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看得见的文明史》书评|衣食住行间的文明史

作者:烟波浩渺1980   2015年12月1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书评】既让人看得见,又让人看得懂。以时间为轴,以建筑为主,从细节到局部再到整体。将每册书主题建筑解析一清二楚,即使是没有任何建筑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和理解。作者从专业性的角度和严谨的态度一一为读者讲述建筑的建造史。

《看得见的文明史(套装)》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知识出版社
作者:[英]贾桂琳.莫莉等
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衣食住行,自古至今皆是人们生活不可回避的问题。人们体验着衣食住行,引导着其发展的方向。人类的文明也由此实用性功能流传发展。然而“住”更有着不同寓意,在我们国人看来,没有稳定的住处,就像没有家一样,仿佛没有根,四处漂泊总是让人心里空落落。而古代外国人是怎么看待“住”的事情,不禁令人充满好奇心。

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艺术在建筑中开始,同时文明也从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建造和使用房屋,更为强调其最基础的功能——方便使用和生活。从为自家建造至后期为部族建造、为军队建造、为宗教建造等不同功用的建筑物,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改变,建筑物也随之不断更迭。令人赞叹的是古代人那些辉煌、雄伟的建筑物是如何建造的?这些建筑物对于整个人类文明史又是有怎样的影响?

这套《看得见的文明史》就很好的解答了上述问题。这是一套以“住”(建筑)为主,“衣、食、行”等其它方面为辅,讲述建筑的科普类工具书。更是一部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类文明的生活画卷。

既让人看得见,又让人看得懂。以时间为轴,以建筑为主,从细节到局部再到整体。将每册书主题建筑解析一清二楚,即使是没有任何建筑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和理解。作者从专业性的角度和严谨的态度一一为读者讲述建筑的建造史。从建筑物选址定位、设计规划和所使用的木、石材,全方面解析那一时代建筑的诞生图。其中包括最后完成图,不同功用体现在城墙中、房间中、走廊中和尖顶中。

本书在语言方面简洁、易懂,在图片方面是水彩风格,大图与小图多细节展示建筑的内外构造。表示古代人日常生活方式是文字加漫画配合,人物形象生动,场景古朴。整套书无论是从文字还是图片上来说,细腻活泼又尊重历史,适合小学阶段以上的儿童阅读。

罗马时代的建筑家维特鲁威在现存最早的建筑理论书《建筑十书》说:建筑包含的要素应兼备实用、坚固和美观的特点,为了实现这些特点,应确立艺术的且科学的观点。这套书恰好对应维特鲁威的理论。例如古罗马的兵营中,作者绘制整个兵营的布置大图,从指挥馆住所、士兵宿舍到演练场,再到厨房、浴室甚至整个兵营生活的周边市场和城镇均包括在内。作者用多幅连续小图展示,在兵营生活中场景。从士兵的服兵役制度到其日常工作、收入、婚姻、消遣等等场景,衣食住行事无巨细统统包含在内。通过阅读书中的内容了解到严明的纪律、规整的兵营、丰富的后勤补给使得古罗马从一个小国到一个帝国飞跃发展,这种帝国的强盛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东方传统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砖石结构这一点体现在《中世纪大教堂》、《中世纪城堡》两册书中尤为明显。一个世纪在石头当当的敲击声度过,一个个伟大的建筑物遗留下来。这些令人仰视的古老建筑,饱经岁月和战火的洗礼,留给后人的是凝固的典范、文明和无尽的敬意。它们巍然屹立却又是富含生命,包含着出资者、设计者、建造者、维护者等等无数人的心血,尽管他们早已消失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的是无限的追思。

(本文编辑 eliza)

作者:烟波浩渺1980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