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做编辑|《林肯传》编辑刘海光谈薄书的编辑之道

作者:刘海光   2016年05月2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编辑手记】在美国史学界可谓家喻户晓的《林肯传》是一本只有五万字的小册子,经过编辑的内容之道、品相之术,成就了“中文世界第一本权威的林肯基础读本”。

《林肯传(精装)》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詹姆斯·麦克弗森(James M. McPherson) 著
译者:田雷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写个导读、加些照片、开本小点、版芯小点甚至字号大点,实在不行再做成精装、纸张厚些,这些编辑薄书的常规动作的确能把一本书做得很漂亮,说白了就是拼颜值,但仅仅这样就够了么?

《林肯传》一书由普林斯顿大学麦克弗森教授为纪念林肯诞辰200周年所作,麦克弗森是美国内战史研究的执牛耳者,林肯研究专家,担任过美国历史学家协会主席,在美国史学界可谓家喻户晓。而这本小册子只有五万字。

也许是出于编辑的本能,当时拿到手的第一感觉是我怎样把它做得像本书而不是个笔记本,似乎又顺理成章地想到,写个导读、加些照片、开本小点、版芯小点甚至字号大点,实在不行再做成精装、纸张厚些,这些编辑薄书的常规动作的确能把一本书做的很漂亮。这种技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品相,说白了就是拼颜值,这些都属于“术”的层面。而对于一本书来说颜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恐怕是“道”的层面,也就是内容。

内容之道

我反问自己,在人物传记早已今非昔比的市场环境下,在浩若烟海的林肯读物中,我们还有必要再出一本《林肯传》吗?然而当我们浏览完当前市场上主要的林肯出版物后,发现这些读本要么是卡内基风格的励志读物,要么是“诚实(从不说谎)的亚伯”、“爱读书(但却未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亚伯拉罕”式的中小学课外读本,要么是学术风格的鸿篇巨制,似乎缺少一本阅读林肯的基础读本。这个发现让我们豁然开朗,我们要为中文世界的读者量身打造一本阅读林肯的权威基础读本。

  

《林肯传》原著封面

在田雷老师的提议下,我们以麦克弗森教授五万字的《林肯传》为核心,以附录形式精选了林肯漫长政治生涯中的六篇经典演说,编为“林肯六篇”。其中第一篇惊世骇俗的演讲《我们的政治制度永世长存》发表于1838年,那时的林肯还不到29岁,这段时期的林肯也许还没找到他人生的理想国,若不是因为没有做过任何一件事,可以让世上任何一个人记住自己曾经活过,可能林肯早已一死了之。而历史往往充满了戏剧性,林肯的名字最终写入了历史,非任何美国人所能及。林肯让所有美国人,甚至是世界各地的所有人都有理由记住,林肯曾活在这世界。

而那篇只有272个单词的永世不朽的《葛底斯堡演讲》,林肯只用了两分钟讲完。用本书作者麦克弗森的话说:“贯穿这篇优雅的散文诗篇的是,三组彼此之间紧密交织的三元意象:过去、现在和未来;大陆、民族和战场;诞生、死亡和重生。”

这六篇演讲附在传记之后,对于中文世界的读者来说既是首创又显必需。需要指出的是林肯的六篇演讲田雷老师均进行了重译并配以导读,他把这个译本带到了美国早期宪法发展的历史语境内,从而显得更加融贯。

正如田雷在译者序中所言:“在我看来,这‘林肯六篇’,属于理解林肯及其所推动的共和再造以及宪法转型的‘经典教义’,其内部构筑着一个解读‘林肯之前’这段美国早期宪法史的编码系统和意义世界。这六篇演讲作为附录收在传记之后,意在追求两种阅读传统的一次融合,这种‘经史互证’的编排,可以让这本书成为理解林肯及其宪法意义的非常特别乃至不可替代的读本。”

