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廖美立——年轻人开始喜欢书店,方所达到了当初的目标

作者:方亮羽   2016年06月10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在采访中,廖美立说做这么多事,都是围绕书展开和延伸。而做书店这个部分,让自己不断接触各个领域,内在世界跟外在世界一直在滚动、被激荡。


2016成都国际书店论坛,廖美立在“城市、书店、人——书店的最美时光与记忆”的主题论坛上演讲

1989年在台湾,与吴清友一同创办诚品书店;2011年到大陆,与毛继鸿一同创办方所,廖美立被称为“书店女王”。而在诚品之前,廖美立已在台湾当时最好和最专业的书店雄狮书店工作近十年;在方所之前,廖美立把“很小但很专业”、十年只出了三十本书的行人出版社更名为行人文化实验室,由原本的出版,拓展至纪录片拍摄、建立剧本数据库,以及文化园区规划等等,合作运作了目宿媒体(2009年)、方所(2011年,人文与美学项目)、雅昌艺术图书馆(2013年,艺术项目)、台北资讯园区(2013年,人文与科技项目)等项目。文学大师系列电影《他们在岛屿写作》,就是目宿媒体推出,廖美立担任制片人,这些文学大师包括林海音、周梦蝶、余光中、郑愁予、王文兴、杨牧,2011年,以王文兴为主角的纪录片《寻找背海的人》获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百道网:方所广州店2011年开业时,大陆实体书店的转型可以说还只是星星之火,而这一两年来已成燎原之势,大量书店开业或升级。在这两种不同的情境下,方所如何定位自己?与大陆其他书店相比,方所有哪些独特和不可复制之处?

廖美立: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方所五年来真的是有带动这一波年轻人,我们希望方所是开给年轻人的,在方所这个地方他们可以得到来自全球各个领域新的信息,在文化活动上也可以有很多交流,不管是作家或者是个性的展览,大家有一个可以看、可以交流的地方。看起来我们当初的目标,经过五年一路而来是有达到的,年轻人会开始喜欢这样一个新的、不止是书还有其他业态的大型空间。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这么多年轻人对这个新形态是喜欢的,这达到了当初要的目标。

如果除了年轻人之外,(书店)也可以影响到其他业界,大家也想投入这个产业,大家一起来做的话,我觉得也很好,这代表这个产业正在兴起的一种很热闹的活力,这样的东西是不是可以让上游、出版一端对实体线下也可以有更多的期待?所以我认为这个部分是正向的。

但是这些是以乐观面而论的,当然现今做实体书店大家仍是很战战兢兢的,竞争随时都在改变,现有的竞争已经不限于实体之间了,在线哪一天可以下来开……;所以风险也相当高,要进入这个产业必须有很大的心理准备。

百道网:方所已经在广州、成都、重庆扎根,青岛店也即将开业,在选择城市、以及城市的哪个具体位置时,有哪些考量?接下来还有向哪些城市发展的计划?

廖美立:现在方所的形态,在开店的部分,不会那么急于开新店,而是比较稳扎稳打的。会选择城市,当然也要看合作的伙伴,比如说广州跟成都都是跟太古汇合作,同样是香港的系统,他们是很成功的开发经营的品牌,跟这种好的开发商合作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除了这个之外,其他很多省不管是政府,还是其他单位也邀请方所去开店,都在评估,比如说北京、上海都很希望尽快可以开出来。

百道网: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书店力,从最美到最具影响力,中间还有哪些因素要考量?

廖美立:最近这两三年,最美书店好像变成一个slogan,到处都在选最美的书店,但我觉得最美的书店不是只看空间,空间做得再好,如果不会选书不会经营,不能称最美书店。

百道网:提到选书和经营,我看到报道提到的一个例子,《尊重表演艺术》是断版书,但是诚品一直订购和销售,让这书重新再版。如何让小众书变畅销,实体书店在中间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廖美立:很大的一个关键点是书店的人才,找什么样的人才进来做采购很重要,一定要找懂书、懂文化的人,如果找一个不懂书只懂数字管理的人,他看到叶慈、杨牧也不知道是谁,或者可能听过但不知道作家的重要性。所以,要把小众的东西做出来,采购的人很重要,他知道这本书可能是个冷门,但他有决心把它操作出来,接着开始努力在通路管道中尝试做大。所以,最重要还是前面的采购,必须是博学的,此外还要懂文化趋势、时代氛围,以及要懂客人。

