城楼上的敌人发现了。枪声、喊叫声同时骤起,子弹嗖嗖地从他头顶和身旁掠过。粟裕沉着冷静地指挥大家迅速渡过护城河,躲过了敌人的追杀、搜捕。在茫茫的夜色中,他们越过田野,跨过沟壑,渡过沙河,向下游的沅江奔去。为了分散目标,他们不得不分头撤离。

泅渡沅江时,粟裕身边只剩下滕久忠一人了。他俩登上沅江彼岸,远眺着常德城内腾起的火光,谛听着远处传来的凄厉枪声,心中充满酸楚。难道革命就这样失败了吗?从此何处才是归宿呢?

粟裕朝西南方向望去,黑压压的一片群山,宛如一座高大的城墙。他想,翻过那些山峦,会同县枫木树脚村就有他的家,家里有偌大产业,正等着他去继承。他又望望东北方向,天边已露出一线薄明。他决定去长沙找共产党,尽管此行将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但他不气馁,更不愿意回到老家那个令人窒息的小天地里去。为了亿万受苦受难的同胞能得到解放,为了祖国不再受列强欺凌,他和滕久忠一起毅然踏上了新的艰难的征程。

*本文介绍、试读摘自《十大大将》

《红色将帅 :十大大将》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姚有志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作者:孟冬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