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朱晓剑:行吟的世界

作者:朱晓剑   2015年12月22日   来源:百道网·朱晓剑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朱晓剑专栏】当我们不再拘泥于旅行的形式,不管是相遇山缘,还是邂逅萤火山庄,都抱有一颗对世事的关注,收获的或许更多一些。在文学与行走之间,融合的是对旅行哲学的升华,那也是行吟的世界里最迷人的地方。

《古堡与黑塔》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余光中
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曾与余光中先生在杜甫草堂见过一面,觉得他的诗人气质很浓厚。那段时间,他时常往返于海峡两岸,隔着一种乡愁。余先生曾说他的一生写作有一个“四度空间”:诗、散文、评论、翻译,因打通了彼此之间的界限,几乎没遇到什么样的“瓶颈”。读他的《古堡与黑塔》,跟着他满世界行走,看世界风景,顶好。

这本书是余先生的游记精选集。说到游记,我们时常想到的是观光客,是“到此一游”,但在真正的旅行者眼里,这真是微不足道的事。旅游首先要做个驴人,像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松尾芭蕉的《奥州小道》那样,不辞辛劳,在旅途中穷尽各种人文的可能性,既要有“临场感”,又要有知性。余先生认为,游记的最佳体现是有一个元气充沛的行者走动在山水或文物之间,自然有别于地方志或观光手册。

跟着诗人穿行在欧洲、美国、泰国……,可让人看到一地的风貌与所思所感,那是对世事的洞察,更包含了人文情怀在内,且看《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站在今日画了黄线的整洁月台上,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直到记起了从前那一声汽笛长啸。”这是述说坐火车旅行的过程,那缺少的是“那些污气、土气的乘客”、“小贩子们”在月台上,是“那个摩肩抵肘的时代”。又如在《古堡与黑塔》里,“堡在山上,塔在脚底,这两样才是爱丁堡的主人,那些兴亡匆匆的现代建筑,建了又拆,来了又去,只能算是过客罢了。”

在时下颇为流行的游学时节,若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哪里能够体验到一地的文化风貌、人文世界,乃至于对传统与时尚,也同样是难以达到更高的思索境界。我这几年,也在带着一些学生参加游学班,带着他们看古建筑、书店、美术馆,也会体验街头饮食,以及街边茶馆,这或许能够让人体味到人世间的丰富与多元吧。

余先生观察犀利,知识丰富,想象高超,跟随着他的叙述,大有同游之感。是的,诗人的行吟,在今天并非是旅行的艰辛,而是从中发现生活之美。阿兰·德波顿曾说,对旅行的艺术研究可能在一定意义上帮助人们理解希腊哲人所谓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eudaimonia)。 同样,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当我们不再拘泥于旅行的形式,不管是相遇山缘,还是邂逅萤火山庄,都抱有一颗对世事的关注,收获的或许更多一些。在文学与行走之间,融合的是对旅行哲学的升华,那也是行吟的世界里最迷人的地方。

(本文编辑 思敏)

作者:朱晓剑

来源:百道网·朱晓剑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