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探寻东南亚社会民情,填补历史研究空白——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南洋文库”首套丛书《东南亚华侨口述历史丛编》顺利出版

作者:范瑞   2018年06月22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南洋包括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11国,因为与中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便是东南沿海百姓移居海外的主要目的地。早在秦汉时期,即有海商进入南洋的记载。随着17世纪后西方殖民势力将远东地区纳入世界殖民贸易体系,晚清政府的孱弱,导致两次“下南洋”大潮,大批的移民对东南亚的开发以及社会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5月出版《南洋文库》首套丛书《东南亚华侨口述历史丛编》,通过东南亚侨民的口述,不仅能够了解东南亚的社会现状和历史发展,还将为多种跨学科的历史研究提供突破性的文献资料。


“东南亚华侨记忆与口述历史”暨“南洋文库”新书发布会现场

6月15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南洋文库》首套丛书《东南亚华侨口述历史丛编》新书发布会在厦门大学顺利举行。本套丛书共8册,收录上世纪60年代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研究人员对归国的1000余位东南亚华侨进行的口述采访,调查资料500余份近5000页600多万字。

东南亚华侨记忆与口述历史丛编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是我国最早设立的东南亚研究机构。南洋研究所建立之初,受“中侨委”直接领导,所内研究人员一直关注华侨问题、东南亚问题研究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上世纪60年代,受各侨居国政策影响,大批东南亚华侨选择回到祖国定居。南洋研究所在认真研究中央关于妥善安置归侨相关文件指示基础上,组织所内研究人员对东南亚归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采访,最终形成了数百万字的调查访问材料,并对之进行了初步的整理汇编工作,分别以手稿、油印稿的形式汇编收入南洋研究所统一命名的“资料辑存”里。但随后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这批珍贵的口述调查访谈资料一直未能正式出版,供更多学者研究使用。

2016年4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就整理出版该批珍贵资料事宜达成合作,经过双方共同努力,首批资料暨《南洋文库》首套丛书《东南亚华侨口述历史丛编》于2018年5月顺利出版,南洋研究院老一辈学者对东南亚华侨、归侨进行的调查访问材料汇编最终向广大学者揭开神秘面纱。

据了解,本批出版的资料涉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归国华侨,书中访谈录全部是受访者的亲身经历,全面展现了华侨个人、家族、村落的移民过程。当时的采访调查涉及上千名访谈对象,包括工厂主、手工业者、商人、店员、农牧民、鱼商、渔民及工人等各行各业的人群,是一份极为丰富的有关东南亚华侨侨居地政治、经济、文化、民情及华侨社会状态的口述历史资料。书中访谈资料牵涉教育、经济、政治、民族主义、女性主义等众多层面,揭示了许多以往学界从未关注到的全新内容和议题。各类跨学科的多元素材不仅为殖民史、冷战史、民族史和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了突破性的基本文献,而且对于东南亚史、华侨史、侨乡社会史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也有重要价值。其出版将不仅为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走向国际学术前沿奠定坚实的史料基础,而且能大大带动一系列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宾长初发言

本次发布会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院长施雪琴教授主持,“南洋文库”主编、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庄国土,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主编张秀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吴小安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宾长初教授等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发布会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以“东南亚华侨记忆与口述历史”为主题展开了研讨,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院长范宏伟教授主持了讨论会。与会专家学者就《东南亚华侨口述历史丛编》的史料价值、华侨口述历史整理与研究的现状、华侨口述历史史料的特点与价值、东南亚华侨历史研究的空白领域、东南亚华侨历史研究的新文献等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东南亚华侨口述历史丛编》是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发起的“南洋文库”的首套丛书,之后,将有更多有关东南亚研究与华侨华人研究的学术著述陆续出版,参会嘉宾勉励“南洋文库”创作更多精品,继续传承南洋研究院的传统研究特色与学术追求。

(本文编辑:C)

作者:范瑞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