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渭滨,上海七宝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今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1976年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现已退休。著作有《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洪仁玕》、《晚清女主——细说慈禧》、《困厄中的近代化》、《曾经沧海》等十余种,发表论文两百余篇。
沈渭滨先生一直抱怨自己的书房太小,书似乎永远放不下,总想着要是能多一间书房就好了。所以他每搬一次家就被迫处理掉一批书。经过一次次的大浪淘沙,到1995年搬到新居时,除了专业书之外,只有他喜爱的少许画册还保留着。书房也理所当然地被他独享,夫人的电脑则被挤到阳台的一角。
沈先生最初并没有打算学历史,相反,他喜欢的是美术,立志要做个画家。他十六岁起在福建当兵,连部队首长也知道他喜爱绘画。1957年,当他回到上海准备报考美术系时,体检出是色弱,学习美术的理想就此破灭了。不过沈先生不死心,打算“曲线救国”,学习美术史,可是在填报志愿时他又自摆乌龙,填报的前三个志愿依次是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华东师大历史系、复旦大学历史系,最后理所当然地被第一志愿上海师范学院录取。
也正是在大学学习期间,沈先生于1960年去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由汤志钧先生指导,研究辛亥革命。后来又遇到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成为陈先生的私淑弟子,从而转向近代史特别是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学教书,在那个认真读书就是走“白专”道路的年代,他显得比较另类,比如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陪学生上完晚自修后,必须读书学习三小时。由于发表了一系列近代史研究的成果,加上陈旭麓先生的帮助,他在1976年以中学教师的身份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因此可以从事专业的研究。陈旭麓先生对弟子的关爱,也被沈先生继承了,对学生上门求教,他一直是热情有加。自从1988年陈旭麓先生去世后,沈门弟子每年春节在沈先生家聚会,一直坚持到现在。
早年对美术的爱好,现在成了沈先生工作中最好的调剂。偶尔翻翻喜欢的徐悲鸿画册,练练字,可能是他最大的休闲方式。即便是写日记,他也要用小楷工工整整地记在自制的日记本上。
今年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作为辛亥革命研究专家,沈先生今年特别忙。除了出版社、媒体的约稿之外,各种会议、采访也接连不断。在沈先生看来,即便过去了一百年,围绕辛亥革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研究清楚,所以他是闲不下来的。
十问Q&A
Q: 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 没有清理过,五千册左右吧。
Q: 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 大概是十六七岁时买的《徐悲鸿素描集》。
Q: 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 有四五年没自己买书了,有时会让学生帮着买一点。
Q: 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 书店。
Q: 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 以前大约是一两百块左右吧。
Q: 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孙中山年谱长编》。
Q: 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 烟和浓茶。
Q: 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是多少?
A:不会用电脑,全是纸面阅读。
Q: 有没有一本书,是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
A: 没有,有些画册倒是经常看看的。
Q: 如果让您只带一本书去某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山雨欲来——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因为年纪大了,重的书带不了,这本小册子蛮好的。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