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做编辑 | 我们不缺乏文化资源——缺少的只是传播方法

作者:邵培松   2016年06月14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提要】本文作者邵培松是《王立群智解成语》的责任编辑,他认为像汉字、成语这类相对枯燥的素材,只要有好的选题,有好的书稿,精工细作,亦能够做成畅销书的。关键是一定要推陈出新,找到好的卖点,组织优秀的作者,做好宣传和推广。上述工作做到家了,一定能够赢得市场和读者的认可的。

《王立群智解成语系列(套装1-4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作者:王立群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伴随着经济的崛起,国人逐渐找回了失落的自信,这里面有道路的自信,更有文化的自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顾曾滋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我们自己的文化才最有营养和价值,也只有我们自己的文化才能继续给我们以力量和智慧。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央视《汉字英雄》、河南卫视《成语英雄》及山东卫视《汉语盘点》等文化类节目如黑马一样从众多莺歌燕舞的文娱节目中博出位,并直接带动相关图书的热销,激起人们对汉语文化、传统文化关注的兴趣,这既是相关部门作出的正确引导,也是大众的文化觉醒和文化自信的重新开始。

笔者所供职的大象出版社素有文化使命,近些年接连出版了大量的文化精品图书,其中《汉字文物大系》《国际汉学》等系列图书在业界广有影响。在选题论证会上,社领导提议再策划推出一批汉字成语类的图书,与上述大部头不同的是,要做成通俗读物,强调一定要有可读性、文稿质量要高,图书定位要鲜明有特色,最好找名家约稿。

会后,我开始做市场调研,并试着与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联系,因在此之前曾多次责编过王教授的读史记系列图书,合作一直很愉快。无独有偶,王教授正有此意,王教授有感与当下使用“成语滥用”和缺乏对成语真正文化学意义上的阐释等弊端,想写一本将成语释义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图书,用一则则成语讲解一个个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在充分挖掘成语蕴含的优良传统文化和人生智慧的同时,借古喻今,给现代人以启迪。真是不谋而合,我们一拍即合,立即达成了合作意向。

王立群教授深情地说,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浓缩,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她是无数华夏儿女的语言文字沉淀和积累,饱含民族的智慧,浓缩了民族的历史,具有极高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成语就像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能够重温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兴衰存亡、艰苦卓绝的历史足迹。成语也像一条道路,通过这条道路,读者能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绵延不绝,丰富多彩。成语可谓是一部巨著,阅读这部巨著,读者能够体验、学习、继承、发展祖先的人生经验、聪明智慧。成语更像是一面大海,徜徉在成语的海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通过调研,我也发现汉语成语所蕴含的无以伦比的巨大文化信息,可以说,汉语成语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最富表现力的,也是汉语中较难学习掌握的部分。面对成语,最难的地方不在于你不认识,而是认识每一个字,却不知它在说什么。不了解成语,不熟悉成语,不会准确地运用成语,就永远体验不到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就只能徘徊在汉语的大门之外,不能登堂入室,也就不可能真正渗透到汉语文化的内核,不可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反之,无论是在日常生活的言谈中,还是在文学、学术的作品里,如果能准确巧妙地运用成语,不但能够彰显自己的文化修养,凸显自己的幽默风趣,而且还能够展示自己“高大上”的文化品位。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政要在华演讲时想法设法秀一把成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更促使我下定决心要做一套成语类图书的原因,在于世面上找不到可读性强的,深入浅出,对照现实生活能讲出成语新意的通俗读物。普遍为工具书,且抄来抄去的,整体缺乏创新,书稿质量基本不高。

而能顺利牵手知名学者王立群教授,一是靠机缘,二是前面有了比较默契的合作,三是该套书的选题定位赢得了王教授的青睐。所以,合作的达成也是很顺利的。有不少入行不久的青年编辑常常为约稿苦恼,用那些新手的书稿吧,质量无法保障,还易引起版权纠纷。因为不少作者创作态度不严谨,不端正,粗制滥造,复制加粘贴,东抄西袭,草草成书。这样的书稿质量低下不说,弄不好就被人家诉之法院或报载声索,搞得出版社和责编也难逃干系。那些名家高手的稿子水准高,市场认可度高。但青年编辑入行不深,知识储备和选题甄别把握能力有限,甚至不具备跟高水平作者的对话沟通能力。不要说让他去找名家约稿,就是社里确定了的合作,有的编辑都没有勇气去谈。笔者的心得是,平时一定要多读书,多关注市场,做好市场调研,对选题进行反复的论证优化。准备工作扎实了,自信也就有了,也就有可能赢得那些名家大家的认可,才有探讨合作的机会与可能。

