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每年的书博会,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都会与媒体有一场年度之约。2016年7月26日下午,在包头香格里拉酒店北京上海厅举办的“龚曙光董事长媒体见面会”上,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百道网、出版人杂志、潇湘晨报、红网等22家媒体,就全民阅读、书店发展、IP、出版主业发展,以及中南传媒的发展等问题向龚曙光提问。我们特别选取了几家媒体有关产业发展的发问,呈现出龚曙光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您提到目前出版业界面临着核心创造力下降、主业支撑不够的困境,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您认为出现这个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另外,中南传媒在主业的核心创造力方面表现如何?
龚曙光:在整个出版的宏观层面,上市出版企业的数据,就其结构来讲,应该说代表中国出版的基本数据结构。我为什么说整个中国出版业都面临着出版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下降,以及主业支撑不够的困境?其实我也是从报表中读出来的,第一,主业支撑力不够,(比较各家)2016、2015年的报表,中南传媒的销售在这些上市公司中不是排第一,那么中南传媒的利润呢?却远远排在了第一。你们是否分析了一下,中南传媒利润一如既往地排在遥遥领先的位置上,中南的钱从哪里来?利润从哪里来?偷来的吗?中南培养了小偷公司吗?既然销售去年只占到100个亿,10几个亿的利润从哪里来?要么是中南不对,要么是别人不对。别人怎么不对呢?利润会少算呢?如果不少算自己的利润,就是多算了自己的销售,这是一个合理的逻辑。
主营业务真正比较强的几个集团,比方说凤凰、浙江,我一直认为这两个既是我们的伙伴,又是对手,他们相对比较起来,主业的增长比较真实。当然我们也认为,对股民的期待来讲,这种增长肯定是不快的,所以现在一方面,股民对出版上市企业要求很高,希望你每年增长多少,像我们每年年均增长20%,股民还不开心。所以现在的增长速度和股民的期待,和资本市场的期待肯定是不匹配的。由于一方面资本市场要求很高,你不满足它,它就给你低的估值,甚至不合理的估值;另一方面,我们又达不到这么高的要求,某一个年份可能一个好企业会超过,但是年均的话,我认为中南是创造了一个业界的奇迹,但是大家如果心态不好,就会想办法走偏门。
其实我们过去也有新华书店去办超市、卖电器、办酒店的,现在有的说去做旅游,做游戏,做物流,这种寻找出路的做法,我应该在10年前就面对过。我前几天还讲,有一个市每年都做了这样的事,结果到中南上市的时候,它资不抵债,所以我把它关掉,把书店全部收到集团,子公司没有投资权,现在这个市只有主业,只有图书销售,也没有任何其他所有制形式,以前是资不抵债,现在一年十个亿码洋销售,一年一个亿利润。所以想靠走别的路来支撑自己的业绩,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金融和文化结合,线上和线下结合,到“十三五”依然如此。中南过去主推在线教育、养老产业、振兴传统出版、IP经济,也只有这么几个领域,并没有很多的领域。
此外,现在我们出版业不是在向社会正向输出IP,而是逆向地抢购IP,这应该不是一个正常现象。按说,IP越发达,我们应该活力越大,IP的源头是在故事,当然日本也有一些源头书从漫画过来,也有一些从电影过来,但是少,应该说IP经济的主要流向,应该从故事流向其他产业,这是出版业赚大钱的产业,但是我们赚几个钱了?可能作者赚了,但是出版业没有赚。没有赚不要紧,但可能还搭了钱进去。我们要跟广电去抢IP,要跟华谊兄弟去抢,要跟浙江横店去抢IP。一个卖IP的人,现在反过来去抢IP,这个在经济学上是不合逻辑的,这也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原创不够,如果我们源源不断地能向市场推出有原创意义的IP,何必要去打这种群架呢?所以我认为原创不够。
回过头来讲中南,不是说中南的创造力有多么好,虽然我一直在推文学的原创,中南传媒旗下的湖南文艺出版社一年要出80多部小说,但是真正成为大IP的也不多,有的小说很好,但是不具备转化的可能性,比如像我们这次推出残雪的《黑暗地母的礼物》,这当然是顶级小说,中国很少有的长篇小说,但是残雪的风格很难改编成电影或者电视剧,更不用说游戏了。它是大IP,但是不大能够转化。我们也做了王跃文的《大清相国》等等,但至少我们一直在推原创。
中南传媒现在的利润和销售,绝大部分来自于主营业务,因为大家知道,进入中南传媒的全部是出版业务,中南传媒没有任何一寸房地产在里面,我们后来发展金融与文化结合,在金融方面,我们有一点收益,大概每年有2个亿左右的利润,来自财务公司和金融公司的收益,其他全部是主营业务,而这2个亿的金融收益还不是纯金融,而是服务于出版业的金融收益,来自于我们对主业的贷款,来自于我们对产业支持所形成的金融收益,所以从这点来讲,中南是没有水分的,它的利润是个干货。