麦克弗森的《林肯传》加上林肯本人的经典演讲似乎可以达到“经史互证”的效果,若再加上中文世界中最优秀的林肯研究者的观感评价,相信他山之石的“中西互证”,亦能给中文世界的读者带来一种本土资源的理解视角,由此一万字的译者序言又应运而生。同时为使读者全面了解林肯一生中重要的事件节点,田雷老师又参考多个译本制作了“林肯生平大事记”。

做到这里似乎只差图片了,伟人从来不缺图片,对于伟人中的伟人林肯来说更不必说,下面两张图片曾经出现在各种版本的封面、纪念章、艺术品中,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第一张是林肯在1861年4月就职总统之初的照片,此时的内战还没有打响,战时执政的考验尚没有在他的脸上刻画出痕迹。而第二张则是两年后的照片,此时的林肯刚刚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在接受内战中“烈火般的考验”。这“烈火般的考验”不但使这位“伟大而善良的罕有人物”苦其心志,在他脸上同样也留下了历史的印迹,供后人瞻仰怀念。这样的照片也许应该收进《林肯传》中。

 

这本《林肯传》经过我们的“再造”是否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这要由读者来评判。正如田雷在译者序中所言:“在林肯之后,如何讲述林肯,如何在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塑造乃至是‘制造’林肯,从来都是一个同当下政治斗争息息相关的历史叙事问题。当然,对于中文读者而言,如何理解林肯也并不只是一个舶来自异域因而事不关己的问题……在此意义上,中文读者在林肯离开这世界整整一百五十年后阅读林肯,仍是在理解一个同我们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伟人及其世界。当然,我们的阅读事实上也是在参与‘制造’这个属于‘千秋万代’的林肯。”

品相之术

前面曾经说过,拿到这本只有五万字的“大家小书”后,第一个感觉是怎样把它做得像本书而不是笔记本。做《林肯传》似乎一直以这样的逻辑来推进,因为“内容”我们要把它做成精品,因为要做成精品我们要把品相做好,因为要把品相做好又要求我们在编辑文案、版式设计、封面设计、装帧材料、开本选用、印刷工艺等所有生产环节通盘考虑、精益求精。

我们先从开本选用和版式设计开始。这时的《林肯传》经过我们的“再造”,内容包括1万字的译者序言、麦克弗森教授5万字的主体部分、3万字的林肯六篇经典演说、再加上林肯生平大事记和25张照片,总篇幅大概在10万字左右。这个篇幅对于书的开本来说只能在大32开(148mm*210mm)及以下开本考虑,我们最终选择了比大32开稍小一点的140mm*210mm开本,并采用精装制作。由于精装有3毫米的飘口外延,成书尺寸变为143mm*216mm,进而使版芯成功收窄了8毫米而又不失做权威基础读本应有的大气感。

  

148mm*210mm                   143mm*216mm

在版式设计上我们采用了简洁的设计思路,使其能够历久弥新,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对于黑白、彩色照片比例相当的图书,四色+一色的印刷处理方式可以在保证彩色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而这样的处理方式对排版、印刷和编辑来说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色+一色印刷,要求每一个“折手”单面(16页)要么是四色要么是单色,调版工作整整用了一天时间,其繁琐程度超出了想象(上图为小编请印厂师傅做的折手,数字表示页码,“彩”字表示彩色照片所放页码)。

装帧设计和材料选用对于一本书的品相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林肯传》从设计定型到选定材料、工艺用了将近4个月时间。

  

护封和内封用的是同一种纸,能否看出不同?

