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30年前,还在大学读研的龚曙光,撰写了题为《面对一种新文体的困惑——对残雪小说艺术的一种读解》的评论。当几乎所有人都从社会批评和历史观点角度研究残雪作品时,只有龚曙光关注到了“文体”,被残雪引为知己。如今,30年过去了,再读残雪,龚曙光的感觉是,当年残雪在自己的小说领地里踽踽独行,既不瞻前也不顾后,既不左顾也不右盼,始终在干自己的活;30年后,残雪的创作依然是踽踽独行,没有同伴。
图片来自红网
7月28日,在第26届书博会上,著名作家残雪和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进行了一场跨越30年的对谈。对谈围绕残雪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黑暗地母的礼物》进行,以“暗影与光亮”为主题,畅谈了残雪小说的文体创作、创作主题以及独特魅力。残雪更是首次深入、完整地介绍了她的创作。
残雪说她的自主写作类似于动物筑巢,也类似于中国古代诗人的创作,她强调自己是一个艺术家。
龚曙光认为残雪的创作是一种“灵魂表演”,她用艺术语言,完整地打通了各种艺术感知,由声音而给予画面,由画面而给予听觉,由听觉给予其他的感知。看残雪的小说就像看油画,它的所有魅力都来自于暗影与光亮。
残雪理想中的乌托邦,探索人类未来的可能性
《黑暗地母的礼物》是残雪最新的长篇小说,与以往的作品不同,残雪评价它是一次美的升华。她把理想中的乌托邦,把对生命的看法、对人类未来社会的预测,以及对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全部写进这部小说。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种美的化身,小说的环境背景是人物的镜子。“我想在这部小说里提出人类未来的可能性,就是自由度,人可以达到什么样的自由,至少要向读者指出一种方向。这是以往的小说里没有的。这是我作为小说家的义务,我感到了这种义务对自身的逼迫。”残雪表示。
龚曙光分享了他阅读《黑暗地母的礼物》的感受:残雪过去的小说给人的直观感受比较阴暗,人性中很多不光亮的,甚至是残缺的、腐败的东西,在残雪小说的人物身上像蛆虫一样蠕动;但在这部小说中,残雪在努力描绘她推崇的人生的乌托邦状态,变得温暖了。他认同这部小说的独特性。在小说的结构上,这部小说有与生俱来的完美建筑感,而且它在长篇小说艺术结构上的完整性,使残雪成为一个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创作方面都很优秀的全面作家。
自主写作是残雪的灵魂表演
残雪的创作一直以自主写作为独特标志。何为自主写作?残雪的解释是:“写作的时候我不确定自己要写什么东西,有点儿像动物,比如蜜蜂、鸟类筑巢的本能一样,每天写一点,但又并不完全是肉体的本能,而是以精神的形式发挥出来,肉体与精神在挤压中间突破性的穿插。”这种方法有点儿类似于中国古代诗人的创作,把大自然风景一体化。在美丽的景致中吟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我跟他们又不完全相同,因为我吸收了异国的人文思想,坐在家里就可以把大自然的美景全部内在化,让这些景色变成文字,语言所凝聚成的图形,就会从我笔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残雪进一步解释道。这种写作方式下笔成稿,从来不修改,残雪把它称为表演。
用这种方式写成的小说,如果按照现实的逻辑去看分析,没有一句对话是有逻辑的。故事和心理逻辑是小说最重要的两个驱动力。然而在残雪的小说里,这两者都被抛弃了。那么,残雪的小说靠什么牵引读者阅读下去?
龚曙光认为正是这种完全不合逻辑的语言搭配。残雪的小说是反叙述,她已经不是在叙述故事,也不是在叙述逻辑,甚至本质上已经不叫叙述了,而是通过文字的叙述来呈现她自己的创作过程。在残雪的小说里,第一二三人称是自动转换的,很难找到哪一部小说是纯粹的第三或者第一人称叙述。残雪作品中的人物,有的卑劣,有的高尚,有的完美,有的残缺,也有很文气、很野蛮的,但任何一个人物都可以作为一张纸让读者去想象。龚曙光把这种创作过程定义为“灵魂的表演”,“用美术的话说,叫行为艺术。残雪的小说本质上是一种灵魂的行为艺术,行为艺术就是自我表演。所以看残雪的小说,尽可以当做残雪自己的灵魂,没有任何修饰。”
《黑暗地母的礼物(上)》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残雪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暗影与光亮本为一体
在不了解残雪的人眼里,残雪小学毕业,而且不是科班出身。但龚曙光认识的残雪家学渊源非常深厚。她18岁首读《资本论》,青少年时代的艺术素养就非常全面了,在哲学以及其他人文科学的功底都非常深厚。他认为,残雪的作品是一个充满了浓厚艺术气质的、跨了众多艺术门类的一个很完整的艺术作品。
他读残雪的小说,很少用小说的标尺判断好与不好,因为残雪的小说给了他很明晰的审美感受和很真切的画面感,这种画面感是通过语言所描绘的光影关系构成的。“我看残雪的小说就像看油画,它的所有魅力都来自于暗影与光亮,有些小说是暗影更多一些,有的小说光亮更多一些,但一定是暗影与光亮完全无序却又完全艺术性的搭配,所形成的画面感。”残雪就像一个油画家,先勾轮廓,然后用油彩一遍一遍涂,有的地方深一点,有的地方浅一点,涂抹三四十遍完成这幅画,所以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充满质感的,暗影与光亮对比度非常好的一幅油画。这就是“暗影与光亮”的含义,也是他取这个题目的原因。“她用艺术语言,很完整地打通了我们各种艺术感知,由声音而给予画面,由画面而给予听觉,由听觉给予其他的感知。”龚曙光表示。
残雪认同龚曙光的看法,她更愿意称自己为“艺术家”。她酷爱绘画和音乐,认为世界思想界的趋势是艺术和哲学。她一贯将语言和绘画看作一体,这是她通过长期的文学陶冶,建立起来的世界观。在她看来,暗影是人的生命体,就是她小说中黑暗的大地母亲,她深深为黑暗地母的力量所打动,光亮是作为精神的太阳之光,是理性之光。30多年来,出于艺术家的本能,她一直力图勾画出大自然母亲本来的面貌,直到近六七年才慢慢悟出,光亮和暗影其实是一体,没有黑暗的大地母亲,精神的太阳就不能单独发光。“由此,我又联想到民族的物质性,我把中华民族看作物质的民族,我们的人民在几千年的沉默里,其实蕴含了巨大的力量。我的小说通过这种形式把它发挥出来,”她认为,如何让这种创造性的力量释放出来,是艺术家和哲学家的任务。
(本文编辑 思敏)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