王立群教授是国内知名学者,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其研究方向主要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选〉版本、注释综合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历代<选>学文献辑考与研究》的研究,为《文选》学研究的权威人士。在专业研究之余,王教授杂涉甚广,学养深厚,在河南大学文学院主讲《史记》四十余年,听者无不沉醉其中。2006年,王立群与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合讲《汉代风云人物》,其中的“吕后系列”,创造了该栏目的年收视率之冠,王立群因而也成为2007年央视重点打造的学术主讲人,主讲的节目贯穿全年,与易中天、阎崇年一起被称为百家讲坛的三驾马车。

我相信,有王老师严谨的治学,生花的妙笔和交口赞誉的盛名,再加上我们精准的定位,这本书应该是值得期待的,是能够赢得市场的认可的。果然,在《王立群智解成语1》于2014年6月份上市后,立即引起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京东、当当等几个网站销售火爆,并且读者留言全是好评,没有一条差评。全国主流媒体亦给予的积极的关注,前后有200多家主流媒体对这本书做了报道或围绕这本书对王立群教授进行了专访,《人民日报》罕见的为这本书做了大篇幅的报道。不久后,该书又荣登月度畅销书排行榜,还被新闻出版总局和全国老龄委推荐为“向全国老年朋友推荐的100本优秀图书”之一。适值暑假,该书被广大家长和老师列为暑期必读课外读物向孩子们推荐。我们随后陆续的《王立群智解成语 2》《王立群智解成语 2》亦销售火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王立群智解成语》系列图书是2014年度国内语言文字类媒体关注度最高、销售最好的图书之一。

笔者是《王立群智解成语》系列图书的责任编辑,有幸参与了这套书从选题策划、编辑校对、营销宣传等整个过程,见证了这套图书出版的前后经过,学习很多,感悟很多。概而言之,这套书之所以能赢得市场和读者的广泛认可,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探索。

选题定位精准。在选题论证会上,也有同事担心,王立群先生以解读历史享有盛名,突然另起炉灶玩起立了成语,读者会不会接受?能不能讲好?坦诚来讲,这种顾虑不是没有道理,但根据王立群教授一以贯之的高水平写作水准和我们这套书的精准定位,我觉得还是值得冒险一试的。

笔者做了番详细的市场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文字类、成语类图书大都与字典、词典类似,侧重汉字、成语本身的解释,缺少可读性,枯燥无味,充其量就是工具书,缺乏与社会现实相的联系。近两年不少电视台推出的成语类电视节目也大多以成语默写和成语接龙为主,对普及成语知识固然有好处,但缺乏对成语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全方位阐释。而我们给这套书的定位是用成语钩沉历史掌故,用成语品悟人生智慧,用成语解读传统文化。既讲究学术的可靠性、权威性,又力避纯学术的枯燥刻板,结合时下社会热点,用王立群教授精彩的语言,偏僻入里,诙谐点评。我们要呈现给读者的是既有极强的可读性,又有可信赖的确凿出处,拿捏好严肃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果然,市场的反响正如我们的预期,广大读者拿到手的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成语类图书,《王立群智解成语》不仅讲成语,更讲成语背后的文化、智慧、故事,并且与当前的社会热点结合起来,读者发现,两千多年生成的成语,直到今天,仍然那么鲜活,那么亲切,它们一直没有远离我们的生活,仍然能给我们以启迪和思考。

编校质量过硬。大象出版社是教育社,出版物不乏动辄几十万印量的教材、教辅,一向对出版物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做王立群先生的书,我们更不敢掉以轻心,除了“三审三校”外,我们还送审有关专家学者予以把关指导,请外审外校参与编校,在下厂前,又组织有经验的资深编审进行质检,还将清样送王立群教授处,请他再进行核读。前前后后,对书稿进行了不下10遍的编校处理,对文中的每一处引文都做了不同版本资料的考证。