也许未来中南不好说能够长期保持年均20%的增长,但未来中南是一个结构均衡、基础结实的公司,尤其是在主营业务的安排上,我们一方面比较早地布局了互联网,布局了融合发展;同时,我们又在别人最不看好传统出版的时候,提出了振兴传统主业。目前看起来,我们对这块的倡导是积极的,对于我们过去和未来在走向融合发展中,有比较坚实的传统出版基础,这是很重要的,我们不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纯技术公司,就拿技术去买人家的内容。伴随着互联网秩序化和我们国家版权管理制度化,技术公司要想获得内容资源的成本,已经很高了。传统出版业如果不下决心来把自己的活干好,而向别的领域去寻求突围,我认为这种风险很大。中南传媒是铁定要按照一个传统出版业走向现代的逻辑去走的,那就是我们的主营业务永远服务于人类的精神领域,精神需求,这一点不会改变。
百道网:不久前,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实体书店的发展。这是否意味着实体书店开始回暖?您对中国乃至全球实体书店的未来持怎样的判断或者期待?
龚曙光:这么多部委为我们产业的一个细的分支发文表示支持,我们是非常欢迎的。传统书店在这个时候被重视是有理由的,但是说“传统书店回暖”是没道理的。现在要做的实体书店已经不是传统书店,而是新业态的文化消费体验场所。
实体书店毫无疑问不会成为支撑传统出版业的核心力量,传统出版业依然会面对数字化转型、屏阅读的分化,实体书店再多,也改变不了人们要从纸阅读向屏阅读转变的态势。所以它可能成为文化地标,可能会成为全民阅读的一个提醒物,但是它不可能根本性地支撑传统出版。
从目前来讲,我们国家需要增加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设施,既需要公益的文化设施,也需要经营的文化设施。在经营的文化设施上,一个好的剧场,一个好的音乐厅,和一群好的书店,构成了城市文化元素的坐标系。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国家多么重视实体书店的建设都不为过,因为不一定每个人每个星期都会去书店,但是如果书店在这个城市中无所不在,它每天都会提醒你要读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为我们的城市、乡镇、街道,在每一个街区里面都刷上“全民阅读”的标志,这是需要的。
既然传统书店要存在,首先要明确它存在的理由。过去书店存在的理由有两个:一是买书方便,二是书店的书有折扣,相对便宜。现在这两个理由都不存在了,它再方便没有网店的送货到门方便,也早就不比网店便宜了。那么还要书店干什么?去找这个原因,肯定还有读书人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是什么需求呢?
我个人认为有两个需求。阅读既有独处的需要,也有群居的需要。读者在互联网上买书,这是个人行为,但在书店买书,这是群体行为。在一个满目是书的环境里挑书,本身是一种享受,而且在这里还可能邂逅你想邂逅的读书人,所以它形成了好的购书体验此外,以书为核心,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文化消费体验场所。除了书之外,还有一些与书有关的消费,比如读书会、分享会、一些时尚类的主题PARTY,还有文具、时尚用具、西点、咖啡、茶等等围绕白领的时尚消费,它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消费体验,而这是互联网所不能提供的。
因此我认为,在网络书店和实体书店之间,有四个重大的消费需求,网店满足两个,或说占优势的有两个;实体店占优势的有两个。未来的实体店,应该向着这样的趋势,去发挥自己的优势。
我国的实体书店已经不是简单的传统新华书店的概念,形成了非常丰富的业态,有几个层次,一是24小时书店,它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专门为白领打造的场所;二是过去传统书店的升级版,现在每个地市的门店都做了升级,基本都在向我刚才讲的两个功能转化。三是校园书店,它更多是满足学校的阅读;四是社区店,甚至还包括餐饮和图书相结合的阅读花园。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对于中南的要求是,要把实体店作为我们服务社会的门脸和平台来加以建设,所以我去地市调研的时候,非常明确新华书店两个核心,一个核心,做好教材的发行,第二,服务好全民阅读,使书店成为一个名片和平台。
出版人:在去年公布的“全球出版业50强排名”中,中南传媒位列第七,未来中南传媒如何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今年年初,中南传媒成立了中南安拓公司,并进一步提出国际文化市场是四大潜在市场之一。在战略版图中,安拓公司处于什么样位置?