护封采用竖纹印刷、内封采用横纹印刷,竖纹印刷为了展现出特种纸的纹理质感,而横纹印刷则显得细腻庄重。同时横竖纹搭配使封面看上去富于变化,腰封(横纹)、前后环衬(竖纹)的选择也是基于这一理念。

而横竖纹理的选择所付出的代价则是要浪费近1000张全开纸,为了物尽其用,经过大家的“头脑风暴”,我们利用裁掉的边角料设计了四折页,并在上面印上了林肯《葛底斯堡演讲》的手稿。

 

这272个单词的不朽之作,以这样一种方式呈现在《林肯传》中对于我们来说算是个意外的惊喜。

在墨色选择和印刷工艺上,专色印银显得素雅而厚重,烫蓝工艺显得贵气而不张扬,蓝、银的金属色在黑色背景的映衬下充分呈现了庄重而权威的感觉。

《林肯传》的品相如何?当然最终还是要读者来评价。所谓品相之术无外乎是把一本书“做对”,而做对之术则方法万千,只要殊途同归即可,这个“归”便是回归内容,因为内容之道是品相之道的前提。编辑所能做的就是不放不羁地将它展现出来,若能如此,书大概也就做对了。

文案之法

《林肯传》的文案大概用了1个小时就写完了,可以说是用时最短的环节,而今天回想起来,之所以一气呵成,想必是同前面近一年的积累有关。电影《一代宗师》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叫:“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用在这里似乎很合适。因为前面一年的“念念不忘”,最终化成了1个小时的“回响”,编辑的乐趣也许就在这里。

在“内容之道”里,我曾说过编辑之道恐怕就是顺势之道。顺应作者之势,理解作者;顺应读者之势,理解读者;顺应内心之势,做好二者之间的桥梁。而图书文案则是这桥梁作用的最好体现之一。

《林肯传》的文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腰封和封底。腰封正面有三句话,第一句:“中文世界第一本权威的林肯基础读本”。这句话实际上是我们策划《林肯传》的目的,最能体现本书的价值。

第二句:“读懂林肯,你才能理解过去的美国和今天的民主世界”。 既然“林肯是美国历史内的一道分水岭”,我们要让读者知道,读了《林肯传》能够理解在这道分水岭之前,建国之父们所创建的是怎样一个“相爱又相杀”的“理想国”。而在这道分水岭之后,林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准,即“共和国的少数人不能因选举失利就诉诸子弹,他们应当接受多数人政府基于宪法的统治,耐心等待下一次选举时实现政府轮替”。这一秩序的建立奠定了今天民主世界的游戏规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理解过去的美国和今天的民主世界”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本书的看点。

第三句:“附‘林肯六篇’新译及译者导读”。此句体现了我们对《林肯传》的“再造”,通过这样的“再造”用以诠释本书独一无二的特色。

 

《林肯传》腰封文案

《林肯传》的封底文案最初的想法是翻译一些名人推荐语,对于林肯这样的伟人来说,后人对他的历史评价与丰功伟绩的颂扬同样浩若烟海,这也是我当时比较苦恼纠结的地方,而当我无意中看到马克思对林肯的评语后,终于如释重负,有了马克思的评语似乎再上任何评语都显多余。

“我从未有过如此意志坚定的时刻,相信签署这份文件是我生命中做过的最正确的事情……如果我的名字可以永留青史,那就是因为这一法案,而我的全部灵魂都写在里面。”话音刚毕,林肯提笔签上他的名字,没有一丝颤抖。

上面这段话放在了马克思的评语之下,引自本书最后一段。1863年新年那天,林肯全家人照惯例在白宫举行招待会,他站了三个小时,同数千名来访人士握手致意。待返回办公室准备签署《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时,他的手已经酸痛难忍,几乎无法握住笔。林肯不想用仍在颤抖的握笔之手在宣言上签名,因为“自此后,所有研究这份文件的人都会说‘他犹豫不决’”。引用这句林肯签署文件前所说的话也许可以拉近我们同林肯的距离,让我们在那样一个伟大时刻感受并走进林肯的内心世界。

  

《林肯传》封底文案

前两天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文章。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人生如此,做书何尝不如此。它不能改变国家,也不能改变世界,所以还是好好、慢慢的一本一本的做吧!然后谁知道呢?(本文转载自“做書”,并经作者授权,特此感谢)

刘海光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六部书坊编辑、副编审。目前正在策划出版《雅理译丛》和《益趣文库》。

(本文编辑 郭政 eliza)

作者:刘海光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