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黄明雨:我做这三本书的起名故事

作者:黄明雨   2015年12月1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孔子三十多个字的小传中说“五十而知天命”,人解为人生自此该自进而退,但儒家精神的核心所在,是知天命故而有所担当,是要更思进取,并有所行动。黄明雨这几年一边在乡下教书,一边在传媒事业中探求世界的中道,中国的担当。在这篇文章里,他讲了三本书的出版思想脉络,从发问到知天命,书名正是他对自己思索的交底,并企图用图书最突出的部位进行思想的传递,交付给他期待中的君子、媒体中的贤人,以及意气风发的大众读者。


相关链接:

2013年9月,百道网邀请黄明雨在百道网的公益性编辑沙龙上分享他的出版故事和经验。时值《中国的担当》刚刚问世,他带着墨香未尽的新书来到现场,在分享编辑力的同时,也与现场的出版同仁讲述了一堂出版人的职责与担当之课。

黄明雨:编辑力的修炼与超越   http:/m.bookdao.com/Article.aspx?t=0&id=69411

《天命:一个新领导型国家的诞生》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作者:程亚文 王义桅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周一晚上,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参加了《天命:一个新领导型国家的诞生》一书的研讨会,和该书的两位作者程亚文、王义桅教授,及弘道书院的院长秋风先生、副院长任锋教授等朋友欢聚一堂。

为什么说前天晚上的新书发表活动是一个欢聚的时刻?因为这本书的出炉太不容易了。活动现场的主持人任锋先生让我讲这本书诞生的故事,我就用了三本书的书名说了说这本书的缘起。

第一本书首次出版于2006年,副标题叫做《梁漱溟晚年口述实录》。这本书是根据美国教授艾恺在1980年对梁先生13天的采访录音整理而成。当时,我拿到书稿,看上去只是一份历史资料,没有目录,没有章节标题。后来的章节标题,都是我加上去的。虽然是我加的,但用的都是梁先生本人的话。这本书稿说来也神奇,虽然是13天断断续续的访谈汇编在一起的,但是读下来一气呵成,没什么废话。整部书稿我只删了两处,与华国峰有关的“敏感”内容,总共也就不到300字。因此,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一加,也显得十分自然,似乎梁先生当时就是按照这么一个预设的框架一路讲下来的。

这本书当初的书名《梁漱溟——艾恺谈话录》,有些平淡。我读艾恺先生写的《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评传》,里面有一个细节:梁漱溟先生的父亲梁济,他看到当时中国的处境,非常悲观,有点像王国维。有一天,梁漱溟兴冲冲地回到家,他那时二十多岁,在北大做教授。他和父亲说起一次欧战的状况,梁济先生问了一句:“世界会好吗?”梁漱溟也没多想,就回答说:“我想会一日好过一日吧。”他父亲说那就好,出了门,再也没回来。三天之后,见到他的父亲自尽的遗体。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增订本)》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梁漱溟、[美]艾恺 著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我就根据这个细节和梁漱溟先生的公子梁培宽先生商量,是否可以把书名取为《世界会好吗?》。梁培宽先生很认同,不过他说最好前面再加两个字——“这个”。我觉得这两个字加得太好了!因为梁漱溟先生是佛教徒,在佛教徒的眼里,有很多个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不只存在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光明与黑暗并存、善与恶永远交织在一起。梁先生虽然是佛教徒,但以儒家入世,他对这个世界始终是关切的,因此,最后书名定为《这个世界会好吗?》。梁先生的一生都在叩问这个问题。临终前,家属问他,往生去哪儿?梁先生说他还要回到这个世界来。(插一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另一位梁先生——梁启超先生去欧洲考察,回来写了一本书《欧游心影录》,其中说到“中国人对世界文明之大责任”。梁启超本来是去欧洲取经的,但战后的欧洲满目仓夷,他回来告诉国人,中国文化未来将发挥大作用。)

我说的第二本书,书名叫《中国的担当》,两年前出版的。作者辛旗,中国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这本书是我对他的一个采访录,主要是从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的角度谈中国将如何发挥文化影响力。书的内容很精彩,开篇我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两年前你出访日本,见到安倍晋三,当时你们谈了些什么?”书中有不少这样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书出版之后,我找了北京几个媒体的负责人,希望他们帮忙宣传一下。我现在很少会亲自为一本书去找媒体帮忙,因为平日我住在乡下教书,进城很不方便。一般的书,我们的编辑就会搞掂,而且媒体的朋友都挺乐意帮忙。

《中国的担当》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辛子 口述;中霖 采访
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那天请几位媒体的老朋友吃饭,当时的情境很有些异样。我把书给他们介绍了一下,他们瞄了一眼就放一旁,然后喝酒尽聊别的话题。我心想怎么回事呢?一般的书,他们都很愿意帮忙,而这本书我认为很重要,他们却漫不经心。后来,有位朋友说,明雨,不要提“中国的担当”了,还是多谈谈“中国的担心”吧!——这就是目前中国学界和媒体的普遍态度,对中国的前景是悲观的,没有底气。他们的心里话是:中国自己的问题一大堆,还有资格担当么?这本书出版之后,学界、媒体反应冷淡,但在政府高层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现在新出的这本书《天命:一个新领导型国家的诞生》,书名就不再是问句了,也不是要不要担当的问题了,而是天生注定,命该如此!这本书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是反党反社会的言论,却费尽周折,在不同的部门审批了一年多。有的审读意见说内文中有的提法太敏感,有的说书名要改,“天命”是唯心主义,而副标题“一个新领导型国家的诞生”也让大家很不自在。前天吃饭时,王义桅引用国外一位外交官的话说:“欧洲有两类国家,一类是小国,另一类国家还不清楚自己是小国。”而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同样不清楚,中国已经是一个新领导型国家了。刚刚在巴黎闭幕的世界气候大会,如果没有中国力挺,如果在谈判胶着阶段没有习近平专门给奥巴马打电话,不可能形成对得起子孙后代的最后共识。而今天在乌镇开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习主席的演讲谈到的几个原则将成为未来互联网世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天命,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天命,关键是你知不知。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中国如果不甘于做一个昏昏噩噩混日子的国家,如果想无愧于我们几千年伟大的文明传统,无愧于我们的祖先,那么必须抖擞精神,承担起天命来,为当今世界回归中道而作出典范。

(本文编辑 令嘉)

作者:黄明雨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