笔者仅就该套书的书名论证略举一例。在拿到书稿后,经过思索,我提出了6个拟用书名,与作者沟通,向社领导汇报,大家反复酝酿,终觉不够准确,不够朗朗上口。最后,王刘纯社长带着稿样和三审意见,专程到集团取经商讨。最后,上市公司总编耿相新老师一锤定音定名为《王立群智解成语》,这一名字,既概括了书稿的内容,体现出了书稿的定位,又总结出了书稿的卖点。于是,经过近一个月的书名纠结终于有了完美的名字。

在印制装订环节,我们挑地区印制质量最有保障、最精良的印厂,河南新华印刷厂。在开印前,新华印刷厂又组织厂内高工对书稿进行了从头到尾的审读,把所有的疑点全部消除后才上机印刷。在随后的装订环节中,厂里组织老师傅精益求精,倍加小心,对每一本成品都进行了质检,不放过一本有瑕疵的残书。

正是我们从编校到印制都执行了严格的高标准,才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拿到书后,不少读者纷纷网上留言:绝对正品书!直到今天,在当当、京东等几大网站,仍鲜有读者对图书质量有质疑的。所以说,质量是生命线。尤其是图书,我们只有拿出过硬品质的产品,才能真正赢得读者的尊重和市场的尊重与认可。

营销宣传到位。笔者来出版社前,曾在媒体工作了十年有余,多少还有些营销宣传意识,也有些媒体的朋友,加上之前运作王立群老师的读史系列图书的宣传推广,基本上已经与国内主要主流媒体的副刊编辑、记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了新书需要宣传,都能第一时间保证见稿。

在《王立群智解成语 1》正式上市前,我已经发了一轮的稿子,进行了新书上市预告,同时在王立群教授的博客上也做了预告,反响不错。在书稿下厂前,发行方面也做了图书预订,已经拿到了可观的订单。

图书正式上市后,我开始了大量的密集宣传,书评、连载、专访等,从报刊到网站、电视台等都进行了轮番轰炸,超过了同期其他汉字成语类图书所有的宣传力度。但可能不少朋友不会想到,这么密集、海量的的宣传都是我足不出户,一个人在办公室完成了的。能到达这样的宣传效果,完成得益于之前的积累,得益于和媒体朋友已经熟稔的关系,得益于建立的跑线记者qq群,得益于有好的选题,有知名的作者,有质量过硬的书稿,才可以瞬间将稿子发至天南海北的不同媒体单位,可以占据好的版面和首页重要位置。

在随后的全国重点市场读者见面会和签售环节,根据经验,我们尽量将地点选在学校而非书店。这也是经过多次的签售会摸索出来的经验。我们发现,在书店签售,人气不足,读者现在已经很少跑到书店购书了。再则,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半径越来越大,大家越来越忙,很少有人会为一本书专程跑到书店参加签售会。而放在学校,一是人员集中,再则校园读书氛围很足,每次签售都在千册以上,现场互动亦特别好。这样,我们只需派三两个同志,跟学校做好沟通和协调,提前在学校做好预告和宣传,图书由学校所在地承销商提供。承销商能一次卖两三千册书,亦很高兴,而且,这些销量亦能为该书上榜贡献数字。

成套系开发,持续市场热度。在《王立群智解成语 1》一炮打响后,我们紧催慢赶,作者王立群先生更是不辞劳苦,加班加点,竟然在随后的半年时间内陆续推出了《王立群智解成语 2》《王立群智解成语 3》,这两本书的销售依然是可喜的。而且,系列新书的次第推出,也带动了《王立群智解成语 1》的持续热卖,这就体现出了套系书的优势,大码洋,且有利于长销不衰。

通过《王立群智解成语》系列图书的热销,我深有感悟,像汉字、成语这类相对枯燥的素材,只要有好的选题,有好的书稿,精工细作,亦能够做成畅销书的。关键是一定要推陈出新,找到好的卖点,组织优秀的作者,做好宣传和推广。上述工作做到家了,一定能够赢得市场和读者的认可的。我们再不要埋怨没有好的素材,缺乏好的选题,可以说,我们从不缺乏文化资源,缺少的只是好的表现形式。

(本文编辑 时间)

作者:邵培松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