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宪兵父亲的遗言》书评|那些父辈不曾告诉我们的事

作者:李文文   2016年04月0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书评】《宪兵父亲的遗言》的作者通过日本战败后第二代的独特视角,以其父亲临终前的遗言为线索,对70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加害在中国人民身上所造成的伤害进行了深刻的忏悔和深入的反思,是一部于心灵深处,透视人性,拷问灵魂的救赎书。

 

去年看了一部日本电影——《永远的0》,改编自一部同名小说。没有简体中文版,我也没看过原作,先来说电影好了。

电影简述一个青年在外婆过世后意外发现自己叫了二十年的外公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母亲的亲生父亲,死于70年前那场战争。飞行员,神风特攻队,驾驶零式战机。青年为了了解亲生外公是怎样的人,开始走访他尚在人世的战友,由此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在这个故事中,日本人很“巧妙”地做了一些处理,只探讨战争的“果”,人为屏蔽掉了战争的“因”。反复强调个人在一个大时代中的无力,好像每个日本人都是打心底反战的,只是被迫卷入时代的洪流,站在了为国效忠的立场上,其实内心厌恶战争,作战消极,只想活着回去。影片中用一定篇幅来描述战后东京平民生活的窘迫,似乎非常值得同情,加害者和受害者的概念得以混淆。影片的结尾,青年站在街边看着一如往昔的街景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感叹于没有战争的和平光景是多么令人庆幸,一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样子。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安倍称“看了很感动”,宫崎骏说它“到处散播大和战舰和零式的幻影,真不知哪来的优越感”。它抛出了一系列问题,战争中的日本平民到底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如果认为是加害者,平民需要为战争负责吗?

最近看了一本书,似乎找到了答案。日本女作家的纪实文学作品——《宪兵父亲的遗言》,语言质朴无华,直抒胸臆,却能带给人一些感动和思考。

事情要从作者父亲过世并留下遗言开始说起。父亲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留下字条,写满对中国人民的忏悔和谢罪,希望子女将这些文字刻在自己的墓碑上。作者意识到,父亲背负着参与侵华的罪恶感一辈子,自己却对此一无所知。父亲当年到底在中国做了什么,自己从未问起,父亲生前也没有勇气说出来。而父亲对待家人的“高压政策”和他执拗倔强的脾气又似乎与那场战争阴影有关,几个孩子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其影响,哥哥甚至落得个自杀的结局。作为战后出生的第一代,作者觉得战争的阴影同时也笼罩着自己。通过日本国内一些老兵的社会活动,作者了解到战时日军曾对中国人民做过怎样残暴的事。父亲也是一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的人吗?他在中国究竟做过什么?

为了了解作为宪兵的父亲,也为了自己的心灵救赎,作者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了寻访之旅。她到南京参观大屠杀纪念馆,到北京参观卢沟桥,再到东北父亲曾经驻扎的日军军营遗址,拜访当年经历过战争劫难的老人。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历史观得以重建。

因为谢罪墓碑的事,作者在日本国内上电视做了题为《对话:父亲在战场上留下的罪恶》的访谈。节目结束后接到了朋友的电话:“孩提的时候,我们因为东京大空袭房子被烧毁而被迫露宿野外,吃了不少苦。我和我的家人都没有犯错,我们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你没必要有负罪感,所有的一切都是天皇他们统治者的过错,我们没有责任。”

针对这种观点,作者在书中予以驳斥。父亲也是觉得自己作为“个人”对战争负有责任,才会一直生活在“罪恶”的意识里,并留下谢罪碑文的。这是对个人罪恶的清算,也是留给后代的警醒。以昭和天皇为首,本应对那场战争负责的人有意把自己的加害行为模糊化了。所以父亲那一代被强征入伍成为加害者的人,才会对自己所做的加害行为难以启齿。

作者认为,后代会继承父辈的阴暗面。“父亲这一代如果不把那些见不得人的感情和能量释放到光天化日之下,就会再沉淀到儿子、孙子那一代。无法跨越的过去不仅仅会影响现在,也会对未来投下阴影。”这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日本社会的问题。我想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吧,不正视历史,也就不会有未来。

最后引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话作为结语。村上曾在接受日本《每日新闻》专访时斥责日本缺乏正视历史的勇气,放不下受害者心态,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侵略罪行未能承担起应尽的责任。“日本唯一能做的就是道歉,直到那些(遭受侵略的)国家说,‘尽管我们没有完全原谅,但你们的道歉已经足够。’”

(本文编辑 郭政 eliza)

作者:李文文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