龚曙光:2015年,中南传媒位列全球第七,甚至排在法国阿歇特集团之前,这对我而言是种“刺激”。虽然我们的一些指标比如产品总量、盈利能力可能已达到世界一流出版企业的水平,但谈到在国际文化领域中发挥的作用、享有的知名度,我们与诸如阿歇特这样的一流出版企业相比还远远不及。能否在每一个关键的向度上都能达到先进水平,是我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国际化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向度。“十三五”期间,中南传媒将国际文化市场视为四大潜在市场之一。在去年,我们与培生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年初,我们成立了负责境外业务的中南安拓公司,目的都在于加速国际化进程。
中南传媒未来将在三大领域布局国际市场。首先是传统的版权、实物贸易要大力发展,这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使命。第二是资本的“走出去”,中南传媒近几年比较重要的潜在并购都放眼在国际市场,目标聚焦在拥有互联网技术、掌握出版资源的公司上。第三是通过“一带一路”等国家项目,以文化援外来推动国际化业务。援外项目必定要走进受援国的主流人群,通过为受援国设计、提供专业的文化服务,使援助国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完成国家文化援外的政治任务。新成立的安拓公司,就是集团开展文化援外的一大主力。可以说,在中国的文化产业集团中,像安拓这种公司也是比较独特的,我们有先发的优势。
新华网:图书IP是个热点话题,作为上市的传媒集团,咱们在透视IP和图书IP方面有哪些计划?
龚曙光:最近两三年IP太热了,热得有点儿过火,导致资本市场对于IP的估值过高。IP其实不是新东西,“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是今天才有,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连环画,也是多少年前我们就干过的事,比方《林海雪原》,不仅改成了电影,还改成了京戏和各种地方戏。为什么这两年IP这么火?这是出版界没有话题炒了,就把B类话题当A类话题炒,把C类话题当A类话题炒。IP对于出版业来讲最多是个B类话题,现在不仅炒成了A类,还炒成了超级资本话题,一个好点的IP动不动就是几千万、上亿、几十亿,这都是泡沫,过热一定会破灭。所谓IP经济,也解决不了当下出版企业所面对的,核心创造力下降所形成的支撑不够的问题。但毫无疑问,IP是出版企业提升产品传播力、影响力与收益率的重要方式。对于一部好小说,我们完全应该在适合的条件下把它改成电影、电视、动画、漫画、游戏等不同形式的产品。这是一家好公司一定要形成的产业模式和产品战略。
就中南来讲,第一,我们首先抓的是源头,源头在原创,如果没有原创,哪来的IP?
按理说,IP越发达,我们的活力越大。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出版业不是在向社会正向输出IP,而是逆向地抢购IP,这不是一个正常现象。IP的源头是在故事,IP经济的主要流向应该是从故事流向其他产业,这是为出版业赚大钱的产业,但是我们赚了几个钱?可能作者赚了,但是出版业没有赚。
所以,归根结底还得靠自己,靠本土作家尽可能多地去创造有跨界可能性的IP。从中南传媒的广告语“催生创造,致力分享”就可以看出来,我们一直把原创能力放在第一位。
第二是有没有能力把一个文学的IP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IP。这种能力体现在两点上:有没有钱和能不能做。
资金方面没有问题,但中南一直很审慎。出版和IP运营是完全不同的专业领域。所以,我们有娱乐投资的专门小组来发掘IP,还成立了新媒体公司、影视公司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今年,郭敬明和他的最世文化与中南博集正式签约合作。
发现一个好的原创故事,我们不会在既没有人,也没有后续项目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如果我们打算做这个事,必须在资金、人才方面形成制动性,这是中南做事的态度。2016年、2017年,中南投入的一些跨界产品会面市,实际上我们跨界的产品已经很多了,比如说很多网络作家,像江南、唐家三少等等,他们的漫画就是我们出的,现在几个网络传播大IP的网络改编权和文字出版权,也都在我们手上,今明两年就会陆续与大家见面。
*本文是百道网根据会议速记整理而成,未经作者审稿
(本文编辑 吴妮、岳尚华)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