当然,这也不是在书店一开始就能如此操作,必须整个品牌成熟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通路比较多了、客人也多了、营业额也大了,这时来推小众的东西会比较容易一点;书店自身的品牌也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各个面向都是要积累的,无论是独立书店或是昨天演讲中的任一型态都不会是快速的(在“城市、书店、人——书店的最美时光与记忆”的主题论坛上,廖美立将书店阅读归类出五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分别是文创百货、生活美学、私图书馆、文化园区、独立书店。具体可阅读“方所”微信公号发布的论坛现场实录)。整个环境的脉动也必须衡量,而自身的品牌需要累积,经营能力、品牌文化、团队和人才、顾客忠诚度等等,所有东西加起来,最后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正能量出来。

百道网:但方所可以说发展是很迅速的,2011年开业,五年时间现在知名度非常高。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吗?

廖美立:不可否认,方所很重要的一点是跨界,不只是卖书,而是以书为核心、跨界跟其他产业结合。如果要谈成功的因素,我觉得在开店之前,关键元素一定要设定好。举例来讲,我与毛继鸿先生合作做方所,合作之前,他的例外服饰是成功的,而我过去在台湾有很久的连锁书店的管理经验,所以我们两个带着过去在所谓不同实体产业的零售经验来合作,这个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他完全没有经验,我也完全没有经验,方所一定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我觉得要做一件事之前,要先设定几个成功的必备因素,一定要有相关产业成功经验的人进来做。

其实方所还是需要更多的积累,我觉得方所还需要更谦虚一点,更内敛一点,因为做文化品牌的东西是慢慢积累的。每在一个省开一个店出来,跟顾客需要一个时间,积累顾客对你的满意度。然后还有在地文化的推动,就是说我们提供了一些外边的信息进来后,在地文化里面也要做很多的投入,才有可能跟这个地方接地气。在地文化有各个领域,必须要去连接这些不同领域,他们可以来这里,他们的作品可以在这里发表。

百道网:从雄师书店到雄师美术公司到诚品,现在到方所、雅昌艺术中心等,这些年您跨越了很多领域,在这些跨越中,当中有没有一些不变的东西?书店在这些领域中,有没有一个特殊的意义?

廖美立:其实我做的东西只有一件事情而已,就是环绕这些书,拍文学电影也是从书延伸出来做的。

书店的特殊意义当然有,做书店让我可以在精神部分不断成长,不断接触各个领域,因为做书店很好玩,它涵盖各个领域,有新的东西你随时都要看,内在世界跟外在世界一直在滚动、被激荡。

百道网:但是,比如说如果不开书店,一样可以接触到很多书。而开书店,兴趣变成工作,会不会反身陷其中,会有很多事务性的东西,一开始的初心受到一些影响?    

廖美立:(就接触书而言,不开书店)绝对比不上开书店的人。我知道你要问的问题。是有一些做书店的人,原本很爱书的书店店主,可能会花很多时间做营运管理,每天要跟这些报表数字打交道,可是我觉得如果你选择书店经营这个行业的话,经营的东西是绝对不可以少的,但还是靠你个人,两个东西是并存的。其实为什么会不喜欢(其他部分)?数字是个非常有趣的东西,背后可以很好玩。我也喜欢看报表,因为看报表看数字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很多文化现象,比如为什么文学区里当代文学类别的书卖得特别好……;这不是决然分开的两件事情。

当你自己看书的时候,比如看张大春、莫言的书等,你就只是在小说世界里头,可是当你在书店时,你可能看到张大春最新的书出来了,这本的封面为什么这么设计?是哪个出版社出的?要繁体版还是也有简体版?所有新书的产生过程,你都会有大概了解。如果你够喜欢的话,不止是喜欢张大春小说里面的东西,他的散文、他写的其他东西、他的创作过程、出版过程你都会喜欢。而这些,除了书店,别的领域没有办法这样提供给你了。这些不好玩不迷人吗?你会知道为什么张大春这次新书卖得很好,为什么这个作者原本要卖得很好却没有卖起来,你要去研究、去找、去看,其实从书的销售里面有很多knowledge,都是活的。

方所成都店里的人与书

作者:方亮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