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系、无背景、无资历的“三无”王文京,靠5万元的家底,硬是带领用友从一个软件作坊成长为软件大王。从过去到现在,王文京在变,用友也在变,但他的商业人生没有变,他的商道智慧没有变。一遍遍翻读《用友之父王文京》,笔者不得不承认:王文京的创业史就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最好的注释。
企业要赚钱,但赚钱不是企业唯一的追求。“财富可以让你做喜欢做的事”,王文京丝毫不掩饰对于拥有巨额财富的渴望。因为他有一个梦想:“将来用友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公 司 , 这 个 世 界 级 的 公 司 是 大 家的!”这是一种怎样的责任感,王文京的用友,做的不仅仅是商业,而是一个事业。
王文京在用友成立20周年时,给全体同仁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我们专业地去奋斗,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舍不得机会,盲目地多元化,成功的企业 全 球 难 寻 。 澳 柯 玛 、 海 尔 、 联想、春兰、实达……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即使都是做汽车,通用也不得不关掉悍马,福特不得不卖掉沃尔沃……专注主业,这是王文京花两 年 的 时 间 , 考 察 了 房 地 产 、 边贸、证券、餐饮等70多个项目之后的心意回归,更成为他以后首要的营商之道。
王文京是在无数本企业家传记的激励下下海的,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是他最擅长的,以至于他在回顾20多年的创业史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二十年我没有犯过大的错误”,“用友一 直 比 较 顺 , 没 有 特 别 困 难 的 阶段”。他学习联想,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渠道的建设;他学习微软,实行产品经理制度;他从其他失败的案例中总结教训,要想基业长青,就必须均衡发展,必须实践稳健的财务管理制度,就必须共享成长的激励制度,就必须持续创新……
王文京之所以走得稳健,是因为他把中国的企业发展已经看透:中国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依靠的是劳动力成本优势;第二个阶段是装备的现代化;第三个阶段就是企业的信息化;第四个阶段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因此,他提前看到了拉动内需的“第三驾马车”信息化强企。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投资拉动扩内需,家电汽车下乡是居民消费拉动扩内需,“信息化强企”则属于企业投资拉动扩大内需。于是他预言:一个新的黄金十年快到了!
王文京把用友“2010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的主题定为“创建幸福企业”。何谓“幸福企业”,王文京给出了三个基本标准:一是传统的高效率、高效益标准,二是创新标准,三是“绿色”标准。这对怀揣梦想者来说,或者对正在做企业的人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作者张小军在书中抒发了他的三点写作所获,笔者觉得很有必要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世界是属于梦想的,一切源自梦想,是梦想牵引着我们一路前行。
成功有方法,失败有原因。我们可以实现梦想,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做。
既专业又专一,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因为等待是让人很焦虑的事情,所以成功者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寥寥无几!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